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风能引领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升级

2010-04-19 09:20:49 中国联合商报   作者: 马梦梦  

作为2009年清洁能源行业投资之最的风能,近年来以迅猛的速度抢占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市场份额。

丹麦可再生能源咨询机构BTM在其全球风能报告中指出,风能占到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50%,大约一半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来自风能,这足以看出风电受青睐的程度。

风能资源丰富

记者从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我国首次风能资源详查中获悉:我国陆上离地面50米高度达到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约23.8亿千瓦;我国5~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肖子牛表示,我国陆上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蒙东和蒙西、新疆哈密、甘肃酒泉、河北坝上、吉林西部和江苏近海等7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仅这些地区的陆上50米高度3级以上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就达18.5亿千瓦。

由此可见,我国风能资源的潜在开发量是巨大的。

BTM机构分析指出,目前来看,中国成为风电最成功的市场,2009年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3750兆瓦,也是2009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多的国家,与之相比美国的新增装机容量近10000兆瓦,欧洲为10738兆瓦。

中小风电行业需规模化发展

能源的优势必然带动风电设备行业的发展。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在这5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4年仅有76万千瓦的装机量,2009年则可能达到2000万千瓦装机。竞争格局也在短短几年被改写。2006年,外资风机新增市场份额为55%以上,到了2008年,主角就变成了国内企业及合资公司,高达76%。

近年来,随着“绿色照明”、“节能减排”政策出台,以及广大偏远地区及农村能源清洁发展的备受关注,特别是在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出现产能过剩苗头的情况下,中小型风电进入众多业内人士的视野,而中小型风电的发展也被列入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成为风电行业的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电设备分会副秘书长沈德昌介绍,我国的中小型风电产业是根据国内用户需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国内技术力量,从70年代末逐步发展起来的小型能源产业,产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可达到100%。上世纪80年代,国家提出要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用电问题的号召,中小型风力发电机在解决偏远地区农牧民供电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能批量生产100W 到50 kW 的中小型风电机组。近年来,由于我国小型风力机在风光互补路系统、通讯基站和油田等领域的成功应用,已开始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能力。

风电企业抓住形势欲乘东风

市场人士都承认,风电设备行业的惊人增势,无不与相关政策的扶持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专项财政资金、发电费用分摊制度、大型风场采购时要选择“70%国产化率风电设备”等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措施的推波助澜,使得中国风机制造的第一团队——金风科技(23.21,-0.31,-1.32%)、华锐风电、东方电气(47.30,-0.89,-1.85%)、湘电、浙江运达等中资公司攻占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迅速击退那些在全球风机领域耕耘了几十年的外商企业。

与此同时,记者从吉林森林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度报告中了解到,该公司将要进行大功率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项目的建设,该项目包括购置主控仿真系统、变流系统全功率实验室设备、生产设备、应用软件以及技术合作、生产办公场地的扩建等。建成达产后可年产2.5MW及以上风电机组控制系统200套、1.5MW及以上变流器200套。

据该公司相关资料介绍,这项总投资为10,057万元的大功率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项目,建设期为2年,达产后正常年均可实现净利润约为2,982.0万元,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约为23.24%。

以此公司为例,风电企业的产业升级大多都是在现有风电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司市场、技术、生产、人才等优势,提升公司风电控制系统等产品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来适应国家风电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的实施对于拓展公司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都有积极意义。

值得深思的是,中国企业能够在2005年到2009年期间发展如此之快,会不会因为风电整机的产能过剩而使得风电发展受限呢?

对于“过剩”问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却是另一种看法:“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当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5%。这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要实现它,我们认为风电的装机要达到1.2亿到1.5亿千瓦。如果到2020年达到1.2亿千瓦,今后10年每年的新增装机量至少要有1000万千瓦。”可见,现在谈“过剩”还为时过早,我国内的风电市场潜力还是巨大的。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风能 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