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官员呼吁亚洲国家加强合作 应对气候变化

2010-04-08 17:12:16 国际在线   作者: 李冉  

以“协调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的2010年亚洲新闻联盟年会暨亚洲论坛8日在北京拉开帷幕。出席会议的中国官员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亚洲各国有许多共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希望亚洲各国、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

本次会议旨在加强亚洲各国在发展绿色经济、应对气候变化上的共识,会议邀请了全球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共同商讨亚洲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媒体在应对气候变化时如何发挥各自的独特作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会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亚洲各国有许多共同的需求和关注点,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共同应对,把抵御极端灾害风险作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把提高发展中国家应对极端灾害能力作为未来国际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首要任务。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极端事件和灾害区域联防体系建设,提高区域整体应对极端灾害能力;加强气候变化公众宣传教育方面的合作,使社会各界能够科学地看待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并积极、妥善地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和行动;充分发挥企业界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气候友好技术的研发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共赢。”

郑国光强调,妥善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其中防灾减灾是适应气候变化的第一道防线,对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他说,中国政府4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对增强气候极端事件的防御能力,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气象相关灾害的防御,有效避免和减轻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址具有重要意义。

郑国光同时指出,尽管亚洲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也为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提升公众意识至关重要。他说:“要让社会各界更深入地了解并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体制和机制,不断提升社会各界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12月,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落下帷幕。协议在长期目标、资金、技术转让、行动透明度等重大问题上达成了原则共识,为下一步的谈判凝聚了政治推动力。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8日在向2010年亚洲新闻联盟年会暨亚洲论坛提交的书面讲话中指出,应尽快将这些共识反映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两个工作组的主席案文中。

解振华在书面讲话中谈到了将于今年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他表示,今年的谈判任务仍然很艰巨。墨西哥会议的目标是以两个工作组谈判为基础,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任务。目前,紧张而繁忙的小范围磋商和多边谈判已经开始。中国希望墨西哥会议能够取得积极进展,并将继续在谈判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解振华还在书面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的努力。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官员孙翠华女士代表解振华宣读了他的讲话。他说:“中国政府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目前,中国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累计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四位。经过艰苦努力,我们有望实现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左右的目标。仅该目标的实现就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以上。”

解振华呼吁国际社会一方面要继续加强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和对现有结论的评估,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认识气候变化的严峻后果,继续采取坚定的、积极的应对措施。他同时表示,希望国际社会以同舟共济的精神,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各尽所能,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亚洲新闻联盟成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泰国曼谷,目前由亚洲19个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的21份主流报纸组成,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由多国报纸组成的新闻联盟。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变化 亚洲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