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全球石油价值链剧变不可逆转

2010-05-01 08:22:05 中国石化报

上世纪60年代,在油气工业的公司格局中,跨国石油公司独大。他们拥有资金、技术、经验和人才,可以去全球的任何地方开采油气。当时,跨国石油公司可以获取的油气资源占全球已知储量的80%,而剩下的储量,几乎有14%掌握在前苏联的手里。由于政治原因,这部分储量跨国石油公司是无法染指的。排在跨国石油公司之后的是服务和供应公司。这些公司对技术进步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最主要的技术革新仍是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完成的。因此,服务公司充当的只是劳务和制造业基地的角色。这个格局的最底层才是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他们拥有巨大的油气储量,但却缺乏开采这些储量的资金、管理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
这个格局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时开始发生转变。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世界石油供应过剩,跨国石油公司开始尽力节约开发成本,将技术开发这块蛋糕让给了服务和供应公司,从而为服务和供应公司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国家石油公司在这个阶段除了积累大笔财富外,还掌握了有关储量的知识和开采的专业性技术。这些公司开始中止对外开采合同,最终将跨国石油公司也赶出了国门。今天,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全球储量的73%,而跨国石油公司仅控制全球储量的7%。全球前15家储量最高的公司中,只有一家是跨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排名第14。而身为全球最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埃克森美孚所占有的储量仅为排名第一的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1/15。

数家国家石油公司现在已经掌握了堪比跨国石油公司的技术,并将投资方向转向国外。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等纷纷在全球开展跨国业务。国家石油公司的优势在于,他们无需向股东负责,只需尽可能地为其所属国获取更多的资源并保障其资金安全就可以了。

此外,有些国家石油公司为了从油气价值链的每个环节都获得利润,还效仿跨国公司开始推进纵向业务整合。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充分的纵向业务整合是非常困难的。以中国海油收购优尼科为例,这件事在美国国会引发了民族主义骚动,使中国海油最终败给了雪佛龙。这是美国政府向外发出的一个信号,外国石油公司收购美国大公司之路并不平坦。

现在,全球石油价值链的关系模式已经发生了剧变,而且这种改变有可能是不可逆的。由于国家石油公司不断加强对其资源的控制,大型综合服务公司在业界的地位有所提升。国家石油公司有时更倾向于与综合性服务公司签订油田开发合同,与此同时,国家石油公司通过雇用跨国石油公司进行项目管理。

如果这种关系发展下去,跨国公司和服务公司将视彼此为竞争对手。贝克休斯(大型石油服务公司)收购BJ服务公司的原因之一就是填补其在压力泵业务上的不足,以便与哈里伯顿(石油设备及服务提供商)和斯伦贝谢在综合项目管理上展开竞争。这种综合性服务公司更受国家石油公司的青睐,因为只与一家供应商合作可以简化程序。

除了跨国石油公司之外,一直作壁上观的油气设备制造商也受到了国家石油公司实力提升的影响。虽然业务并未发生大的转变,但数家国家石油公司已经进入设备制造商的战略规划视野。直接触发转变的例子是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及其盐下层油气田的发现。巴西政府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提供就业岗位和发展国内工业。为此,巴西政府特别强调本国在新钻机建造项目中的参与,参与的比例高达50%。

巴西的例子只是服务和供应公司面临挑战的开始。可以预测的是,其他有条件的国家也将采取类似条款。这就意味着服务和供应公司从全球供应链到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国家石油公司已经动摇了油气工业界的公司格局、体系结构和角色定位。从长远来看,这种改变是积极的。已有多家国家石油公司展示了堪与跨国石油公司比拼的技术和生产实力。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智慧的头脑来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因此,无论是国家石油公司还是跨国石油公司,都需要携手合作,共同为满足世界能源需求而努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