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研讨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及稳增长等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的重要批示。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毅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经济深刻调整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准确把握形势,主动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发挥好骨干中坚作用。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代表中国石油作交流发言,向与会同志介绍了中国石油国际化经营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和体会,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他说,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推动下,在国资委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正确指导和支持帮助下,中国石油1993年开始“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经过20多年艰苦创业和不懈努力,实现了国际油气合作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国石油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管理运作90多个油气投资项目,初步建成了5个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以及3个国际油气运营中心,海外油气合作形成了上中下游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王宜林指出,在党中央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之后,中国石油党组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突破口、发挥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效应的指示要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化区域油气合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执行50余个油气合作项目。特别是通过加快推进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中缅天然气管道等一批重点油气工程项目相继投产,基本实现了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和通道多元化,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在深化国际油气合作中,还充分发挥综合一体化优势,积极带动装备制造等服务支持业务“走出去”。目前,中国石油已在5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1个营销服务机构,基本建成覆盖全球主要产油国的装备市场国际营销网络。所属制造企业已在4个国家建成4个装备组装和加工制造企业,在18个国家建成维修服务中心和仓储中心,装备出口到80多个国家,产品从单机发展到大型成套设备,服务范围从单纯供货发展到提供产品服务、维修组装、门到门物流服务等全供应链解决方案。
王宜林表示,中国石油坚定贯彻落实中央“一带一路”战略,将进一步深化国际油气合作,做强做优海外油气投资业务和国际贸易,全面带动工程技术、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把能源合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他指出,要抓紧建成油气战略通道和海外油气合作示范区,不断扩大油气资源引进规模和推进与资源国一体化合作,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原则。在深化上游、管道和贸易等合作的基础上,合作发展炼厂、天然气化工、装备制造等下游产业。在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公益事业、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和带动资源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继续加大开拓国际装备高端市场开发力度,实现国产装备“走出去”,不断提升“走出去”的质量、效益和规模。中国石油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与其他央企一起,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快装备“走出去”步伐,全面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