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2015环境“半年报”发布 数据稳中见好

2015-07-28 09:22:29 财新网   作者: 孔令钰  

2015年7月27日,环保部发布2015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了空气、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酸雨、近岸海域、城市噪声等环境要素监测结果。

从通报内容来看,主要环境监测数据稳中见好。

空气“差空气”前十河北仍据六席

首要污染物仍为PM2.5。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在5.5%~100%之间,平均为72.7%。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27.3%。

而对于已经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74重点城市来说,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低于全国水平,为68%,但仍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

上述区域首要污染物为PM2.5,其次是臭氧。

74城市中,空气质量差前十均为北方城市,依次是保定、邢台、郑州、唐山、石家庄、衡水、济南、邯郸、沈阳和太原。河北省占据6席。

“优等生”前十名为海口、拉萨、惠州、舟山、厦门、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

地表水重金属超标主因砷、汞

95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类水质断面占2.7%,同比降低1.1个百分点;Ⅱ类占31.2%,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Ⅲ类占30.2%,同比降低0.8个百分点;Ⅳ类占18.9%,同比降低2.0个百分点;Ⅴ类占6.7%,同比升高1.1个百分点;劣Ⅴ类占10.3%,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氨氮。有8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点位)共出现18次重金属超标现象,主要超标指标为砷、汞,超标断面主要分布在云南(2个)、吉林(2个)、广东(1个)、江苏(1个)、福建(1个)和四川省(1个)。

饮用水水源个数达标95.7%

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总量为171.90亿吨,服务人口3.26亿,达标水量为167.19亿吨,占取水总量的97.3%。

89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饮用水水源地558个,534个达标,占95.7%,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氨氮和锰;地下饮用水水源地340个,296个达标,占87.1%,主要超标项目为铁、锰和氨氮。

酸雨仍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开展酸雨监测的全国470个城市中,有164个城市出现过酸雨。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6)比例、较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5.0)比例和重酸雨城市(降水pH均值低于4.5)比例分别降低4.5、5.8和3.2个百分点。

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重庆西南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约7.6%。其中,较重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1.6%,与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区面积、较重酸雨区面积均降低2.4个百分点。全国酸雨频率均值为14.8%。目前我国酸雨类型仍以硫酸型为主。

近岸海域劣四类海水降低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近岸海域监测点位中,一类海水比例为35.9%,二类海水比例为31.2%,三类海水比例为7.6%,四类海水比例为8.0%,劣四类海水比例为17.3%。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提高0.3个百分点,三、四类海水比例升高2.7个百分点,劣四类海水比例降低3.0个百分点。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城市噪声夜间更吵

全国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的291个城市中,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平均为92.7%,夜间达标率平均为74.3%。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城市功能区昼间、夜间达标率均有所提高,省会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