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海油“气电王国”的神秘面纱:页岩气主战场解密

2014-12-26 13:23:52 《能源》

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优势和未来气电市场的乐观预判下,中海油已在不经意间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气电王国。

经过近十年的积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称中海油)终于成功杀入发电行业,并占据一席之地。目前,中海油已成为国内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基本建设完成了全国单厂最大的天然气电厂。

中海油这家以海上油气开发为主业的能源央企发展天然气发电业务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其延伸产业链的必然选择。天然气及发电已成为中海油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其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增长点。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气电集团”)是中海油2008年4月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专司天然气发电业务。在气电集团麾下,现有6个已投产或在建的天然气发电项目,未来或许还将有更多的气电项目浮出水面,中海油将成为国内拥有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公司。

尽管中海油大力发展气电业务的决心坚定且清晰,但对外界来说,其悄然发展的气电板块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近日走访了中海油6个气电项目中最大、也是历史最长的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嘉明”),并且采访了气电集团相关人员,详细深入地了解了中海油的气电路径。

入行

1994年,在广东省中山市东端的马鞍岛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电厂诞生。20年后,这座曾经荒芜的小岛上即将建成全国单厂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发电厂——中海油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

2001年前,中山嘉明电厂是一家艰难度日的燃油电厂,随着国内燃油价格一路飙升,其负债达3亿多元,濒临倒闭的边缘。而在彼时,中海油的海上油气开发进入快车道,为了打开天然气市场,推进下游产业,建设气田配套的天然气发电厂,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成为中海油进入气电领域的第一颗“棋子”。

2001年6月7日,中海油收购了中山嘉明52.7%的股权控股经营。并购完成之后,中海油利用海油的品牌把贷款进行了置换,大大降低了中山嘉明的利息支出,同时向中山嘉明注入资金。

中山嘉明总经理赵良介绍说,嘉明电厂的成立主要是基于配合中海油南海油田的开发,当时的天然气市场还是买方市场,国际国内市场还没起来,需要有一个能够配合上游气田开发的电厂来消耗海上来气。

2005年,中海油惠州21-1气田投产,与此同时,中山嘉明电厂对一期2×125MW机组两台每小时420吨流量的大型锅炉进行油改气改造,年用气达到3.6亿立方米。2006年,中山嘉明实现了天然气发电,这也成为了中海油的首个天然气发电项目。

2006年10月23日,中山嘉明二期2×390MW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这是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里批准的全国唯一燃机发电项目。2011年12月,中山嘉明三期项目获得广东发改委核准,同时这也是中国海油海上气田开发战略的重要一环,项目总投资约41亿元,规划在现有厂区内建设3套46万千瓦(F级改进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冷联产机组。

从被中海油收购之日起,嘉明电厂就与中海油的海上天然气开发紧密相连。其二期项目是为了配合“番禺30-1”气田投产,二期发电项目投产后可消纳海气8亿方,总装机容量达到103万千瓦。中山嘉明第三期项目也主要是为了进一步配合海气开采,完全竣工后年用气增加超过12亿方。

嘉明电厂的经营模式是:“就近供电,就近用气”。其气源主要是中海油南海气田,气田通过海上管道输送到陆上终端,进行调压、分离、过滤之后,经过陆上管道送到电厂。

由于东南沿海是台风高发地区,为了保障在台风等恶劣天气下稳定供电,中山嘉明发电燃料除海上天然气源之外,还增加了国外进口LNG作为气源。中海油是国际LNG第二主力买家,有充足的LNG气源为中山嘉明做后盾。

中海油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到9月22日,中山嘉明的天然气发电机组累计发电量超400亿度,基本建成全国最大单厂天然气电厂,总装机容量达240万千瓦。

与其他电厂相比,天然气机组具有噪音小、效率高、启停快的显著优点,天然气机组每次启动到满负荷仅需2到3个小时,而燃煤电厂机组则需要7到10个小时,但其成本目前仍高于煤电机组。

在这些优缺点的基础上,国内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多用于调峰。中山嘉明是珠三角西翼骨干电厂,承担着地区电网供电“主力军”任务,同时也对广东电网的峰谷调峰有较大作用。

从中山嘉明开始,中海油在天然气发电领域的发展稳步推进。而中山嘉明这家中海油的首家天然气电厂已成为中海油天然气发电板块的“黄埔军校”,为中海油后续投建的天然气发电厂,以及后期组建的气电集团输出了一批骨干人员。到2013年底,气电集团合并总资产已经超过1000亿元。

对于中海油这样掌握上游天然气资源的企业来说,发展天然气发电业务最大优势是什么?“最大的优势是其上游燃料自给率较高,而且这发挥着重要的减亏平衡作用。”英国阿格斯公司资深分析员史丰蕾分析说,“前几年,天然气仍处于卖方市场,价格较高,给国内燃气发电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但是中海油凭借其较早锁定的上游资源,控制了燃料成本,旗下电厂的经营状况优于同类发电企业。近年天然气市场逐步转入供应宽松的状态,其下游业务也可以保证上游业务有相对稳定的市场。”

做大

作为一家以海上油气开发为主业的能源企业,中海油在气电行业投下重金的原因源于天然气产业较强的“刚性链”,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一般天然气产业链均需要燃气电厂消纳50%-60%的气量,一座装机容量达百万千瓦的燃气电厂,每年可以消耗天然气近10亿立方米,是整个产业链中用气最大、最稳定的天然气用户。

而中海油除了自营的海上天然气开发,还大量进口了LNG。目前中海油已建成广东大鹏、福建莆田、浙江宁波、上海洋山,珠海金湾、海南洋浦及天津浮式7个LNG接收站,粤东、深圳、漳州、江苏等LNG接收站也即将投产,届时LNG年接收量可达4000万吨,合500亿方/年,是国内进口LNG最多的公司。

那么,发展气电项目就成为中海油最佳的选择。中海油现在已有中山嘉明、珠海电厂、深圳电力、惠州电厂、莆田电厂和海南发电6个已投产或在建的天然气发电项目,均分布在华南地区。

中海油气电集团相关人员表示,今年年底前,中山嘉明、珠海热电两厂共5套46万千瓦机组将全部投产,届时中海油天然气发电总装机容量将接近800万千瓦,在全国天然气电厂中居于领先地位。

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是发达国家共同走过的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受石油危机的影响,各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天然气发电逐步取代燃油发电,甚至燃煤发电。发达国家天然气发电比重逐渐提高。

据BP《2035年世界能源展望》统计,2012年全球42%的一次能源用于发电(1965年仅30%),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46%。目前,美国天然气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39%、日本为29%、英国为34%、韩国为27%,而我国仅在3%左右。我国也已经走上了提高天然气发电比重的道路,监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动天然气发电的发展。

根据2014年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提出在“十三五”规划中,要落实“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

不过,国内天然气发电产业仍面临不小的困境。史丰蕾表示,国内天然气发电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高企的发电成本和上网电价之间的矛盾,同时补贴等措施并不能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史丰蕾仍对天然气发电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她说,中长期看来,随着上游天然气资源转入买方市场,以及环保,调峰等因素在电价中得到更多体现,天然气发电会体现更多优势。

中海油方面对于气电产业未来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要继续做大做强,但囿于国内天然气发电产业眼下的一些困境,中海油目前也尚未公布更长远的气电发展具体计划和目标。

史丰蕾则分析说,中海油未来继续开建气电厂的空间主要取决于电价是否能具有市场竞争力。天然气价格是电价的决定性因素,中海油具备较好的燃料成本控制能力,是其相对其他天然气发电厂商的优势。另一方面,未来政府会在多大程度上把煤电的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也将影响到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竞争力。




责任编辑: 曹吉生

标签:中海油,气电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