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国内天然气生产销售情况调查(中)

2010-04-12 13:03:13 中国石油报

气紧,还是“气慌”?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过低,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任重道远,潜力巨大,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天然气供需状况短期内不容乐观。预测显示,尽管我国天然气储量产量增长迅速,但由于整体能源需求增速太快,预计到2030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只占6%左右。

观点

天然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缺气也有价格原因。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许多人知道我们是“相对贫油国”,不知道我们还是“相对贫气国”。当市场需求因冲动式消费而被急速放大时,我们有限的资源显得捉襟见肘。

——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

天然气产量增长,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也长。建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厂,一般需要1年至3年,而勘探开发一个气田,一般需要8年左右,甚至更长。

——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李鹭光

按照目前气价,单井日产量2万立方米以下气井,从经济上讲没有开发价值。苏里格气田2000年发现,直到2006年才进入规模开发,其间沉寂6年之久,为何?开发成本太高。”

——长庆油田公司总地质师张明禄

需求侧管理无序也是引发“气慌”的重要因素。去年冬天,许多用户突然调高用气量,导致供不应求。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孙振祥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气荒”即“气慌”,气紧而“慌”。在这次调研采访过程中,这种说法得到不少业内人士赞同。“非理性消费以及对季节性需求矛盾的非理性认识和应对,直接导致局部性‘气慌’。”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诠释。

截至2008年年底,全球剩余可采天然气资源量为185万亿立方米,而中国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万亿立方米,中国人均天然气资源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许多人知道我们是‘相对贫油国’,不知道我们还是‘相对贫气国’。我国资源状况总体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目前,已发现的天然气资源量总体不足。”长期关注天然气市场的中化集团原总地质师曾兴球介绍。

近几年,国内天然气下游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连续多年年均增幅16%以上。这种需求膨胀被业内称为“冲动式消费”。“当市场需求因冲动式消费而被急速放大时,我们有限的资源显得捉襟见肘。”曾兴球说。

以四川为例,去年,仅城市燃气需求净增8亿立方米,而主要供气单位西南油气田开足马力生产,产气量也仅增2亿立方米。去年,川渝地区天然气需求缺口全年近30亿立方米。“而根据今年两地提交的用气计划,缺口还将进一步加大,全年可能超过50亿立方米。”西南油气田公司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有人疑惑,下游市场有需求,上游赶紧开发不就得了。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李鹭光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介绍,天然气产量增长,不仅难度大,而且周期也要长得多。建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厂,一般需要1年至3年,而勘探开发一个气田,要经历物探、钻探井、探明储量、试采、开发部署、钻开发井、建设管网和净化厂等十分繁杂的过程,一般需要8年左右,甚至更长。例如,1998年投产的四川盆地大天池气田建设周期长达10年。“由于时间差,我们跑得再快,也很难赶上需求的高速增长。”李鹭光感叹地说。

“天然气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缺气也有价格原因。相同热值情况下,天然气比汽油便宜,使得社会各界更愿意使用天然气。”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早在去年供气紧张之时作出这一论断。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毅军认为:“这是对‘气荒’现象的深刻剖析,也是对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天然气供需矛盾的科学预判。”

对于引发供需失衡的重要因素,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天然气价格偏低是重要方面。让我们先看两个现象,或许可从中看出一点端倪:一是化肥用气量大幅度增加,比例过高。

受国际市场氮肥等价格因素刺激,我国化肥出口近年来呈持续猛增势头,一度高达40%以上。去年,全国化肥用气高达近100亿立方米,占当年天然气消费量的20%左右,远高于3%的国际行业水平。低价天然气最终以化肥形式大量出口到海外。业内人士认为,过低的化肥气价,等于变相补贴国外用户,同时导致大量天然气被消耗。

另一个现象就是“油改气”。在一些地区,加气站如雨后春笋,许多汽车也改头换面成“气车”。调查中了解到,用气紧张期间,一些地方愿意给出租车每天补贴100块钱,响应者却寥寥。“因为还有40元至50元的差价。”一位出租车司机道出个中缘由,也道出了天然气与石油等替代能源比价不合理的事实。

据介绍,目前的气价,按照热值计算,不仅比油价低,甚至比煤价还要低。数据显示,近20年,国内天然气价格出厂价每立方米仅上调0.1元至0.3元,而同期煤炭价格从每吨80元至100元涨到现在的每吨600元至700元。天然气性价比优势明显,大量原先用煤炭、油的化肥企业或工业用户纷纷改用天然气,导致天然气市场呈现爆发式冲动消费局面。

一些业内人士还给出了更专业的解释:等热值条件下,目前的天然气价格相当于油价的25%至30%(国际上高达60%至80%)、电价的40%。

按照目前的气价,单井日产量2万立方米以下的气井,从经济上讲没有开发价值。气价偏低在刺激需求无序膨胀的同时,也打压了上游产能。统计显示,国内除极少数优质气田外,大多数气田均处于微利甚至赔本状态。据介绍,西南油气田2009年天然气销售收入128亿元,账面利润0.95亿元;天然气管输收入8.46亿元,账面亏损7.35亿元。苏里格气田2000年即发现,直到2006年才进入规模开发,其间沉寂了6年之久,为何?“开发成本太高,怎么算怎么不划算。” 长庆油田总地质师、苏里格气田开发指挥部指挥张明禄给出了答案。

价格也成为横亘在进口气源面前的最大障碍。以中亚天然气为例,按目前的国内天然气价格结算,中亚天然气经过1800多公里的管线到我国的霍尔果斯口岸,每立方米气价即2.05元,相当于北京、上海等地的终端用户价格。按照目前的国内天然气价格,“进口一立方米气,亏本一块钱”。

储气库建设与供气能力不协调,成为引发天然气供不应求的最重要原因。北京峰谷差超过10∶1,华北地区达到5∶1。我国目前只有大港、金坛等6座中小型地下储气库,用于调峰的工作气量只有3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5%(全球平均水平为15%至20%)。

“过去峰谷差主要出现在北方,如今南方也有了。”西气东输管道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孙振祥介绍,南方地区许多家庭安装天然气取暖设备,冬季用气高峰也开始出现。

孙振祥认为,需求侧管理无序也是引发“气慌”的重要因素。“去年冬天,许多用户突然调高用气量,导致供不应求。”他介绍。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天然气 生产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