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一早,嘉峰小微企业创业园。一辆半挂车载着一台大型机械,径直停在了吕赵勇的谷柿醋厂门口。“这家伙比想象中要大,得再多喊几个人来抬。”吕赵勇对前来帮忙的同乡介绍,这是最后一台机器,安装完就能开始着手生产了。
在创业园,嘉峰根据地的老板商向阳,比邻居吕赵勇来的还要早。一身运动装,加工车间里一待就是一天。商向阳说,和师傅们一起切磋技艺是件快乐的事。从工贸公司老板转身投资旅游工艺品,在商向阳看来,是幸福河谷美好愿景的感召,让他下决心转型。
占地60余亩的嘉峰小微企业园,位于晋城市沁水县嘉峰镇嘉峰村。这里是晋城第一家村级小微企业创业园,也是晋城唯一一个可以以工厂化形式入驻的小微企业创业园。
跨过嘉峰创业园门前的沁河,对岸是曾名噪一时的龙城大酒店。“开业时,这里是这一带最好的酒店,沿线有32座煤矿、17家液化气企业,根本不愁客源。”龙城酒店总经理孙战平说,如今,煤炭行情不好,酒店也面临关门,如果幸福河谷梦能实现,那龙城大酒店也就有了活路。
人物档案
吕赵勇,“80后”,沁水县嘉峰镇嘉峰村人,喜欢摄影和赛车,初中毕业后开过出租车,后来开了全村第一个书店;2015年投资百万元,继承发扬当地古法酿造谷柿醋技艺,开办沁河古堡醋厂,一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
商向阳,沁水县原嘉峰镇磨掌村委会主任,曾以个人名义投资入股山西幸福河谷旅游文化开发有限公司,以前从事煤层气开采配套工程,现二次创业,开办嘉峰“根据地”,方向是旅游工艺品生产销售。
孙战平,晋城市人,2008年6月,嘉峰镇最好的宾馆龙城大酒店开业以来一直担任总经理,见证了酒店的辉煌与落寞,尽管目前经营困难,但随着幸福河谷旅游项目推进,酒店周末家庭客源的增多,让他看到绝处逢生的转机。
A 二次创业瞄准旅游工艺品
在嘉峰创业园,商向阳的项目是最早开门迎客的。一进门,崖柏的香气扑面而来,宽大的厂房被一分为二,北侧是陈列整齐的工艺品柜台,南侧则是加工区。“顾客可以在柜台挑选,如果不满意,或者质疑产品质量,可以自己挑原料,我们现场进行加工,让顾客明白消费。”商向阳说,幸福河谷旅游规划从一开始的一个设想,到后来逐步实施,他都热心参与其中。看好16个村抱团发展旅游,商向阳把开工贸公司挣的钱,投向了旅游工艺品生产销售,在他看来,算是二次创业。
商向阳是嘉峰镇磨掌村人,虽和相邻的嘉峰、长畛村一样,同属于地下资源丰厚的沁水煤田区域,可村子里却没有煤矿。上世纪80年代,周边几个村陆续开业的煤矿,同样吸引着磨掌人的目光,年轻人都放下锄头,在煤炭产业链条上,寻找新的生活出路。商向阳就是其中之一。
2006年,嘉峰镇一带煤炭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洞察到商机的商向阳注册了一家公司,主要从事煤层气开采机械安装、稳固、转移、煤场土石方工程。
起早贪黑吃饭没点,经常需要在没路的地方修路,荒郊野外丛林杂草间进行煤矿机械拆装,在商向阳看来,人生“第一桶金”赚得实属不易。
生活条件好了,但商向阳从没想过离开磨掌。“尤其是近几年煤炭行情不好,乡里乡亲见了面都在谈论钱难挣、没地方挣钱。我也一直琢磨着,能不能跳出煤炭行业,干个实体,解决些村里人的就业问题。”商向阳说,这两年,他全国各地跑着考察项目,一直没有中意的,直到2013年幸福河谷旅游计划诞生,让他看到了整个河谷十多个村翻身的希望。
规划有了,钱在哪儿?当兄弟村村主任刘沁峰前来磨掌谈判,希望抱团发展旅游产业时,磨掌大多数百姓的态度是:支持,但不出钱。“靠土地吃饭,乡亲们攒个钱不容易,轻易不会拿出来干一件眼下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商向阳说,16村决定抱团发展旅游业,第一步就是注册山西幸福河谷文化旅游有限公司,钱是摆在首位的问题。最终商向阳自掏腰包,除了个人入股,还为村委会垫资,让磨掌村也入股参与其中。
眼下生意越来越难做的商向阳,又开始在旅游产业链条上寻找新商机,进行二次创业。多方考察之后,商向阳决定开一家旅游工艺品公司。
如今,在商向阳的嘉峰根据地柜台,已经陈列着数百件木艺工艺品。尽管还在试营业期间,外来客人不是很多,可商向阳的店里每天都很热闹。没事拿个布子盘串珠子,已经成为如今磨掌小年轻里流行的爱好。经常,在忙碌之余,商向阳还客串老师,给入门级爱好者讲一些崖柏把玩知识。
B 把谷柿醋当产业来发展
“80后”、喜欢摄影和赛车。正是一次摄影采风,让吕赵勇决定把全部积蓄拿出来,传承谷柿醋技艺。
8月27日上午,沁河古堡醋厂房门口,强忍着身体不适,吕赵勇“背着”心电监测仪,和厂里的工人们一起卸新设备。“可能是这段时间累着了,我把全部家当抵押来开发旅游产品,在大家看来也是一个冒险的决定。”吕赵勇说,眼看着煤炭行业衰败了,他要在沁河流域迎来旅游大发展之前,提前布局自己的产业。
吕赵勇是嘉峰村人,十多年前村里人都吃“煤炭饭”的时候,他初中毕业后开始跑出租车。守着资源,却无缘靠资源发家,在吕赵勇看来,是学问少,导致自己发展受限。
后来,吕赵勇用跑出租车挣来的钱开了全村第一个书店。“开书店主要是想对自己有些文化熏陶,没想到书店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吕赵勇说,经营书店让他补充了很多历史知识,继而对嘉峰镇一带明清建筑颇感兴趣,后来就喜欢上了摄影。
每逢周末,或适合拍照的天气,吕赵勇都会背起相机,行走在沁河一带的古堡建筑群里。
2012年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吕赵勇来到了邻村湘峪来拍古堡。一走进牌楼,扑面而来的醋香勾起了吕赵勇记忆中小时候家家酿醋的情景,他随即决定去拍谷柿醋酿造。“从小我们就吃谷柿醋长大,一闻味就知道有人家在做醋,商品化时代,这种醋也只有老人才会做,我想这是一个不错的题材,就在醋味的指引下,去找酿醋的人家。”吕赵勇说,沁河流域两岸古堡群村风醇厚,传统自酿谷柿食醋的历史远不可考,生活在这一流域的百姓每年都自制谷柿食醋,秋收时节采摘柿子,配比谷子来自酿食醋,谱系可以见证的就有400多年的酿造史。“老陈醋是香酸,我们的谷柿醋是呛酸,蘸肉吃最好,小酌一口会有柿子的香味留在舌尖。”吕赵勇说,沁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资源,赋予了这一带百姓有谷柿醋这样一味养生调味佳品。在晋城也只有阳城润城到沁水端氏一带的百姓有这样的技艺传承。在吕赵勇看来,在沁河流域谷柿醋是可以和古堡一样齐名的文化名片,虽经历代兴败,但谷柿醋的传统古酿造技术却得以传承至今。“现在的小孩子对这些传统的东西已经没什么概念了。”吕赵勇说,眼看着懂古法酿造谷柿醋的人越来越少,他决定把谷柿醋当产业来发展。
找来懂古法酿造技术的嫂子,建设了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厂房,吕赵勇在幸福河谷的愿景带动下,开启了创业新征程。
C 绝处逢生乡村酒店迎来转机
8月28日18时,沁水县嘉峰镇长畛村龙城大酒店。落日余晖透过窗户洒进酒店大厅,空旷的大堂里只有两位服务员在候客。大堂左侧商品部的门锁着,门口扫微信洗浴送惊喜的宣传展架格外显眼。
一辆外地车牌小轿车停在门口,三位客人的到来给酒店大堂带来一丝活跃气氛。“先生您好,请问要住宿还是吃饭?”前台服务员问道。“住,也要吃饭,还有房吧?我还是几年前在你们这里住过。”进店的客人像老熟人一样询问着。“有,一个标间还送两位的早晚双自助餐,您晚餐的钱都省下了,而且我们现在洗浴中心扫二维码可以优惠,还有健身房针对住宿客人也有优惠……”前台服务人员一口气把酒店所有优惠说了个遍。
龙城大酒店于2008年6月开业,是长畛村保留下来的唯一一处村集体资产。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园林景观院落,让长畛村舍得拿出2000万在村半山腰依山建一座当时全镇最好的酒店,源于村子方圆10公里分布着32座煤矿、17家液化气企业、2个镇政府,这里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液化气商品化基地。“煤炭行情好的时候,这个点我们的餐厅包间已经全部客满。晚上8点以后客房基本售罄,根本不愁客人。”孙战平说,酒店因煤而生、因煤而兴,最红火的时候,全酒店员工数为174人,晚上的演艺中心场场爆满,洗浴中心也是一座难求。而现在,随着煤炭行情的衰退,酒店每天的入住率很难达到20%,各种营销手段齐上阵,最终效果微弱。全体60名员工在苦苦支撑期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酒店客源单一,是我们陷入经营困境的最大原因。”孙战平说,为了节约一切开支,龙城大酒店不得不“勒紧裤带过日子”。
原本已经做好关门打算的龙城大酒店,最终因为幸福河谷旅游项目的落地而绝处逢生,全村人都在期待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救活这唯一留存的村集体产业。“今年以来,随着沁河流域抱团发展旅游的消息传出,和看过古堡的人口口相传,酒店也陆续接待一些游客。”孙战平告诉记者,旅游带来的客源,让员工们看到了希望,尽管幸福河谷规划至今还未完全实现,但他们似乎已经嗅到了“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