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电力
  • 水电
  • 广西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亟待加大投入

广西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亟待加大投入

2010-05-04 12:49:00 新华网   作者: 记者张周来  

5月5日电 随着近期有效降雨逐渐增多,广西持续了近8个月时间的干旱少雨天气基本结束,局部地区的严重旱情终于得到缓解。一些遭遇重旱地区特别是大石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反映农村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利工程保障能力仍显不足,人畜饮水安全缺乏足够保障,他们呼吁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治理工程型缺水,以全面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一、极端气候检验出农田水利建设“短板”

去年8月以来广西出现罕见的秋、冬、春连旱,遭遇了1951年以来最严重旱情,一些地方已持续8个月时间无有效降雨。灾情最严重时全广西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619.14万亩,成灾516.61万亩、绝收45.21万亩。

在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桂西北地区,地表严重缺乏水源、下雨存不住、石山植被差,不少地方是“有雨三日水成湖,无雨三日地生烟”。大旱之下,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严重短板暴露无遗。

田阳县那坡镇那驮村距离右江直线距离有几公里,往年3月上旬当地正抓紧翻耕平整准备育秧,春玉米播种逐步进入高峰。但今年3月中旬以前村边近千亩水田还是白花花一片,几处水塘几乎完全干涸,没有任何春耕迹象。那驮村支书李克说,上游那音水库水位下降得厉害,从去年地以来春耕生产用水一滴都没有,水田没法翻耕,玉米也无法下种。

修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田阳县惠洞灌区,建设之初能灌溉约1万亩农田,干渠长达42公里。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渠道破、淤积、渗漏特别严重,往往是水渠上游是满水,到下游渠尾就不见水的踪影,目前灌溉能力仅仅3000亩左右。

此次遭遇重旱的东兰县,农村水利设施薄弱,水利工程老化、配套设施不全成为当地抗旱工作的“拦路虎”。一方面现有水库、山塘蓄水量少,同时石山区家庭水柜没有盖板,水量蒸发快,遇到干旱天气,导致用水量不足。二方面现有的家庭水柜数量少,蓄水量不足,在缺少水源的大石山区,一旦持续干旱,容易闹“水荒”。三方面部分灌溉工程老化,功能衰退,水利利用率低,影响抗旱进度。

东兰县水利办公室主任韦永重介绍,旱情最严重时间东兰县水利工程蓄水总量占有效库容比例不到20%,66座山塘中8成完全干涸,6412座水柜中近5000座无水可用,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增加了抗旱救灾的难度。

二、人畜饮水储水保证能力不足

持续近7个月的罕见旱情,让广西大石山区大量人畜饮水的储水设施完全干涸,走在广西的重旱灾区,绝大多数村屯用来储存饮用雨水的水柜、蓄水池都已经干涸露出发白的底泥,山区人畜饮水面临巨大困难。一些干部群众说,连续几个月都要依靠政府的送水维持基本生活所需。

在凌云县伶站瑶族乡陶化村烟田屯,村民韦花妹告诉记者,她已经有将近3个月时间没有洗澡。那坡县龙合乡政府所在地附近村屯水柜和水池现目前已全部干涸,最近几个月来全依靠从政府、群众从山外运水维持基本生活用水。

在石山地区,许多村屯建设蓄水池的资金异常困难。那坡龙合乡信合完全小学在2002年修建的一座100立方米蓄水池,完全不能满足一年的蓄水需求。当年修建的时候也很费周折,材料都是用的拆旧房子的砖石头,人工是老师们自己出,又到各处筹集5000多元买水泥和钢筋才修起来。现在学校急需修建一个新的水池,保障学校用水,但是资金无从筹集。

记者近日在广西乐业县一些地方也看到,虽然当地石山地区旱情同样持续了半年多,但当地人畜饮水现阶段仍有可靠保障,靠的是星罗棋布的集雨水柜。乐业县同乐镇龙门村一带与其他大石山区没什么两样,但干旱接近7个月了,全村785个水柜目前2/3还有存水。不少山弄村屯里一个个水泥碉堡一般的水柜分布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多数水柜碧波荡漾,一部分水柜几乎保持满水。

1982年,印家朝屯村民李昌国为了解决吃水和水田灌溉问题,在自家后面的石头缝里炸开了一个大坑,把下雨时的水流集中储存起来天干缺水的时候救急。李昌国的这一尝试受到高度重视,并由此引发了石山地区人饮水利建设的一场革命。龙门村家家户户建起了集中存储雨水的水柜,家庭水柜供人畜饮水和生活用水,地头水柜用于作物播种和浇灌,极大缓解了群众的用水之困,经过改造全村还新增了350亩水田,90%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大米。

石山地区兴建水柜、蓄水池的经验已经受到广泛重视。上个世纪末以来,国家对石山地区水柜建设进行补助,建设集雨水柜的经验在广西大石山区得到迅速推广,很大程度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生产用水需求。在广西隆林、那坡、凌云、乐业等石山地区县份,相对于打井、从地下河引水等方式,兴建水柜、储水池投入较少、受限制少,更容易实施。

三、工程性缺水致旱问题突出

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尽管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巨大,但农村农田水利建设量多面广,资金需求大,有限的投入仍然无法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资金投入少。长期以来,广西农村水利建设至今主要分为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拨款、市县财政部款和自筹经费三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很多水利工程都需要地方提供配套资金,而实际上在广西这样欠发达的西部省份,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无法筹集足够的配套资金投入水利建设,大型灌区不少水利工程都是建建停停,中小型一些工程则因为资金跟不上根本无法实施。

二是石山地农村水源工程建设严重不足。在东兰、巴马、隆林、西林等典型大石山区县份,当地干部群众纷纷反映喀斯特岩溶地区地下河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水位很深、水源非常难找。记者看到,大石山区不少地方没有任何地表水源,当地群众生产用水只能靠修建地头水柜汇集存储雨水临时救急,缺乏抗旱水源工程支持,农业生产仍然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三是广大农村病险水库多、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造成水库蓄水能力不足、农业用水效率极低,水利设施的抗旱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目前广西绝大多数病险水库都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河池市为例,全市201座中小型水库有118座是三类病险水库,截至目前已实施除险加固的只有26个,这些病险水库在汛期要大量放水排险,干旱时库容则严重不足、无水可用。

近20年来,广西在极度缺乏水源的大石山区修建了大量家庭用集雨水柜,以保障山区人畜饮水设施,但此次大旱同样表明,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仍显不足:一方面是现有储水设施仍然偏少、出水能力不足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如乐业县同乐镇龙门村老洞屯18户人家97人建设了37个水柜,到目前绝大多数水柜还有存水,春耕也有保障,但一些水柜较少的地方早已干涸见底,表明储水设施仍然偏少,储水抗旱能力不足。

另一方面是投入不足容易引起工程质量问题。上个世纪末以来一些地方一个60多立方米水池可获得国家3吨水泥补助,群众投工投劳,几年以后补助才有所提高。如果完全按照标准修建一个60-70立方米的水柜,仅提供3吨水泥就很容易出现缺浆等质量问题而导致漏水,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早年修建的大量蓄水池、水柜由于资金不足多数没有加盖,长期储存水质容易变坏,同时也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记者在那坡、隆林、乐业等灾区看到,不少地方群众生活用水都是直接从水柜、水池取用,缺乏水处理设施,人畜饮水的水质安全问题仍需高度关注。

四、大规模农村水利建设势在必行

一些干部群众和水利专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大石山区人畜饮水难、农业生产用水难的“两难”问题,必须在水柜、水池、山塘、水库、供水管网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增加投入,让水来时留得住、旱时用得上,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此次旱灾中,广西水利部门在确保当前旱区人畜饮水的前提下,同时从短期和长期规划着手,派出9个工作组深入旱区开展水源调查、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做好长远解决旱区人畜饮水安全具体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4月15日,广西在30个(市、区)县同时举行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开工仪式,计划用两年时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大会战,解决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工程估算总投资约为23亿元,将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20万人以上,恢复改善新增耕地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以上。

大会战的主要工作包括:建设和改造家庭水柜、地头水柜;清淤维修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和新建工程;灌区配套、泵站改造维修和新建工程;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加强管网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及充分发挥水电站、水库尤其是原设计有灌溉功能的大中型水库、水电站的灌溉功能。

根据初步调查,这次大会战将新建家庭水柜6万个;新建扩网工程180多处,建设自流引水工程1500多处,建设提水工程650多处,建设引蓄结合工程500多处及地头水柜。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王春林分析说,罕见的极端气象条件固然是此次旱灾的主要原因,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多年来不断投入,目前仍不完善、存在诸多不足。结合多年来的经验,要做到标本兼治,必须采用大会战的形式,集中力量、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人财物,党政军警民、工农商学兵齐上阵,才能集中解决大石山区饮水难、用水难问题,实现“有水存得住,旱时用得上”的要求。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