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云南大旱击中水利设施“病痛”

2010-04-13 10:26:41 东方今报   作者: 记者 殷晓章  

几十年来,云南的水利设施一直是在吃老本。大部分水库已经超负荷运转,有的甚至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间,从未维修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渐次显露。如果5月中旬雨季还没有雨水的话,云南省现有库塘的蓄水将全部用完。如果旱情持续,有可能要把一些人员转移出来。

不但是云南,在全国的8.7万座水库中,病险水库就有约3.7万座。去年春天河南大旱,就击中了水利设施薄弱的软肋。

云南省决定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公共投入,从今年起至2012年,拟投入的资金超过500亿元。

水库蓄水只能坚持到4月底

这是一座已经干涸的水库,水库底部裸露的几十厘米深的裂缝,令人触目惊心。

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蹲在德格海子底部一条条巴掌宽的裂缝上,手里拿着一个贝壳,表情凝重。“海子”是当地人的说法,其实就是湖泊。位于大莫古镇的德格海子,本是一片面积超过400亩、蓄水可达160万立方米的天然大湖。可是从去年秋季开始,德格海子竟然出现了干涸的迹象。

而毗邻德格海子5公里的大莫古镇发峨哨村的戈依水库也已干涸见底。3月底,记者在这里看到,戈依水库的闸门已经锈迹斑斑,水库的大坝仍是几十年前修建的。

一名群众告诉记者,戈依水库修建于1956年,当时全村的群众修了半年。可是,之后的50多年中再也没有维修过。

大莫古镇是云南省陆良县水资源较为丰富的乡镇之一,有小型水库18座、小坝塘35个。

镇党委副书记陈自文告诉记者,大莫古镇正常年景可蓄水1200万立方米。自2009年8月以来,由于旱情日益加重,有6座小型水库和35个小坝塘枯竭,剩下的蓄水量仅为300多万立方米,预计只能坚持到今年的4月底。现在,全镇缺水的有两万人,需要外部送水的多达5000人。

据记者了解,该镇大部分水库、坝塘已经几十年没有维修过,坝体单薄,供水工程输水管道锈迹斑斑、老化严重,跑、冒、漏现象时有发生。

鱼米之乡的缺水之痛

大莫古镇只是陆良县水利设施不堪重负的一个缩影。

陆良县有云南省第一大高原平坝,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境内有大小河流24条,全长345公里,“珠江正源”——南盘江横跨全县。正常年景,全县的蓄水工程可蓄水1.26亿立方米。

陆良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张俊林告诉记者,这次干旱造成全县20多座水库和80个小塘坝干涸,4064个小水窖干枯,55眼机井出水不足。到3月22日,全县的蓄水量仅有5060万立方米,全县99个行政村出现供水不足,14.7万人、7.2万头大牲畜存在饮水困难,农作物基本绝收。

在这次大旱中,一些水库的作用得以凸显。

板桥镇麦子河水库中有一座小岛,因其植被丰富,游人甚多。记者看到,因为水位下降,在部分地段,小岛和岸已经连为一体,踏过泥泞的河床可到岛上。而这些有限的蓄水成了人畜的救命水。

陆良县的水库和坝塘是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先后建成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

那时,陆良县修建了495座中小型水库和坝塘,另外还有698座电力排灌站和机井近百眼。而河南则修建了2300多座中小型水库。

小型水库几十年没有维修过

陆良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利干部告诉记者,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该县一部分水库和灌溉系统由于缺乏管理与资金投入而荒废。另外,单户农民也无力修整河塘与灌溉系统,因此,这些年久失修的水库和河塘最终成为臭水沟或者干涸。

他说,几十年来,水利资金多安排给大中型水库,主要用于大坝整修,干渠、支渠维修较少。而地方政府对其他水库只是利用,几乎没有进行过修缮,造成这些水库长期超负荷运转。此外,政府对基层的监督重在防洪,一旦垮坝就重罚,因此乡镇干部平常宁愿少蓄水。诸多原因,导致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效灌溉面积不断减少。

其实,这也是全国的一个通病。

2008年冬至2009年春,河南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特大旱灾,受旱面积高达5500万亩,45万人、9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而河南的2360座水库中,已有1846座水库存在病险问题。

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言人杨汴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虽然河南各类水利工程在抗旱浇麦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水利灌溉设施老化问题非常严重。

他说,农村水利巨大的历史欠账,根本原因在于投入不足。税费改革后,各级财政虽然加大了投资,但主要投资在骨干工程上。末级渠系等田间配套工程长期得不到整修,大大削弱了水利设施的抗旱能力。

投入水利设施回报颇丰

记者从河南省水利厅获悉,虽然国家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目前投入不足的现状仍制约着河南的抗旱能力,每年的缺口在30亿元左右。近日,河南省政府决定,将去年中央财政下达河南的7.5亿元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而河南的一些地方也在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方城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该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先后投资1.432亿元,涉及9个乡镇、259个村,新打和恢复机电井4369眼,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45万亩。

方城县政府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殷增富告诉记者,通过项目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51万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373元。在2009年春的大旱中,项目区小麦没有减产,而且,赵河镇枣庄村刘帅华种的7亩小麦,获得了亩产612公斤的好收成。

记者从南阳市发改委了解到,西峡县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明确水利设施的所有权,盘活了存量资产,调动了广大群众投资办水利的积极性。

城乡用水不平衡拖了后腿

客观地说,云南的一些水库无水可蓄,也与特殊的地貌等因素有关。

云南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居全国第二,主要分布在曲靖市、文山州、红河州、昭通市等地。如果水库下有溶洞,水就很容易流失,但是溶洞的勘测又特别困难。

陆良县水务局办公室主任张俊林告诉记者,陆良的水库主要靠雨季降雨蓄水,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水库就只能吃老本。按照当地往年的气候特点,9月至10月是雨季后期,然而去年9月之后当地滴雨未降。由于2009年雨季的提前结束,大多数村庄的蓄水池根本就没有蓄满水。

云南省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建在市、州等城市附近。群众建的小水窖在没有水源补充的情况下,毫无抵抗旱灾的能力。

对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刘钰说,城乡用水不平衡的现象确实存在,在旱灾来临的时候,先保人口密度大的地区的饮水,再保工业,最后保农业,这也是法律规定的。目前,农村的应急体系还不完善,所以抗旱能力比较弱。

水利投资不要“抓大放小”

三农问题研究专家李昌平曾在云南和贵州各扶贫一年。

李昌平认为,西南旱区的基础水利设施不如30年前,旱灾影响范围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被破坏,因为失去了农民集体的组织,一家一户的农民完全丧失了对天灾的应对能力。“西南持续大旱,暴露出农田水利投入滞后的弊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在网上发帖说。

郑风田认为,目前我国这种频繁的大旱大涝,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么多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种粮的比较效益低下使农民不愿意进行水利投资;国家对水利设施的投入只投大江大河与粮食主产区,非粮食主产区的农田水利建设缺失无人问津等。

他说,目前全国3万多座病险水库中,大型水库有200多座,中型水库有1600多座,其余均为小型水库。这些小型水库大多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病险水库不但以小型水库居多,而且绝大多数小型水库分布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大旱 云南 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