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吴建民:中国企业面对气候变化挑战迎难而上

2010-04-09 08:27:00 新浪财经

举一个例子,我们最近在看一个企业,它可以不仅仅从绿色角度来做,所有的金属工业退火,大大的工业要做多大的炉子,炉子可以做成巨大,你想给火箭做得多大炉子,炉子得烧多长时间,现在做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节省能源90%,不简简单单如此,工件质量比以前还好,而且成本降低很多,实际上就是多赢。

主持人乔旎:这种情况完全是形成良性循环,不像一开始大家集合起来做一个公益项目,现在我们更多是在这其中寻求平衡。程秘书长,您也是经历了几次年会,当初建立的宗旨是什么?这几届走下来有没有一些改变?

程虹:其实绿色公司年会创立的时候,我们大概想说中国这一批领跑的商业领袖们一定要做一件跟全球同步的事情。吴大使刚才讲07年其实开始提出全球最大的问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但是那时国内的空气还非常稀薄,特别是民间对这件事情的认知非常少。08年起动绿色公益年会的时候,其实公益项目给人的感觉,真的我们前两年是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宣导,很多的企业可能和一个公民相关的东西,大家觉得这件事情离我很遥远,这可能是美国的事情,这可能是西方的事情,这可能就是达沃斯那两千个人关心的事情。但是从哥本哈根之后,国内这一轮的浪潮真的热起来了。我有时跟团队开玩笑,当居委会的老太太都知道气候变化跟自己切身相关的时候,我们所有服务于绿色公司年会的团队,我们从当中得到了最大的激励。在项目推动的过程中,我们真的发现一颗颗珍珠,可能在邓总投资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案例,我们也发现了相当多的案例。

主持人乔旎:给我们分享一下。

程虹:除了有人在说我们怎么样有可替代能源,但是煤电的领域已经有很多企业在讲怎么提高它的能耗同时减低它的排放,大家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前两年我们还在讨论绿色的转型、绿色的机会,究竟是成本还是收益,我觉得今年已经完全共识了,不需要再讨论它是成本还是收益,所有人都看到眼下可能会是成本,但未来一定会是巨大的收益。当这个共识有了的时候,这个理念已经有了它自己发酵的效应,这个温度让我们是倍受鼓舞的一件事情。

再回到绿色公司的一个定义,其实我们对绿色公司的定义从来都不是赋予一个企业环境责任这么的单维度,我们基本上认为一个绿色公司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来获得可持续盈利的公司。

主持人乔旎:还是强调社会责任感。

程虹:责任可能有多个维度,至少三个方面体现责任,第一是环境责任。第二是对未来负有责任。第三,对别人负有责任。其实每个企业都在考虑基业常青,今天我们会发现基业常青和负责任本来就是一件事。你如果不能负责任去走,根本没有办法走一条长路,因为你的伙伴会越来越少,你链条上的同伴可能都会越来越少。这两年这种共识,今年绿色公司年会已经是第三届,我们获得了来自政府的高度认可,今年去成都就是因为成都的地方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要迎接这样一个论坛,要迎接这样一种理念。我们获得了来自企业界更多的响应和反馈,甚至包括很小一点的企业,这两天因为报名也忽然踊跃起来。很多不知名的小公司,你会发现它们原来对这样的一个话题这么关注。

主持人乔旎:所以我们也看到这一次专门有一个绿色公司百强的评选,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评选的情况?

程虹:07年我们在确立这个项目的时候遇到第一个问题,我们从哪儿开始做起?因为理念必须要有落地的地方。就像吴大使讲的,怎么让国际社会看到中国有这样一群实践者存在,有这样一些案例,有这样一些故事存在。我们就在想我们要去发现这些案例,但是国内跨行业企业的多维度负责任的标准是没有一个标准,跨行业的标准是没有的。我们有一个研发团队,研发出什么样的团队对中国当下的国情和企业发展阶段相匹配的东西,我们有5个评价体系的一套标准。一开始我们叫“绿色公司标杆企业”,发现那些用榜样的力量,一方面告诉周围的企业,在你的身边就有可效仿的案例。另外告诉国际社会在中国有这样一些案例。但是今年光20家标杆已经远远不够,今年我们要首次发布绿色公司百强。

邓锋:我先发言一下,我先替一个公司报报名,全国都用它的材料,可以节省34座秦山核电站,很大,非常大。

主持人乔旎: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很踊跃参加到这样一个年会当中,证明现在的确是有一种风暴式的效应,可能刚开始是一个点,现在慢慢覆盖到全国很多企业,大家都很关注。现在进入到百强评选,是不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身边有这样的榜样?

程虹:是让大家近距离找到自己身边可效仿的案例。百强的首度发布,应该跟很多几百强几百强的榜单有一个明显的差异,这绝对不是单纯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规模来判断的。因为之前有很多跟财富相关的榜单都是跟企业的盈利规模直接相关,但是我们这个榜单盈利能力只占30%的权重,其它还有是否有文化,是否有创新的理念,是否有环境的责任,甚至包括员工关系,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是否有一个和谐的人文的生态,都是有一个综合的指标,目前这个指标还是很新的,但是跟中国的国情特别贴切的一个指标。我们是希望今年绿色公司榜单能够发现一批在中国这样的企业。也有跨国公司在中国的部分,我们采集的数据完全是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所有的数据。大概中国公司和跨国公司的比例是7:3。

主持人乔旎:其实您刚才谈到了一点,不以收益为主,收益只占30%,其实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可能很多小公司觉得我没有那样财富的能力,没有那样的竞争力,似乎离我比较遥远,把这个稍微忽略一点,可能有更多的公司参与进来。

邓锋:应该这么说,应该不以短期收益为主。

主持人乔旎:以长期收益为主。

邓锋:实际上可持续发展,你要看它最后未来多少年,20年、30年总的收益,其实并不是以总的收益为代价。往往绿色的科技或者是什么,短期内可能要有先期投入,这是为什么政府要有一些补贴。但长期来讲一定收益是可持续发展的。

主持人乔旎:吴大使也是这次评选的评委,您在这样一个评选的过程中有没有自己的一些心得?

吴建民:在评选的过程当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个大趋势,能够迎难而上,这是很了不起的。面临这个大趋势,人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被迫推着走,一种是站在潮头去。看这些公司的特点,他们迎难而上。而这样的结果会是什么?刚才邓总讲得很好,气候变化的挑战是全人类的挑战。

我前两天见到05年、07年编写气候变化报告的斯特恩,这是他的一种看法,当时很多科学家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如果21世纪人类对于气候变化不做什么事情,温度可能上升5度,那地球上的人类还能不能生存下去?这是一个大问题,生存是巨大的压力。我们中国企业看到这个东西上去。刚才讲考虑到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仅是中国人,是人类的子孙后代。

主持人乔旎:我们站在很大的范围内看待气候变化。

吴建民:这样世界看中国,中国现在确实发展很快,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是自私的国家跟一个自私的人,是不会有朋友。中国绿色年会是看到人类有这个需要,我们现在迎难而上。

主持人乔旎:我们的出发点本身就是很高尚的。

吴建民:这跟世界的变化很有关系,中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中国人这么做,我们在世界上的朋友会减少还是会增多?

主持人乔旎:当然会增多。

吴建民:增多了之后,人类共同应对挑战,过去是零和游戏,我输你赢,我要赢了你就倒霉了。现在人们聚集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和平一点还是冲突更加多一点?对世界有好处还是没有好处?绿色公司年会的意义,他们找我当主席,我同意,它很有意义,首先我们很认可,看到中国的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他们对全球、世界面对的挑战,他们意识到了,他们怎么去做。当然要盈利,但是不仅是盈利,看到了全球范围的责任。这样做的结果,对中国有没有好处?大有好处。中国发展得很快,但是我们环境的代价、资源的代价太大了,大家受害,北京空气质量,都刮风,空气质量差大家倒霉。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吴建民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