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陈雷在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记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雷在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记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04-15 08:59:13 http://www.hwcc.com.cn

在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记者座谈会上的讲话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雷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今天,水利部邀请中央媒体赴西南旱区一线采访报道的记者座谈,主要是交流旱区的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与大家共商应对特大干旱、打好西南抗旱这场硬仗,加快水利建设,促进水利发展的良策。刚才,12位记者用新闻工作者特有的思维和视角,用朴素实在的语言,饱含深情地畅谈了赴西南旱区的采访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畅谈了切身经历感受,进行了提问和互动,同时对西南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加强抗旱及水利宣传、加快水利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十分中肯、针对性很强的好想法和好建议。听后,深受感动、也很受启发、教育和鼓舞。中宣部新闻局唐献文处长专程莅会并讲了很好的意见,对我们做好抗旱宣传工作很有指导和帮助。

去年入秋以来,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西南地区发生了特大干旱,旱情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西南大旱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解放军、武警部队全力做好抗旱减灾工作,解决好旱区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努力减少灾害损失。温家宝总理三赴西南,分别到广西、云南、贵州等重旱区指导抗旱救灾,看望慰问灾区群众。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抗旱减灾。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急旱区之所急、想旱区之所想、解旱区之所难,全力以赴支援地方抗旱工作。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中央媒体的各位记者朋友,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要求,迅速行动起来,深入西南抗旱一线,访灾区之所困,报灾区之所盼,与旱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短短几天里,你们日夜兼程,废寝忘食,用诚挚的心灵,用手中的隽笔,用摄影摄像设备,记录下一幅幅抗旱保民生的真实画面,描绘了一个个倾力解水困的鲜活场景,传颂出一曲曲苍天无情人有情、万众一心驱旱魔的动人之歌,体现了可贵的思想品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总得看,这次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行动迅速、组织有力。3月24日中午,我主持召开水利部抗旱紧急会议,在全面部署各项抗旱工作的同时,决定组织中央媒体开展"西南抗旱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当天下午通知中央各大媒体,当晚确定采访行程。25日,中央媒体就确定了参加采访报道活动的记者。26日,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采访报道组一行20多人赶赴旱区。如此大规模的采访报道活动在不到2天的时间内就完成组织策划,主要得益于中宣部的有力指导和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鼎力支持。

二是深入旱区、直击一线。此次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在短短的4天内,跨越两省五个地市,行程紧凑,采访面广。各位记者怀着对旱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新闻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克服睡眠不足、极度疲劳、晕车等困难,白天查旱情、看灾情,采访干部群众,晚上开会座谈,撰写稿件,凌晨完成发稿。光明日报记者李金桀同志在旱区采访时,看到群众家里生活困难,将身上所有现金全部捐给老乡,写出了《西南旱灾凸显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中的重要性》等多篇有深度的稿件。人民日报记者赵永平同志经常晚饭都顾不上吃,一回到住地,立即抓紧时间赶稿,确保当天采访的内容第一时间传递给关心西南旱情的广大读者,赶写了《科学抗旱不松劲》等一批很有分量的稿件。新华社姚润丰同志在做好西南抗旱行报道工作的同时,每天都加班到深夜,撰写《重旱五问》等反映水利抗旱全局工作的重要稿件。贵州的山路崎岖不平,由于长途奔波,很多平时不晕车的人都晕车了,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冯会玲同志依然坚持在汽车里克服颠簸、悬着手臂赶写直播稿《贵州盘县未雨绸缪 建水库修水窖应对百年大旱》。经济日报齐慧采写的《齐心协力保民生》、中央电视台王丽娜采编的《西南陆良县:不让一名老百姓没水喝》、科技日报唐婷采写的《用科技把旱灾的损失找回来》、农民日报江娜采写的《近距离目击云贵特大旱情》等报道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你们不辞劳苦,忘我工作,在 "西南抗旱行"采访报道中,留下了很多感人的经历和故事。

三是报道密集、宣传有力。此次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各位记者结合自身媒体特点和优势,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对西南抗旱救灾工作进行形象、直观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更是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每到一处都进行现场连线,第一时间播发新闻稿件。记者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抗旱救灾消息性报道,还结合平常积累和思考,写出了一批有深度、思想性强的好文章。如中国日报记者梁超采写的《西南旱情加剧 贵州旱区全力抗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粼粼采写的《抗旱:既解近渴,又计长远》,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杨乃芬采写的《求解云南水利困境》、中国水利报记者李先明、陈锐采写的《追寻那片失缺的色彩--云南抗旱现场直击》等。据初步统计,本次采访活动各大媒体已发表各类原创稿件50余篇(条),原创图片近30幅,这些稿件和图片被数百家网站及报纸广泛转载。

四是引导舆论、影响广泛。此次中央媒体"西南抗旱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客观、准确的宣传报道了所到地区的旱情、灾情状况,报道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决策部署,报道了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开展抗旱救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报道了部队官兵、水利工作者在抗旱救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宣传报道了水利工程在抗旱救灾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些报道在全社会引导了关心水利、支持水利的主流声音,为打好抗旱救灾这场硬仗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当前,西南旱情形势依然严峻,抗旱保民生、保春耕工作进入关键时期。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精神,从最困难处着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旱情监测和会商研判,加大技术指导和对口支援,做好部门之间、军地之间、对口帮扶省份之间的衔接协调,努力夺取抗旱减灾的全面胜利。一是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把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的首位,对旱区的缺水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根据抗旱水源状况,按雨季来临之前无有效降雨的最不利情况考虑,进一步完善人饮解困计划,细化水量调度、供水安全保障方案,绝不让一户断水,绝不让一名群众喝不上水。二是尽力保障春播春种春灌用水。采取引、提、拦、蓄等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在优先保障旱区群众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努力保障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安排好育种、育苗用水,为大春作物播种创造条件。三是坚持抗旱防汛两手抓。在全力开展抗旱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因旱受损水库、塘坝及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复,认真抓好全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确保汛期防洪安全。四是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西南大旱暴露出的水利工程欠账多、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水利建设和西南石漠化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加快编制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启动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和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骨干工程和中型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完善抗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旱减灾能力。

希望广大记者朋友继续关注西南抗旱的最新进展,深入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对抗旱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入报道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同心协力抗旱取得的成效,深入报道旱区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积极抗灾自救的生动场景,深入报道水利设施和水利人在抗御大旱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大对防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力度,对水利工作予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水利部也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各位记者朋友,共同做好水利新闻宣传报道的组织策划、协调服务等工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携手努力,为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为推进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旱区 广西 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