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山东能源董事长卜昌森:沉潜,积蓄腾跃的力量

山东能源董事长卜昌森:沉潜,积蓄腾跃的力量

2015-02-17 08:21:05 中国煤炭报   作者: 卜昌森  

煤炭企业再也不可能 “飞跃式大发展”,在这个漫长的寒冬里,我想到了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想到了企鹅沉潜的智慧和本领。

现在的煤炭行业可谓内忧外患。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约5亿吨,需要漫长的消化期。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煤炭企业无序竞争,各方俱伤。替代能源严重冲击,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已经达到31%。同时,进口煤炭已连续3年保持在3亿吨左右,纽卡斯尔港5500大卡动力煤运抵广州港到岸价,一直低于国内同等发热量煤炭运抵广州港的价格,国内市场“被国际化”。

检视大部分煤炭企业自身,尚缺乏抵御内忧外患的力量。

从产业结构看,国有煤炭企业非煤产业点多、面广、效益差,“靠煤吃饭”特征明显,煤炭销售收入占比不足50%,但常常贡献了企业70%~80%,甚至90%以上的利润。

从生产要素看,现在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现金流紧张,银行限贷、抽贷,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

从环境约束看,政策空间方面,国家一是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和比重,二是严控煤矿新建项目,三是提高燃煤发电和工业锅炉技术标准,四是限制煤化工发展。生态环境方面,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其他国家不断向我国施加压力。

从投入模式看,2013年,我国煤炭行业人均煤炭产量不足700吨,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3年~5年,我国煤炭行业将出现大洗牌,“三个世界”的格局更为清晰,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之后,煤炭行业将进入相对成熟期,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在煤炭行业转型攻坚的困难时期,煤炭企业将大致分化成四类六种。

第一类拥有大量优质资源,纵横产业体系互相支撑,历史包袱轻,将成长为市场主导型企业。

第二类部分产权多元,占有较多、较好的煤炭资源,产业体系构建初见成效,将成长为机制灵变型企业。

第三类建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历史包袱和社会责任重。转型较早的,活得虽然艰辛,但即将迎来新生;转型晚的,或者想转没转成的,活不好、死不起。

第四类煤炭资源储量少、品质差,盈利能力差,社会责任轻,活不好但死得起。成功进行革命性战略调整、彻底转型的,能破茧成蝶,获得新生;不愿意或者不能彻底转型、苦熬傻等的,将坐以待毙,被市场淘汰。

面对新常态、新挑战,煤炭企业再也不可能“飞跃式大发展”,在这个漫长的寒冬里,我想到了生活在南极的企鹅,想到了企鹅沉潜的智慧和本领。

企鹅身体笨重,每次想要上岸时,先猛地低头,奋力潜到尽可能的深处,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一跃腾空而起,达到上岸的目的。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面对新常态,煤炭行业何曾不需要这种沉潜的智慧和策略?

如何沉潜?必须做好加减乘除法,当务之急是做好减法。

做好减法。一是减资产,坚决退出不具备优势、不符合发展战略的低效无效产业;二是减产量,主要是压减衰老矿井、亏损矿井、不安全矿井的产量;三是减职能,平稳有序地彻底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四是减人员,采取各种措施降低用工成本;五是减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做好加法。一是择优发展煤炭骨干矿井,选取优势区域、优势资源,建设大型现代化矿井,积蓄发展的能量;二是培育战略支柱型非煤产业,优化产业链条,积蓄转型的能量。

做好乘法。一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重点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清洁发电、清洁转化等研发创新;二是大力开展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运营和资本运营的水平;三是大力开展素质提升活动,放大人才和创新工作对企业发展的“倍增”效应;四是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做好除法。一是追求人均高效率,实现由重规模向重效率、重总量向重均量、重产出向重效益的转变;二是发展产业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口号:“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重点是“死的光荣”。众多国有老煤矿,做出过巨大的历史贡献,它们的建设和发展是伟大的;如今,谁能够把这些企业做没了,让这些企业“安乐死”,完成这些企业的平稳退出,谁就是光荣的。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山东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