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范剑平: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益处暂时没得到

范剑平: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益处暂时没得到

2015-01-27 08:33:33 新华社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4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24日举行,与会经济学家共话热点、问道宏观经济。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益处暂时还没有得到,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益处或将在未来的下一轮补库存过程中显现。

范剑平认为,这一轮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受需求层面的影响要大于新能源、新材料等供给层面,而需求变化中最大的因素又是中国,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行业调整引发的需求变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如果不是供给面技术革命带来的,而是需求变化带来的,那就不能把它看作是可持续的,沾沾自喜的心态要不得。”范剑平说。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形成去库存的过程,所以,在这个阶段我国经济得不到好处。面对以油价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企业通常买涨不买跌,原料库存就会减少。在去库存的过程中,财政因为去年进口关税大幅减少而不能受益;企业因为市场需求不足也不易实现利润增长,尤其是传统产能过剩行业,可能因为原材料价格下跌和销售压力不得不陷入价格战。由此,一些行业甚至出现出厂价格下跌要甚于原料价格下跌的现象。数据显示,自2014年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开始同比下降,到目前为止尚不是企业利润改善的时期。

何时我国经济才能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的影响中获取正能量呢?对此,范剑平表示,等到大宗商品价格真正见底且开始小幅回升的时候,企业开始增加库存,彼时企业利润改善将渐显,经济将获得助长动力。

范剑平强调,无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何变化,我国供给结构调整中最重要的节能减排的目标都不应该受到干扰。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即油价高时开始投入对新能源的研究—快要成功时油价下降导致亏损—停止对新能源的研究后油价又反弹。“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的客观结果就是,这么多年新能源技术的进展始终没有使传统能源对整个经济的决定性影响减弱。”

范剑平指出,即使我国未来工业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如果因为大宗商品暂时的低价而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减少,待到将来大宗商品弹回高价,我国经济发展将会非常被动。所以,不要让大宗商品价格的暂时下跌干扰我国供给结构调整的正确方向。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