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江苏送变电重点工程科技创新再获突破

2016-05-25 12:54:57 中国电力报   作者: 张加德  

5月13日,位于江苏盱眙的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晋苏线”)江苏段3318号塔下方的张力场一片繁忙,三台大型张力机、两台小型牵引机、一台中型牵引机齐声轰鸣,带动着6个大型线盘不停旋转,6根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在钢丝绳的牵引下缓缓升空……

江苏省送变电公司(简称“江苏送变电”)晋苏线苏1标段项目经理陈根华告诉笔者,这是继灵州—绍兴±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浙一标段首放成功后,该公司再次展放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据了解,该公司1250平方毫米大截面导线展放科技项目刚刚荣获“中国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江苏送变电在重点工程科技创新上取得的又一成果。

双平臂座地抱杆的前世今生

4月29日10时30分,内蒙古锡盟—江苏泰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锡泰线”)苏2标段7136号塔首基试点仪式已结束,现场8名高空作业人员“全副武装”登上铁塔,双平臂座地抱杆带动两臂的两台卷扬机同时开动,两侧各重3.2吨的塔材组件缓缓升起……

“双平臂抱杆是国家电网公司推广使用特高压重大施工装备之一,用来组立特高压铁塔安全稳定、方便快捷,还能保护塔材,保证质量工艺。”该公司锡泰线苏2标段项目副经理吕爱平说。

“其实十几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这样的抱杆,不过那时我们叫双摇臂座地抱杆,动力提升系统是滑车组。”说起双平臂抱杆的研发演变过程,作为技术负责人的江苏送变电副总工程师郭玉珠最清楚。那是2004年,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输电高塔的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工程,塔高346.5米,一基跨越塔重达4192吨,为把这一庞然大物立起来,该公司科研团队经过攻关、研究、论证,设计出高366米、重300吨的双摇臂座地抱杆,配备4套滑车组提升系统,对称的两臂可以转动,使四面塔材均能起吊,这便是双平臂座地抱杆的雏形。

2009年,在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简称“向上线”)、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简称“锦苏线”)胡家滩长江大跨越立塔施工中,受气候风速等影响,不能全天展开起吊作业。为此,郭玉珠和团队展开攻关,用建筑塔吊的液压顶升系统代替原滑车组提升系统,将上顶升系统改为下顶升系统,使动力提升的支撑面由高空改到地面,在提升起吊功效10倍的同时,缩小了施工场地。

2012年,在220千伏扬中夹江大跨越立塔作业中,郭玉珠带领团队继续攻关,将受力及回转系统复杂的双摇臂改成了双平臂,这就是后来的T2T120双平臂抱杆。

当年,为了淮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简称“淮上线”)(南环)20标段立塔作业的顺利开展,该公司专门定制了3套T2T120双平臂抱杆。同年,这3套抱杆被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施工装备租赁公司收购,并被批量加工。

特高压铁塔单基重量大、高度高,多位于山顶、河流、鱼塘,施工地形狭小,无法两侧同时组装起吊。为解决这一难题,国家电网公司组织郭玉珠等一批专家,在双平臂抱杆的基础上,研制出能360度旋转的单动臂座地抱杆。2012年10月,SXD160单动臂抱杆在江苏送变电施工的淮上线(南环)20标段K194号塔立塔施工中试用成功。

科技创新敢为人先

5月12日10时,在锡泰线苏2标段N7184号基础施工现场,2号腿基础20米基坑钻孔作业完毕,首节长9米、直径2米的钢筋笼在角钢龙门架的吊装下缓缓下降,当末端下降至高出地平面40厘米的位置时,专用工具将钢筋笼固定,拆除吊绳,将另一节钢筋笼吊起,与固定在坑口处的钢筋笼保持垂直状态,施工人员用直螺纹管将两节顶端车好丝纹的钢筋笼的每根主筋对接紧固后吊装进坑……

“以前,钢筋笼的连接主要采用坑口焊接的方式,焊缝长度、厚度很难掌握,两段钢筋笼的垂直度也难以控制,采用直螺纹工艺连接后,十几分钟就完成了原来需要两三个小时的焊接作业,且上下垂直,由于连接处经过镦粗加工,保证了钢筋强度,在省时省力的同时,有效确保了施工质量。”吕爱平说。现在,这一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桩基施工中。

5月13日,位于河北阜宁县太行山里的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简称“蒙天线”)9标段,一架多旋翼无人机带着轻质迪尼玛绳自4L128号塔起飞,到达位于对面山顶的4L129号塔,塔上作业人员采用绕牵技术穿过滑车,无人机带着引绳继续向4L130号塔飞去……这是该公司正在使用无人机展放初引绳。“以前山里放线,一根引绳用人工背着上下山,一爬就是半天,有的峡谷河流根本无法穿越,而今,一两分钟就飞过去了。”蒙天线9标段项目经理赵冬说。

“2004年,在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放线时,为了黄金水道不封航,我们首开先河,采用有人驾驶直升机展放初引绳。”据时任该工程项目经理的江苏送变电总经理邵丽东回忆。那是直升机放线首次应用在送电线路施工领域,此后,该公司在2010年向上线、锦苏线胡家滩长江大跨越放线时进一步研究改进,首次运用无人机展放初引绳获得成功。而今,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并于2012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500千伏三江口长江大跨越施工时,我们首次把旋挖钻机应用在输变电工程桩基施工领域,提高了功效,挖出的泥土及时运出,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8标段山区道路塔材运输,采用履带运输车、炮车,解决了道路狭窄大型车辆无法通行的问题;锦苏线渝2标段大截面导线展放采用6线同紧工艺,功效提高了一倍。”说到创新成果,邵丽东充满自豪。

成果应用建精品工程

5月13日,该公司施工的500千伏扬州北变电站完成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现场复查。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工程前期认真策划,过程实施有序,处处体现按“鲁班奖”要求形成的优良成果,实体工程总体工艺细腻;工程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形成了6项专利、5项科技成果、7项“QC成果”。

“我们项目部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把以往二次浇筑的立柱地脚螺栓改为基础施工时一次完成,不仅基础表面平整光洁,还保证了强度和安全。”日前,笔者在500千伏宜兴东变电站采访时,该项目经理杨春雷介绍,为保证500千伏GIS的安装质量,项目部自行研制了可移动净化间,保证GIS密封面对接工作在无尘空间进行;为提升管母焊接质量,研制出自动管母焊接设备,焊接中只要保持转动管母时轴线不变,即可确保弧度完美且焊缝宽度一致,解决了以往人工焊接外观及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电缆二次接线采用自制‘S’弯成型器,接线横平竖直、弧度一致。项目安装过程中,共运用新技术、新工艺近30多项,创新技术工艺9项,其中,我们自行设计的移动式开关箱、沉降观测点装置、保护帽定型钢模、施工机具防护罩等四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该项目获‘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流动红旗’。”杨春雷说。

5月16日,在±800千伏南京换流站,换流变及阀厅地板基础已浇筑好的混凝土上,连接着的一根根红色电线。“这是混凝土温度监控装置,可监控大体积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负责该工程土建的项目副经理何鹏向笔者介绍。“每一根红线末端都有一个测温探头,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的不同部位埋下探头,其测到的不同部位的温度数据将被传输到监控系统,通过电脑,可随时对混凝土内部凝固温度进行监测。”何鹏说。

为了迎接特高压施工高潮,江苏送变电勇于创新,运用双平臂及单动臂抱杆、履带运输车、旋挖钻机、大型牵张机、大截面滑车等重大施工装备进行立塔放线,采用无人机展放初引绳,用现场装配车间安装1000千伏GIS,把油化实验室建在现场……先后参与施工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1000千伏淮上线(南环)、(北环);1000千伏南京变电站等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22项,施工完成15个,正在施工工程7个,为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江苏,变电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