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 不再与准入规定挂钩 电池目录企业白忙活了吗?

不再与准入规定挂钩 电池目录企业白忙活了吗?

2016-09-07 10:21:17 电池中国网综合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孟祥峰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目前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调整,会对动力电池企业和产品提出一些要求,但不会简单地与电池目录挂钩。

从8月12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出,动力电池目录将不再与“新能源汽车及产品准入”硬性捆绑,成为必选条件。

从“捆绑”到“松绑”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

动力电池目录之所以受到电池企业和车企莫大的关注,是因为在今年政府部门对补贴政策作出调整后,动力电池是否上目录直接关系着新能源车企能否拿到政府补贴,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补贴对新能源车企的存活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想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摆脱政府补贴这根“拐杖”,寻求市场化动力。补贴退坡已成定局,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指出,未来扶持政策“退坡”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到2020年前后,中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贴将逐渐变成其他形态的鼓励政策。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发展,除了逐渐减少补贴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外,促进上游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化发展也尤为重要。

动力电池目录政策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当其与补贴挂钩后,电池目录无形中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准入门槛。截止到目前,已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有57家,而据中汽协在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为新能源汽车企业配套的动力电池单体企业约为200多家,由此可见大部分电池企业被挡在电池目录之外。除技术原因,复杂的申请程序和繁复的提交材料也成为部分电池企业未能进入目录的原因之一。此外,日韩电池企业多次不能进入电池目录,也成为业内争论的焦点。如果“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继续与电池目录挂钩,电池目录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这种“硬性捆绑”不管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化发展,都是弊大于利。

不再与准入规定挂钩电池目录企业仍具有优势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已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将失去市场优势,白忙活了一场?此前,电池中国网编辑曾作出分析,工信部发布的修订稿虽然没有将“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和动力电池目录挂钩,但是从“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到“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补贴车型)”,这其中可能还有相关的审查标准。动力电池目录作为管理部门衡量电池企业实力和产品性能的一个标准,可能会在后续的规定中有所体现。此项分析也与孟祥峰博士提出的“不会简单地与电池目录挂钩”观点相符。

此外,对于已进入电池目录的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已通过国家审核,从而更容易获得市场的认可,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电池中国网认为,动力电池目录不再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准入”挂钩,并不意味着市场与政策对动力电池品质的要求有所降低。相反,调整后的补贴政策以及碳配额管理等后续的奖惩制度将会对动力电池的质量与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讲,在保证产品安全的大前提下,提高产品比能量等性能指标、降低产品成本依然是企业的研发重点。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电池目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