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寒冬下的煤炭业何去何从?

2015-02-04 08:22:06 中经电视

岳福斌:能源国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

韩建国:神华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关于煤炭前景的思考

韩建国:第一,煤炭消费比重继续下降,产能过剩无法缓解。2015年到2020年,整个煤炭消费就是在随着这个能源结构的调整,整个的煤炭消费可能增加也就5亿吨,一年1亿吨左右。但是,现有的这个产能,就已经完全能满足。还有一些在建的矿井,所以这个产能过剩在这五年要是这样的结构调整的话,煤炭的需求降低了之后,增幅降低,消化不了现在的煤炭产品,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会更加的激烈。

第二,煤炭行业进入了一个微利新常态,不能去拼数量、拼速度,而应考虑如何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落后的产能缺少竞争力,经营会遇到很大困难,从而关闭或出售资产,这可能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兼并和重组,提升产业的集中度。

第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会加快,煤炭企业要“练内功”,适应这个变化,因此要提升劳动生产力,提高效率,减员增效,这样对煤炭整个行业优化会是一件好事。

岳福斌:煤炭消费比重下降是大趋势。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现有的产能是一个挑战,另一方面,消费比重下降的过程能够促进技术进步,将来的落后产能淘汰会更快。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之后,我认为大约会有30%的煤炭企业永远不会盈利,应该死掉,还有30%的企业应该在一步一步上台阶,这就是优势企业,有40%的企业经历炼狱般的考验,或者死掉或者发展起来。

黄金十年间,兼并重组并非好机会,而眼下正是好机会。中央层面应该赶快抓紧出台一些鼓励性政策,要优势企业利用这个时候赶快抓紧兼并重组,像神华、中煤、伊泰这样的企业,赶快扶植起来。提高产业集中度,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中国经济网:煤炭行业面临了很大的发展困境,银行已经开始有反应了,他们纷纷下调了对这些煤矿的信用等级,导致煤矿融资更加困难,银行断贷、债券发行受阻时有发生。

由于煤炭行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银行均要求上幅新增的贷款利率为5%到20%,这是一个不小的一个上幅。企业财务成本也是在不断的上升。对银行的这种反应,二位嘉宾怎么看?

岳福斌:我觉得金融信贷部门,他们应该往长看,看得远一点,再一个要改变一下观念,改变什么观念呢?煤炭产业在中国是一个不可缺的,应该加强的产业,你在这个时候,在煤炭产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如果要进行战略联盟帮他一把,走产业和金融一体化的道路,那将来煤炭产业也不会总这样的嘛,我们主体能源还能总这样?到那个时候煤炭产业回过来,也会跟你很好的进行合作的。哪能给人雪上加霜,干这种事呢?我觉得如果真要存在这种现象的话,我奉劝金融信贷部门应该改变观念,往长看。否则的话伤害的不仅仅是煤炭,金融系统也会遭到伤害。

岳福斌:中央政府现在把小微企业都稳住了。“大象”得病了也需要照顾,不能把“蚂蚁”都弄好了,完了“大象”不照顾了,应该有一种特殊的政策。特别在煤炭产业景气度高的时候,包括价格调理基金、转产基金等,这些基金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作用,不能把它变成财政收入,应该拿回来了,所以在利率方面中央也应该有差别化的利率,当然了不能只靠外因,煤炭企业自己也应该加强精细化管理,把财务成本要尽可能的降下来。

中国经济网:岳老师的观点总是特别具有前瞻性,比如2011年大家都在看好这个行业的时候,岳老师已经开始发出警示说,这个行业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了。我们都在看衰这个煤炭产业的时候,岳老师又说,只要是有一种正确的方式方法的话,可能这个产业还会就更好的一种发展。

韩建国:银行,形象的讲说本身是嫌贫爱富的,煤炭黄金十年的时候那个银行都追着。现在这个形势不好的时候,实际上煤矿的违约风险增加,银行的资产质量会下降。如果说真是要是把这个断贷或者提高利息,会加速煤炭行业的恶性循环,它本来已经很困难了,这个时候不是去给他解决一些宽松的政策,而是加紧了这个紧箍咒,那煤炭行业的困难会加剧,对这整个产业来讲应该是非常不利的。

从企业讲,当前这个煤炭产业这种困难,煤炭企业本身要有自己的清醒思路。第一,原来追求产量速度,现在要改变过去那种思想。过去都是以量来得利,现在得按照市场的需求来组织生产,恢复市场秩序实现供需平衡,遏制住价格快速的下滑,这个可能是当前煤炭企业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第二是在要增强市场意识,以市场为导向,改变产品结构,比如增加环保煤炭供应,提高煤炭质量。以销定产,以销定运,跟市场能够联系的更紧密一些,跟一些大的客户建立一些长期合作关系。

第三个是在成本上要下工夫,过去黄金十年怎么建矿,花多少钱建矿井都能赚钱,所以不计代价不计成本。在这种低价的情况下,过高的成本实际上就丧失了竞争能力了。现在反过来要求自己要严控成本,进行严格的管理,降到合理的范围,使它能有生存能力,因为价格是左右不了的。

但是成本你可以通过加强过去那种粗放的管理,降本增效,这样的话就是尽快的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第四个是要创新驱动,煤炭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和人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现在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比如两化融合,降本增效,在这个方面潜力还是很大的。神华就建成了一个数字化锦界矿山,实现了远程控制,井下固定杆位都无人值守。这个矿井投产之后,使吨煤价格已经就降低了两块钱。

所以通过两化融合和数字化的技术应用,可以最大限度的把井下的人员能够减下来,把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成本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第四五个方面,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适应未来市场的变化。过去产煤是破坏环境,现在要绿色开采,加大煤炭的转化力度,把过去卖煤变成卖清洁能源,清洁服务,加快转型升级。

关于煤制油的思考

中国经济网:一些专家指出这个煤制油和煤制气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方向。那么岳老师,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您怎么来看这些专家的一些观点?

岳福斌:最近这些年来,我的观点是支持开展煤制油。韩总所在的神华也是煤制油的生力军之一。对煤制油这件事情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杂音不断,今天积极推进了,明天又要限制了,后天又看油价起来了又要推进了,油价跌下来了又要限制。我觉得立场左右摇摆是因为没有从战略角度看待煤制油。现在煤炭的消费比重在降低,可是我们地下的煤炭资源是丰富的。

530万的煤炭产业大军都在生产着,中国的主体能源都靠的是煤炭,但又不能完全直接使用这种煤炭,咋办?煤炭可以转型,可以深加工,其中最重要的就把煤变成油。为什么在中国,我这么主张把煤变成油呢?因为我们中国的能源结构是煤多,油缺。

生产煤制油首先对煤炭是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中经电视)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煤炭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