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应对低油价形势下的市场挑战

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如何应对低油价形势下的市场挑战

2016-01-12 10:39:49 国际石油经济   作者: 曾兴球  

当前,受低油价的影响,国际油气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如何应对低油价形势下的新挑战?能否抓住机遇,推动改革,实现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企业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际,谈谈粗浅的认识。

1 中国石油企业的经营面临新挑战

中国是油气生产大国,也是油气消费大国,消费量在不断提高,对外依存度逐年加大,低油价降低了消费成本,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低油价对中国油气企业来说是下游利大于弊,上游弊大于利。

1.1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改善

得益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原料成本降低,中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中国石油2015年前三季度共加工原油74170万桶,生产汽、柴、煤油6880万吨,同比增长1.2%;中国石化前三季度炼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4%,成品油产量同比增长2.9%,实现经营效益149.05亿元,同比增长4.3%。由于国际油价低,原料成本下降,石油化工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普遍扭亏为盈。

1.2 原油进口费用减少

油价降低,中国原油进口花费明显减少。2015年前9个月,中国进口原油均价为每吨368美元,比2014年每吨744美元的均价降低了50.6%。2015年前8个月,中国共进口原油22067万吨,同比增长9.8%,进口总额为946.3亿美元,同比下降39.8%;进口成品油2049万吨,同比上升4.1%,进口总额为102.8亿美元,同比下降35.5%。

1.3 天然气与管道企业近期有喜,远期有忧

2015年上半年中国提高了天然气价格,天然气和管道企业因此前三季度实现利润253.84亿元,同比增长174.9%。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应继续提高天然气所占的比重。中国天然气供应主要来自三个渠道:陆海自采天然气(含常规、非常规气)、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目前这三类气源的产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均处在资源结构矛盾突出,需要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开发市场来发挥产业价值链作用的关键阶段。受低油价的影响,全球天然气市场低迷,LNG价格大幅下跌。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本应受益,但由于国内价格机制不完善,消费结构不合理,结果天然气消费增速与市场价格同步下降。200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45亿立方米,2013年上升到1705亿立方米,年均增速达16.1%,2014年增速下降到8.6%,2015年前9个月累计增速仅为2.5%,中国天然气市场已开始由供应驱动型向需求推动型转化,已对天然气上游供应端造成巨大的压力,预计2015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920亿立方米,至少供应过剩100亿立方米,现有气田建成的产能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做好市场规划,合理调整价格,提高天然气的市场竞争力,是中国发展天然气产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1.4 油气生产企业遭受重创,关联服务产业受到拖累

2014年以来,为应对低油价的挑战,中国油气生产企业采取措施降本增效,油气产量保持弱增长的态势,稳中略有上升,产量的增速抵不过油价的减速,加之桶油成本高,油气生产企业现金流量急剧减少,经营效益指标大幅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石油生产原油72290万桶,同比增长3.3%;中国石化老油田产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涪陵页岩气开发和元坝天然气产能建设稳步推进,产量略有增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油气(当量)增产达8330万桶,同比上升28.3%,表现比较突出。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商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27.5%,三季度跌幅比二季度扩大4.9%,导致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上半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利润率同比分别下降62%、22%、56%。进入下半年以来,形势更为严峻,三季度石油产业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为9707.5亿元,同比下降19.3%;利润总额为385.6亿元,同比下降60.2%,降幅比二季度增加了34个百分点;石油行业销售利润增长4.0%,比二季度下降了4.1个百分点,低于全部工业销售平均利润率;上缴税金1690.7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比二季度下降13.2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三季度行业亏损114.4亿元,同比上升80.8%;亏损面达32.9%,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额为480亿美元,同比下降30.3%。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下降,三季度石油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761.2亿元,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勘探开发投入减少,拖累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业务急剧萎缩,40%的钻井队闲置,石油装备制造产能严重过剩,其他与油气工程技术服务相关的企业受到拖累,承包不到足够的工作量,被迫停工歇业,步入“寒冬”。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挫,中国油气企业各项经营指标不同程度下滑,产业发展方式、企业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随之暴露,鉴于国际原油市场持续疲软的态势还将延续,如果不抓住有利时机,通过深化改革加速转型升级,油气企业整体增长乏力的局面将难以改变。中国油气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化水平低,经营理念落后,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风云变幻的市场,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总资产规模大、投资增量快,结构性产能过剩短期内难以消化,历史包袱沉重,资本增值能力弱;管理粗放,浪费严重,综合成本高,企业经营利润低;创新机制不健全,创新动力不足,缺少特色技术,新技术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文化建设滞后,软实力不足,品牌形象与国际一流大石油公司比还有较大差距,企业知名度高但社会美誉度低。

2 海外投资遇到新困难

2.1 实施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很快但水平还不高

中国油气企业1993年开始海外投资,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现已具有较大规模。截至2015年6月,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为主力,全国海外油气投资总额近1800亿美元。拥有油气勘探开发项目168个,分布在51个国家,油气作业年产量2.9亿吨,权益年产量1.4亿吨,每天为国际市场增加600万桶供应能力。海外共有炼油化工项目10个(含自建与并购),原油加工能力为5360万吨/年。海外共建油气管道1.5万千米,输油能力为7800万吨/年,输气能力为604亿立方米/年。三大石油公司海外工程技术服务队伍有近1500支,包括物探、钻井、测井、录井、试油、地面建设等,分布在63个国家作业。国内建设LNG接收站11个(含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每年可接收3500万吨LNG。油气进口基本建成4个方向的通道,东北、西北、西南油气管道,东南海洋运输通道。

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20多年来,在国际市场上摔打,成长很快,2015年《财富》英文网发布世界企业500强排名,中国企业共有106家在列。中国石化、中国石油进入前10名。中国企业在世界《财富》500强中排名数量增多,但分布不均,500强涉及50个行业,美国46个行业榜上有名,中国23个行业为空白。品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占5.8%,品牌100强以内没有中国的石油石化企业,说明中国油气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水平还不高。

2.2 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差距——缺少核心竞争力

中国海外投资项目大部分是在高油价时期并购的,现在油价一路走低,项目执行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项目经济效益变差,投资回收期延长,有的项目因局势动荡、政策变化、技术障碍、融资困难等原因无法继续投入,甚至停止作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情况很复杂,如何优选合作项目,确保投资安全,我们还缺乏经验。中国油气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还存在多方面的差距,最主要的差距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跟不上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中国油气企业经营管理完全做到与国际接轨尚需时日。关键还是缺少特色技术,缺少核心竞争力,综合实力还比较薄弱;在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法律意识淡簿,不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国际惯例,执法不到位,不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懂得怎样与国际能源组织打交道,能源外交能力还比较差;不善于融入当地文化,“走出去”易,“走进去”难,“走上去”更难。只有真正融入国际市场,才能打造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石油公司。

2.3 国际竞争中的最大劣势——缺乏人才

中国油气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给市场的总体形象是“大而不强”。主要表现是技术不强,产品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三不强”,削弱了我们的竞争力。造成这“三不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分析,中国科技人才队伍呈“短胖型”金字塔结构,人才队伍庞大,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总体水平不高,这个现象在油气企业尤为突出。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创新型人才的比例通常占公司总人数10%以上,经营管理、技术骨干、操作人员的比例大致为2∶4∶4,中国油气企业的人才结构远低于这个水平。

3 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

低油价给中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也为石油石化企业调结构、转方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展望“十三五”,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要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要求,抓改革,促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开放油气市场,激发内生动力,提速增效,提高经营质量;淘汰落后产能,生产高端产品,提高投资效率;鼓励创新,大力研发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持续发展。

当前的重点工作是:调结构、控规模、更新技术、降本增效。

3.1 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企业

首先,要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摆脱石油石化企业面临的困境,治本之策就是推动改革。要认真对待改革,态度不认真,改革无从下手。锐意改革,就是克服畏难情绪,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务实推进改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企业依法按市场规律办事,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市场风险。通过改革,促进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推动改革,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干部带头转变经营理念,从旧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用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将企业的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变到集约型上来;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以油气产量为中心转变到注重现金流量变化上来;从注重扩大生产规模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从资产管理转移到资本管理上来,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无论油价高低,企业都能保持稳定发展。

第二,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战略布局。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新审视原有的发展战略,按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调整战略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战略性业务,剥离非核心资产,淘汰落后产能。区别国内与海外的不同情况,对储量产量没有增长潜力、投资回报率太低、经营风险不可控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要果断处置。积极引导增量,盘活存量,夯实资源基础,为市场形势好转之后扩大投资规模做好准备。

第三,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控。规范投资决策,对以往的投资项目,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把握资本运作的规律。在低油价形势下,资本性支出要精打细算。要认真筛选海外投资项目,改进评价方法,健全监管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第四,创新商业模式,扩大国际合作。国际油价低位运行,国际油气合作进入新阶段:2015年,国际市场上有1800亿~2000亿美元的油气资产在等待出售,主要集中在南、北美洲地区,以非常规中小油气项目为主。中国石油2015年在海外没有并购一个新项目,主要原因是高油价时期买入的项目正处于消化期,有的项目需要寻找新的投资伙伴;有的项目投资效益不好需要剥离出售;有的项目执行难度大需要申请延期投资,以化解低油价带来的投资风险。面对新形势,中国油气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机遇,及时调整海外投资方向和投资策略,树立新的义利观,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创新合作模式,经营好周边国家,就近建立利益共同体,开创国际合作新局面。既要下决心剥离不良资产,又要继续评价筛选合适的新项目,优化海外资产,还要开放国内市场,吸纳外部投资,盘活存量资产,确保海外投资安全。

第五,大力开发新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油气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方面,要走好三大步:第一步是集成现有的常规技术,在常规油气作业领域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完成追赶式发展;第二步是掌握关键技术,研发特色技术,提高市场竞争的话语权,能够与国际一流石油公司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第三步是攻关前沿技术,增加技术储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三大步不是互相分割的,而是互相交叉同步实行的,不同企业、不同专业、不同时期重点有所不同。中国油气企业不是没有创新能力,主要是创新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障制度,让创新者一心一意地搞科学研究,专注技术工作;没有营造出一种激励进取的创新环境,鼓励人人创新。在低油价形势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如何结合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创新研发机制,把企业建设成为新技术开发的主力军,打通油气行业科技发展的快车道,用技术革命推动能源生产革命和能源消费革命。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找准差距,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占领下一轮市场竞争的技术制高点。要注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一支新型的科技人才队伍。

第六,重视石油金融,发展石油贸易。把资源开发和商品贸易结合起来,谋求合理的价格,建立稳定的市场,开辟多种渠道,确保中国油气供应的安全。中国年产原油2亿多吨,天然气1200多亿立方米,既有实货优势,又有市场优势,应尽快启动中国的石油期货市场。另外,低油价也是加大石油贮备建设的好时机。

3.2 炼油企业

“十三五”期间,炼油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调结构,适应市场格局的变化。

本世纪初,国际油价高企,加之技术进步,促进了美国页岩油气革命。2000-2014年,美国页岩油增产1.4亿吨/年,使其炼油与石化产业重获生机,石油产品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对全球油气贸易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石油石化市场格局悄然改变。

2000-2014年,全球炼油能力从42.1亿吨/年增长到47.3亿吨/年,年均增长率为0.8%,每年净增长2650万吨;预计2025年全球炼油能力将达到50.4亿吨,2014-2025年平均增长率为0.6%。

2000-2014年,亚太地区的炼油能力从11.1亿吨/年增长到15.3亿吨/年,占全球的份额由26%上升到32%。中东掀起石油化工项目建设热潮;印度扩大炼油规模,已成为世界成品油重要的出口基地;拉美、非洲炼化发展速度放缓,而地区油品消费量增长,成品油供应缺口增大。由于美国和中东地区成品油出口增加,亚太地区过剩成品油将被挤压在区域内平衡,对中国成品油出口形成挑战。此外,中国炼油主体日益多元化,行业竞争加剧。2014年,全国有炼厂237座,加工能力为74627万吨,其中地方炼厂147个,加工能力为15452万吨。

中国炼油企业必须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从以生产燃料油品为主向以生产燃料油品与化工原料并重转移。提升炼油技术工艺,提高燃料油品质量。炼油技术工艺革新要朝着节能、高效、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总之,中国炼油企业要控规模、调过剩、保发展。新增炼油能力要加强投资回报率约束,现有炼油能力要挖潜改造,多出高端产品。炼油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集约型。按“分子炼油”技术要求,调整装置结构,优化加工流程,增加高效产品,推进炼厂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中国炼油行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3.3 石化企业

石化企业要积极应对产能过剩的挑战。2014年以来,国际经济艰难复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石化产品市场的需求增速进一步萎缩,产品价格下降,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在重点监测的188种产品中,价格同比下降的有144种,占76.6%。2014年全国石化行业总利润为7911亿元,同比下降8.1%,是近年来降幅最大的一年,其中炼油行业下降69.6%,氮肥行业下降196%,磷肥行业下降18%,合成材料下降22.2%。困扰石化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产能过剩,消费放缓。2015年,行业经营下行压力继续加大,传统石化产品需求增速继续降低,投资增长放缓。近年来,石化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产能过剩矛盾开始呈现积极变化,磷铵、纯碱、氯碱,氮肥、醋酸等行业产能过剩程度与2014年基本相当,但PTA、氟化氢、有机硅单体、合成橡胶等行业的产能过剩还会有所加剧。

石化企业消化产能过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拉动市场需求,防止需求惯性下滑。化解过剩产能,重点要解决需求不足的挑战,必须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拉动需求、创新需求。针对基础化学原料、农用化学品、合成橡胶及制品、成品油等传统市场,要挖掘需求潜力。同时,要把握需求变化,加强对纺织、轻工、房地产、交通运输等下游项目的有效供给,努力扩大国内市场。

第二,积极扩大出口,鼓励优势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外部市场对消化过剩产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大合成橡胶、氯碱、化肥、纯碱、合成纤维的出口份额。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境外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狠抓降本增效,以降低系统成本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对标挖潜活动,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完善相应人员的安置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落后产能退出的步伐。

3.4化学工业企业

化学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进集约化经营,加快技术进步,加速转型升级。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与石油石化企业关联度很大。中国传统化工企业的现状是:生产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区域分布广、环境污染大、产品质量差、综合能耗高,是中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行业。全国石化和化工耗能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8%~20%。2014年,全国排放废水43.9亿吨,化学需氧量58.1万吨,二氧化硫231.1万吨,氨氮11.5万吨,氮氧化物98.3万吨,均居全国工业部门前列。

“十三五”期间中国化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把化工产业(包括石油化工)节能减排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在化解产能过剩的同时,推进企业区域组合,推动集约化经营,加快技术进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化工全行业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第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要限期(原计划2015-2016年)淘汰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青海格尔木、新疆泽普除外)、380万吨电石落后产能;积极推进炼化一体化,优化乙烯原料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氮肥、磷肥、“三酸两碱”、电石等高耗能大宗基础化学品的总量,大力发展高性能合成材料、新能源产业基础材料,提高石化和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

第二,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集约化生产,有步骤集中治理、整合小而散的同类型企业。支持企业、科研院所联手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攻克关键共性技术,推广应用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提高化工产品质量。

第三,加强监管力度,落实相关政策。完善节能减排机制,健全节能减排标准体系,加强企业节能减排的制度和能力建设,提高防治污染的自觉性。(作者:曾兴球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