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大旱走向大治—从抵抗罕见大旱看广西水利建设

大旱走向大治—从抵抗罕见大旱看广西水利建设

2010-04-20 13:09:26 广西新闻网   作者: 记者 谢彩文  

八桂大地罕见的夏、秋、冬、春四季连旱,显现出广西“丰水”与“缺水”的巨大反差——


一方面,广西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正常年景资料:全区年水资源总量1880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均占有约4000立方米,居全国第六位。

另一方面,这场大旱,全区109个县(市、区),超过100个出现旱情;68个县约300万人口发生饮水困难,约60万人口需要送水——每人每天20公斤。

痛定思痛,这场大旱引发的水危机,已经成为广西大治水的新契机。

水利设施 缓解旱情显效益

多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建成的水利设施,在抵抗这场罕见大旱中显现了巨大效益。

红水河梯级水电开发,把丰富水能转化成电能的同时,也一级级蓄起宝贵的水资源。今年4月上旬,与历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全区主要江河来水普遍偏少2-9成,而建有龙滩大电站的红水河天峨河段通过调度调节,水量不减反增;左江龙州河段也出现类似情况。

纵观八桂大地,持续大旱中,凡是建有大中型水库的地方,当地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都不同程度得到保障。而工农业生产用水乃至居民生活用水出现困难的地方,往往也是水利设施薄弱之处。

离开水便无法开展的春耕生产,虽然由于大旱导致进度较往年慢,但早稻浸播种基本完成,插秧面积大致可以抢回来。据自治区农业部门统计,截至4月16日,全区早稻浸播种2464.72万公斤,占应播种的98.84%;早稻插秧面积709.49万亩,占计划的48.54%。自治区农业部门提出“重旱区少减产、中旱区不减产、轻旱区多增产”的目标,就是基于现有水利设施的有力支撑。

地处左江旱区的扶绥县,是广西甘蔗、粮食作物主产区之一。去年秋冬季以来,全县降雨量比往年偏少5成以上,大旱之时,扶绥新安水库发挥了关键的调水作用。新安水库总库容1800多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7万亩,是整个扶绥县的第二大蓄水量水库。在水库蓄水量仅剩586万立方米的严峻形势下,为使宝贵的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水利部门从去年9月就停止利用水库水发电,同时根据农民用水需要,统一调配放水,使灌区春耕生产用水基本得到保障。

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把确保地方生活、生产用水安全置于企业利益之上,去年年底以来,集团所属发电总公司的41座水电站相继停止放水发电,全力保水、蓄水,最大限度地确保旱区人畜饮水和春灌生产用水需求。

应急引水 临时治标解近渴

地处大石山区的南丹县,遭遇1963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供水水源水量急剧减少,不靠近河流的县城近6万居民面临集体缺水之危。

广西水利部门和南丹县委、政府审时度势,去年9月开始着手应急引水工作,11月动工兴建总投资1568万元的城区应急供水工程。经过3个月艰苦奋战,工程于今年1月中旬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及时保证了城区居民的基本供水。在之后3个月旱情持续发展时,本来很可能出现断水的这座县城有效防止了水荒。

占有河流之利的那坡县,也遭遇1958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流经县城的东泉河水位下降,造成水源不足,城区两个供水厂日供水量下降到不足需水量的30%,只好每天早上和中午各供水一小时、晚上供水两小时,居民生活非常不便。

那坡县严重的旱情牵动各级领导的心,总投资305万元的县城应急供水工程今年3月20日开工建设。以县城10公里外的河流为水源,建设一座3.5米高的拦水坝,把水引入输水管道进厂净化后,向县城和周边3.1万居民供水。

施工队伍采取“5+2”、“白+黑”的非常措施,抢工期、保质量,经过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应急供水工程于3月29日晚通水,比原计划的10天提前1天竣工,那坡县城迅速恢复自来水且日夜不断。

党和政府更牵挂边远大石山区农村百姓。3月20日,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紧急派出8个抗旱找水打井工作组,深入桂西北特大干旱区和严重干旱区,“临渴挖井”。截至3月31日,头10天靖西、大化、凤山等3县(自治县)就有新井出水。

广西第四地质队在靖西县龙临镇巴意村朝山屯成井1口并正式抽水,出水量为2.5吨/小时,按每人每天50公斤、牲畜每天30公斤估算,可解决1200人的饮水困难。

广西地球物理勘察院在大化瑶族自治县古河乡丹桂村地下溶洞发现一个地下水源点,经抽水试验,出水量为20吨/小时,可解决9600人饮水或1.6万头大牲畜饮水问题。

广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通过地面水文调查,在凤山县袍里乡庭社村地下河天窗发现一个可直接抽取的水源点,每秒流量达到1立方米。该队组织人员全力架电线、装水泵、铺水管,3月31日开始给当地群众供水。

3月下旬,国土资源系统共有水文地质、物探技术、钻探技术和钻井施工人员451人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确定井位点91个,总进场施工钻机37台套,累计钻探进尺600米。

4月,国土资源系统陆续新投入80多台钻机进场施工。

打井,而且出动“正规部队”,已经成为政府在大石山区紧急发起的又一大战役。截至4月11日,包括国土资源系统、地矿部门、陆军、空军、武警部队等在内的打井队伍,在河池、百色、崇左、南宁等地打井137口、成井出水29口,解决1.8175万人次饮水困难。

启动会战 标本兼治化远忧

4月15日,我区30个县(市、区)同时举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开工仪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两年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有水存得住、旱时用得上”的目标。工程估算总投资约为23亿元,将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20万人以上,恢复改善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以上。

这次大会战的实施范围是桂西北6市30个县(市、区),分二期实施:第一期从2010年4月开始,2010年12月完成;第二期从2011年1月开始,2011年12月完成。大会战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设和改造家庭水柜、地头水柜;二是清淤维修工程;三是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工程;四是灌区配套、泵站改造维修和新建工程;五是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六是加强管网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七是充分发挥水电站、水库尤其是原设计有灌溉功能的大中型水库、水电站的灌溉功能。根据初步调查,这次大会战将新建家庭水柜6万个,新建扩网工程180多处,建设自流引水工程1500多处,建设提水工程650多处,建设引蓄结合工程500多处及地头水柜。

这场规模空前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正是广西大旱之后标本兼治化远忧的非常之举。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