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太阳能光伏产业:风光背后是风险

2010-04-02 16:39:26 中国企业报   作者: 刘凌林   

可再生能源突飞猛进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安全的需要,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得到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加上国际市场对太阳能光伏产品的需求,使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突飞猛进,甚至掀起一股光伏产业热潮。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似乎成了暴富的产业,在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嘉兴市甚至流传着“织布3年不如做1年太阳能”的说法。在财富效应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蜂拥而至,据国内一些知名证券分析机构调查显示,国内最多时曾有500多家光伏企业和研发单位,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到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达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36.7%。截至2008年初,中国光伏产业总计有10家企业实现海外上市,IPO融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光伏产品出口近年增速迅速,2005年至2009年的5年间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额增长超过10倍,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光伏产品出口仍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有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订单缩减、业绩有所下滑,有200多家光伏产业组件企业停产或减产,但国际、国内的市场拉动以及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太阳能多晶硅产量已突破4000吨,太阳能电池产量接近2000MW,居全球首位。2008年,中国成为亚洲吸引可持续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总额达156亿美元,较2007年上涨18%,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

我国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在政策方面,“十一五”以来,我国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均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而减排目标的落实需要可再生能源行业更快地发展与成熟,这给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带来巨大的上升空间。

机电商会根据市场调研预测,2010年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将增长25%以上,同时,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也将获得15%左右的平均利润率。

繁荣背后的风险

然而,光伏产业繁荣的背后却暗藏隐忧,中国机电商会太阳能光伏分会负责人孙广彬指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着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无序竞争、缺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等问题。

据孙广彬介绍,目前,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所需的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 “三头在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几乎所有的技术设备依靠进口,90%以上的原料要依靠进口,98%的销售靠出口。同时,欧盟、美国等国家政府正在调整再生能源政府补贴政策,将直接影响光伏产品国际市场需求,甚至决定企业的“生死”。数据显示,受到金融危机波及,我国有200多家光伏产业组件企业停产或减产,保持正常生产的企业仅约70家,而去年全年出口产品的平均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棒、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在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目前,世界上太阳能光伏电池90%以上是以单晶硅或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的。

由于多晶硅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而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技术落后,且产量供应不足,多依赖国外进口,使得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孙广彬表示,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起全面的研发和创新体系,同时又缺乏高新制造产业的支撑,许多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全面引进国外生产线或基本采用进口设备,这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另外,光伏生产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并已经在朝着全产业链优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靠进口生产线,并且各产业链单兵作战的现状亟须转变。

光伏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产业链中,组件生产具有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等特点,“引诱”了大批生产企业投入到这个行业。据估计,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在我国就有180家以上。[page]行业易进入和上游多晶硅原料不足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能力弱。

孙广彬说,目前受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的限制,重点行业多晶硅的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而光伏产业链结构还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格局,这些都不利于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10年前只有民营企业涉足新能源领域,如今引起央企的“兴趣”,纷纷加入其中。

2009年,被业内认为具有标杆意义的敦煌光伏电站项目招标过程中,为了获得开发权,包括五大发电央企(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在内的18个联合体展开了激烈角逐。最终,中广核能源公司(也是央企)牵头的联合体在招标中胜出。

据了解,五大发电集团挺进太阳能光伏领域,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粮集团却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领域攻城略地,此外,兵装、航天、航空等大型国企也进入了新能源领域。

有业内人士指出,财大气粗的央企在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有利于提升产业水平,同时也使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产能过剩加剧。

有关数据显示,按照规划,中国光伏需求量到2020年只有1800兆瓦,而早在2006年就已达到1600兆瓦,当时的产能就几乎达到未来十余年后的规划目标,产能面临巨大过剩风险。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相对较晚,研究发展的基础相对较差,特别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人才能力培养等相对滞后,缺乏多学科和综合型的技术人才,不能尽快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使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设备未能完全获得突破。

急需突破

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

据了解,当前,全球最受世人瞩目的光伏产业发展计划是美国、日本制定的“面向2030年的光伏工业线路图”。该计划均是立足于国家层面的光伏产业发展计划,其中美国的目的是由“以出口带动光伏产业发展转变为”投资国内技术和市场,扩大内需,带动产业显著增长,设定了 2030年累积装机容量达 200GW的宏大目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9GW。届时,光伏发电将占据电力市场较大份额,并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

我国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但是,相比当前世界光伏产业发展势头显得滞后。在涉及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等尚未提出明确目标;在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问题方面,并网及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以及系统维护等缺乏相对完整、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政策细则。

为此,孙广彬建议说,我国应着眼未来能源战略,高度重视光伏产业。

其次,国内市场启动以摆脱困境。我国应迅速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启动“上网电价法”。只有在市场形成初期打破市场规律,积极对并网电价进行补贴,对国内太阳能企业给予实质性的激励,才能迅速培育市场,形成有自我完善机制的国内太阳能市场。这不论从我国光伏产业的长远战略考虑,还是从顺利度过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期策略考虑,都是科学、可行的,因此,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在当前尤其显得必要和迫切。

三是,规划、管理、技术急需强化。首先,应该进一步细化《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其次,应该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最后,应该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制造体系,提高光伏发电在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指标比重,并通过补贴政策,支持和鼓励太阳能发电并网。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