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媒体聚焦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

2014-09-11 10:16:02 首钢日报
  9月3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组织新华社、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广播、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北京娱乐信报等十余家新闻媒体记者到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参观采访,了解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目前世界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变废为宝”的全过程,零距离感受循环经济魅力,受到总公司领导何巍及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首钢环境产业有限公司等部门领导的热情接待。

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北京市重大民生工程和折子工程,被列为“科技北京行动计划”项目。同时,也是首钢实现战略转型,做新型城市综合服务商,在北京地区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所承接的第一个环保民生工程。该项目设计日处理规模3000吨,年处理能力100万吨。采用“绿色、环保、创新”的先进设计理念,利用最先进的烟气处理工艺,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中首次采用SCR脱硝;采用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热电联产;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中首次使用空冷技术,可节水80%,并采用雨水综合利用、沼气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节能环保技术。该项目2013年12月进入试生产阶段,今年1月实现1号机组并网发电。截至今年8月底,接收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的垃圾42.37万吨,累计入炉垃圾30.53万吨。截至目前共发电1亿度,上网7194万度。

鲁家山南矿山脚下,万里层云与千山叠翠下,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依山而立,壮美如画。上午10时许,新闻媒体记者走进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厂房和宣教中心,先后参观了厂区沙盘、垃圾吊控制室、卸料平台、主控中心等,随后又召开座谈会,首钢生物质能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环保效益及建设、管理、试生产、运营指标等方面的情况,并就媒体记者关心的烟气排放、垃圾处理量、发电量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干净整洁的厂房、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科学精细的管理、绿色环保创新的先进理念,给前来参观采访的媒体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走进垃圾吊控制室,看到深35米、宽27米、长58米的垃圾坑和一次可以吊起十吨垃圾的机器手,正在将垃圾吊装进特制的料斗内时,北京电视台财经节目中心《首都经济报道》主持人王娟连呼:“好壮观!好壮观!”她告诉记者,现场看了很震撼,没想到厂房这么大,环境这么干净,处理工艺也很先进,环保、绿色的处理方式,也改变了用传统观念去看待垃圾焚烧发电的认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肖佳佳边参观边说,与之前去过的一些项目相比,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环境是最好的,走在厂区,放眼望去就感觉是在一个公园里。更想不到垃圾发电有这么复杂的处理程序,项目采用了很多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也为北京市作出了很大贡献。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