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云南大旱 拷问宝鸡水利

2010-05-04 16:00:15 宝鸡日报

核心提示

●宝鸡如果遇到像云南那样的大旱,群众吃水有保障吗?有!从 2006年开始,宝鸡市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累计建成 2024处集中供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人口累计达到 218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 8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即便是河流因大旱出现时段性干涸,一般也不会危及日常吃水。

● 2008年 11月后,宝鸡市发生冬春连旱,累计受旱天数达到 120天,为 20年来罕见,尽管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 177万亩,但农村饮水工程却没发生断水问题,也未出现水荒。

●近年来,宝鸡市加大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灌区干支渠的改造力度,但牵涉农民投资投劳的渠系末端配套设施建设却很不足。受灌溉热情不高和设施失修影响,去年宝鸡市农田有效实灌面积只达到设施灌溉面积的近 2/3。

●农田水利的管理使用,长期徘徊在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间,地方政府财政一揽子包不起来,而好些农民认为为种几亩地花钱出力修渠道划不来,使得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

●去年宝鸡市开工建设总投资 5.6亿元的石头河引水项目,近期计划投资4.858亿元修建银洞峡水库引水工程,这两项工程将会进一步提高宝鸡市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

百年一遇的干旱,给人们印象中自然水资源丰富的云南一个沉重打击。或许不久的将来,雨水将重新滋润这片干渴的土地,但也冲淡不了这次干旱在人们心中留下的烙印。

大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直接检验、拷问当地的水利设施建设是否过硬、是否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是否能够抵御干旱的侵袭和折磨。

那么,地处西北的宝鸡,水资源及目前的开发利用情况如何?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多强?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缺水 击中水利“软肋”

春回大地,本该一片生机盎然之象,但云南等省份却饱受着旱灾的困扰——水库一个个干涸,河水一条条断流,大面积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给群众生活、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西南大旱带来的灾害触目惊心,一下子击中了水利设施薄弱的软肋,它给宝鸡上了一课。”市水利局农水科负责人张晓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水利“软肋”究竟“软”到啥程度?张晓亮向记者说,我们知道,云南一向是降雨充沛,河流遍布的水源大省,但也正是因为那里的自然用水条件优越,几十年来,水利设施一直是在吃老本,大部分水库甚至在建成后的几十年间从未维修过,严重的工程性缺水问题在此次大旱中充分显露出来。如果旱情持续,甚至要进行人口迁移。

那么,宝鸡水利有无“软肋”?答案是肯定的。宝鸡在水利设施上表现出的问题,虽说没有云南那样严重,但同样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统计显示,我市设施灌溉面积 319.79万亩,而去年达到的有效实灌面积为 192.57万亩,与设施灌溉面积相差 127.22万亩。

设施灌溉面积大,有效实灌面积小,为什么?“我市大多数灌区水利项目是在三四十年前修建的,灌溉标准低,设施老化失修,渠系配套不全。”水利部门同志向记者说。2006年以来,我市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虽说从原来的 23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近 7000万元,但这对农村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就冯家山大型灌区而言,其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首先解决的仅是干支渠问题,根本无财力去建设末级渠系。“所谓末级渠系,就是从干支渠到田间地头的引水渠道。”业内人士向记者说,末级渠系不配套、不完善,浇地时往往会出现大水漫灌现象,灌溉成本一增加,群众抗旱的积极性也不高。记者在岐山县某村采访时,不少村民说:“浇不浇地,一亩地少打和多打粮食的差距就是 100斤左右,多收入上七八十元,也都交了水费了,谁还愿意顶着晒红的日头,去到地里打泥花脸,白折腾。”“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几句话说不清。”水利部门一些同志表示。但他们认为有一点需要说的是,这些年国家将更多资金投入了大江大河的治理,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而忽略了对农村小水利的投入,水利设施到农村的最后几公里无人问津,渠系配套建设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状态,大田里的“断头渠”和水井房的“空壳”现象,比较普遍。

再就是,我市对农田水利的管理使用,长期徘徊在公益性和盈利之间,政府财政一揽子包不起来,而向群众收费又很困难。正因为多年的投入欠账与制度缺失,使得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采访中,抽水灌区的一些村干部对记者说:“现在青壮年几乎都外出打工了,搞水利的劳力很难组织起来,再说,他们也划不来为种那几亩地的粮食,去花钱出力修渠道。” “这种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业内人士表示,干旱中,缺水的背后是缺设施,缺设施就形成了水利的“软肋”,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靠天吃饭”。

饮水 地下抽水“解渴”

我们知道,在旱灾来临的时候,先保人口密度大的地区饮水,再保工业,最后保农业,这是法律规定的。在这次云南大旱中,当地大部分人畜饮水工程瘫痪,供水保证率极低。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未解决人畜饮水的地方,生活饮用水多来源于浅层地下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宝鸡可谓星罗棋布,现在已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吃水问题。”市水利局有关负责同志向记者表示,这项工作已经扎扎实实开展了多年,而且成效十分显著。

据了解,市水利局曾于 2004年、 2005年做过两次大的农村安全饮水普查,当时在全市 283万农村人口中,自来水受益人数达到 176.83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 63%,全市仍有一百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属不安全范围。从 2006年开始,市上就精心组织实施了“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和饮水安全工程”,共争取了八批农村饮水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 16584.6万元,帮助仍然存在饮水困难的村组解决吃水难问题,已累计建成了 2024处集中式自来水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的人口累计达到 218万人,约占农村人口的80%,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另外,我市通过利用“日元贷款”,还实施了一批县城供水项目,使全市县城供水能力达到 10.08万吨,供水人口由 15万人扩大到50万人,而且 12个县区都建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检测中心,形成了“水质好、水量够、压力足”的良好供水局面。

如果我们宝鸡遇到像云南那样的大旱,群众吃水有保障吗?“有。”市水利局抗旱防汛指挥部负责同志向记者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与云南有别的是,“十年九旱”一直是大西北的气候特征,我市通过多年实施人饮工程,农村群众吃浅层地下水的状况已经基本得到改变,大家吃的自来水都是从深机井中抽取的,即便是河流因大旱而出现时段性干涸,一般也不会危及吃水,应该说咱宝鸡的人饮工程是能经受得住考验的。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 2008年 11月后,我市发生冬春连旱,累计受旱天数达到 120天,为 20年来罕见,尽管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177万亩,但农村饮水工程却没发生断水问题,也未出现水荒。

再就是冯家山水库,其库容量近 3亿立方,而每年向市区提供的生活用水也不过3000万立方,因而足以保证市民吃水无忧。更令人欣慰的是,去年宝鸡市又开工建设总投资 5.6亿元的石头河引水项目,该工程预计2011年建成投运后,还将会进一步增加对包括主城区、陈仓区虢镇、蔡家坡和眉县等地区的供水量。

引水 设法灌满“水缸”

自然灾害,难以预料,旱情,无法避免。“但是,预防为主,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应该是从古到今的永恒主题。”市水利部门同志说,深刻反思云南旱灾,我们只有搞好蓄水保水,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记者了解到,宝鸡市现有各类水利工程2.25万处,大中小型水库 104座,总调蓄能力 11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为 37.0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水量 692毫米,人均水资源量 990立方米,不到全国水平的一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自上世纪 70年代以来,宝鸡一直未建设中型以上水库;渭河市区段常常出现断流,河流淤积严重,给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注意到,民生水利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既要筹划当前又要着眼长远。那么,下一步宝鸡市还要在哪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以有效地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水利工程复杂,涉及内容广泛,就旱情所暴露的水利基础设施缺乏、老化和损坏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水库年久失修、蓄水能力差,水政执法力度小,生态破坏严重,群众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都是我们所不能回避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市水利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作为水利部门开辟兴水惠民新领域的重大举措,经研究和勘察规划,近期计划修建银洞峡水库引水工程。工程投资 4.858亿元,主要由嘉陵江调水引水枢纽、秦岭输水渠道和银洞峡水库调蓄供水工程组成,坝址以上流域面积 8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 6270万立方米,可使总库容达到 1000多万立方米。它将通过调水、引水、调蓄供水至宝鸡市区,不但可补充渭河市区段生态环境用水,而且可增强嘉陵江、清姜河向市区的调蓄供水能力,提高城市供水水源保证率。这无疑又是宝鸡的一个“大水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计划新修建的“大水缸”,不仅仅是银洞峡水库,宝鸡市还将按水利风景区建设和防汛抗旱的规范要求,将每条河的入渭河口段进行水环境改造,并规划在茵香河和马尾河上建设小型水库,合理调节地表径流,在枯水期向河道输送生态水,保证河道常年有水流淌。

……

罕见的云南大旱,给宝鸡市水利设施带来了一场考验。但我们也看到,宝鸡的水利工作者正在这种考验中继续进行着新的突破,以应对随时降临的旱魔。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