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能源
  • 储能
  • “大洗牌”隐现 石墨烯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大洗牌”隐现 石墨烯重蹈光伏产业覆辙?

2016-10-31 16:47:00 烯碳资讯

从几年前的光伏产业,笔者又看到了最近有色行业吵的很热的新能源材料——石墨烯。据材料介绍,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透光性、高导热系数、低电阻率和高机械强度等特点,在锂电池、航空汽车零部件、散热素材、集成电路等领域发挥着高效性能,被人誉为“除了吃以外,石墨烯涉及了一切产品及各个领域中”的神奇材料,被称为金属类珍贵的“黑金”和“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是“彻底改变21世纪”的新材料,极有可能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

提起光伏产业,那是想起来就让人心里很痛的产业!五年前这个产业何等了得,何等辉煌,被称为未来新能源的“朝阳产业”。自2002年左右起,中国光伏产业是一路高歌猛进,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产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在最繁荣时,全球最大的15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中就有10家来自中国,致使光伏产业中的“中国元素”权重很大。

然而正当光伏行业声势正盛之时,2012年欧美光伏“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就像一根导火索,爆炸了中国光伏产业“光鲜的外表”,弊端悉数暴露。面对出口受阻,当时国内光伏产业全线亏损,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一片萧条景象,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最后也以倒闭落幕。

正是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和进入行业的低门槛,从2011年开始,各国在石墨烯领域加紧研发和部署,以期占领行业制高点。在我国,寄希望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之后以石墨烯产业的成功给艰难的产业转型带来“亮点”,2012年工信部发布《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石墨烯新材料发展;2014年11月,我国发布的《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提出到2016年实现石墨烯的批量稳定生产和规模化应用;2015年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三部委下发《关于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将石墨烯打造为先导产业,并在2020年形成完善的石墨烯产业体系,实现石墨烯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等要求;《﹤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未来十年我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路径,总体目标是“2020年形成百亿产业规模,2025年整体产业规模突破千亿”。

于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倾斜下,一些企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进入了石墨烯领域。更有一些企业被石墨烯产业未来美好的前景所吸引,投巨资想使自己成为石墨烯产业的“第一个掘金者”。五年过去我国已经成为石墨烯产业专利申请、石墨烯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国内的石墨烯产业基地、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新材料园区等更是遍地开花,有的声称将通过几年努力建成百亿级,更有的声称要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产业规模上,我国形成了以江苏省(常州、无锡、南京等地)为中心,宁波、青岛、重庆、德阳、河北、北京等地活跃分散发展的格局。

作为新能源的“材料之王”,面对如此的多的中心,如此多的基地,大量的投资进入后,我们的新产业石墨烯是否会有同质化风险,是否还有可能走光伏产业的的老路?而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资料显示,经历了2014至2016年的高速发展后,目前我国从事石墨烯研发、生产、应用等相关企业数量超过400家,约占全球石墨烯企业数量的四分之三,且在技术专利方面更是一支独大,2015年我国已经申请了2200多项石墨烯专利技术,约为全球石墨烯专利技术的三分之一。

尽管一些企业石墨烯技术创新成果频出,但产业化却发展缓慢,且低端产能扩张过快、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几近石墨烯产业的“低端陷阱”。更何况在这样的规模之下,作为新兴行业,我国石墨烯产业链还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上下游产业链。且大部分企业把资金和精力投在以石墨烯的材料生产上,而下游应用则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产品上,而高附加值产品因为缺乏相关人才和技术而无能为力。这样的产业现状,很自然让我们想起了曾经辉煌一时的光伏产业当年的情景。

现在,国外美日欧等同行企业还没有对中国企业动手,国内已经开始了相互“掐架”甚至“剑拔弩张”。据大智慧财经新闻爆料,石墨烯导电剂的青岛和东莞两家生产企业就自己对市场份额与双方产品情况,就各执一词,相持不下;而在涂料领域,一大批石墨烯上市公司云集,扎堆现象更为严重,价格战难以避免;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就有数十家上市公司布局石墨烯动力电池领域,无论哪一家都认为自己生产的石墨烯锂电池有独特的技术。而真正拿得出可以大规模量产装机高质量石墨烯锂电产品的几乎没有,其应用都在竞争白热化的低端锂动力电池产品上。

还有更多的实力弱小的石墨烯企业不是努力在行业里创新提升品质,而是利用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漏洞,看到同行石墨烯企业在某个应用领域赚钱了,不管是否有专利保护,就一哄而上,致使一些竞争力强势的企业也都放弃了创新的积极性。一位行业专家认为:如今石墨烯应用产品低端化、同质化、以及过度炒作等问题日益严重,行业第一轮“大洗牌”已经隐现,未来三年内,至少半数以上企业可能将被淘汰出局。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们的政府、行业协会是否该给石墨烯产业发出警示信号,让头脑发热的他们面临石墨烯“陷阱”而知难而退,或者重新选择差异化发展道路呢?我们的期待:无论如何,不能让我们的新兴的石墨烯产业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石墨烯,电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