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四川水利:在重建中展现宏图

2010-05-12 08:22:28 四川在线   作者: 蒋文 李立平  

两年前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也使灾区的水利设施遭到重创,全省已建成水库的30%、已建成堤防的15%受损;38.2万处乡村供水设施受到损坏,直接造成823.55万人饮水困难;形成堰塞湖113处;都江堰、武引、升钟、玉溪河等4个大型灌区和654座水电站不同程度受损……据统计,四川地震灾区各类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284.1亿元。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川水利人发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危难中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顽强奋斗,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倒排工期,控制节点,狠抓项目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今年4月中旬,全省地震受灾的51个县,规划水利项目1904个,已开工项目 1646个,完工1064个,累计完成投资97.8亿元。

如今的地震灾区,新筑的水库大坝取代了昔日危险的堤堰;重建的新渠纵横,滋润着广袤的土地;曾使人揪心的113座堰塞湖,除唐家山堰塞湖进入第二期治理外,在今年5月底前将全部治理完毕,不会再威胁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仅两年时间,四川地震灾区水利在重建中宏图展现,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宏伟目标引领重建工程

面对灾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满目疮痍,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紧急摆上了议事日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从2008年5月30日起全面启动,而这时,离“5?12”汶川特大地震仅仅18天。

在水利部的指导下,四川省水利部门深入研究,反复修正,以最高效率,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编制完成了 《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汶川地震水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大纲》。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重建的方针,优先恢复重建关系灾区群众生活、生产的水利基础设施;坚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与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使灾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尽快恢复到灾前水平并有所提高,满足恢复重建和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基础支撑的需求;坚持以地方为主,中央支持与对口支援相结合,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共同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明确了基本目标:力争用3年时间,使灾区防洪减灾基础设施、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保障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加强灾区水土流失治理,保障灾区水生态环境安全,使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逐步得到控制;配套建设异址迁建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保障灾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规划,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水利基础设施的抢险抢修阶段,包括水库工程、堰塞湖处理工程、堤防工程、灌溉工程、乡村供水工程、农村水电和水文监测设施等的应急处置和修复;第二个阶段是水利基础设施的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包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堰塞湖(坝)整治工程、堤防重建工程、水文及预警预报设施建设、供水设施恢复重建、大型灌区恢复重建、中小型灌区及微型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农村水电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监测设施恢复重建、水利系统生活和办公设施恢复重建等内容。

2008年7月15日,四川水利规划成果顺利通过水利部专家审查。以规划为蓝本,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铺开。

2008年10月,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农业发展“六个上台阶”和办成“五件大事”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的宏伟战略目标,实现水资源大省向水利强省的跨越。

2008年12月9日,水利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在京签署 《加快四川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涉及今后5年内的水利投入逾千亿元。

2009年9月,四川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中期调整。调整后,重建项目和资金投入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更加符合各地实际。

2009年9月22日,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建设规划纲要》。

灾后恢复重建和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给四川水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有了更辉煌的发展目标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顽强拼搏加快项目推进

高大坚固的大坝,坝内是一片白茫茫的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一道道粼粼的波光慢慢向外扩散。这是笔者日前在“5?12”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市柏林水库看到的景象,昔日震损溃坝险情水库破烂不堪的风貌再也不复存在。

绵竹市水务局人士在谈到灾后恢复重建时,感慨颇多。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非常繁重,一个人要同时坚守几个项目,往往是昼不能息,夜不能寐,水利技术人员凭着一份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克服困难,尽职履责,与施工民工同吃同住,督促施工、监理、设计等建设各方,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在该市21座水库恢复重建时,协调处理占地、青苗补偿等问题异常艰难,作为业主部门代表的水利干部职工,找了镇乡找村社,找了干部找群众,多方做工作,多方协调,不知跑了多少路,磨了多少嘴皮。最终获得镇村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证了水库恢复重建的顺利进行,并在全省率先完成水库恢复重建任务。

自德阳水利灾后恢复重建攻坚战打响以来,德阳市就落实各种措施,全力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

在德阳市水务局局长办公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分类进度图,且每周更换一次。图中以红绿蓝等不同颜色标注的水利设施重建进度,让人对全市水利设施重建保质保量平稳推进的成效一目了然。随时掌握恢复重建进度,这只是德阳市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的措施之一。在德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水务系统多措并举,大力抓好工程质量,加快恢复重建工作进度。

江油武都。在山里蜿蜒的涪江从这里穿行而出,奔向广阔的平原。峡谷口边的武都水库建设工地,整天都是机器轰鸣、车辆穿梭,2000多人的建设队伍昼夜施工,一道大坝正在崛起。

武都引水工程控灌川西北绵阳等4市8区县的228万亩农田,受益人口达1000多万。武引第一期工程已于2000年全部建成,江油、游仙等区市县的127万亩农田从此不再受干旱威胁。2004年11月,武引第二期工程动工。该工程包括蓄水5.72亿立方米的武都水库、装机15万千瓦的武都电站。二期工程使武引工程有了可靠的水源保障,并将扩大灌面101.53万亩。

武都水库工程经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2008年10月29日复工,成为震后全省第一个正式复工的大型水利工程。仅今年,就完成投资1.53亿元。累计已完成大坝砼浇筑125万立方米,583米高程以下的溶洞等地质缺陷处理基本完成,大坝平均高程达到630米,厂房土建已基本浇筑完成,正在进行1-3号机组的机电设备安装。

为加快推进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省水利厅将绝大部分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市,有效地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审批效率,加快了前期工作步伐。同时,省水利厅还建立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进展情况的日报、周报、半月报和月报制度,确保对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时刻做到心中有数。

省水利厅成立了相关的落实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各相关市州、县水利(水务)局和厅属各单位也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基本原则,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大额资金调拨、大宗物资采购、工程招标投标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督查落实。阿坝州推行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或待工程建成后实行报账制的办法,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截留、挪用。

就这样,四川水利人凭着一股坚毅不拔的韧劲,攻坚克难,爬坡上行,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重新打造水利的基础保障性作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据统计,截至4月30日,四川中期调整后水利重建项目共1646个,规划总投资210.79亿元,已开工项目1492个,开工率为91%;完工928个,完工率为56%。目前共落实各类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72.5亿元,全省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共完成投资94.43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44.8%。

截至2010年4月28日,全省2069座震损水库累计开工2032座,占需加固总数的98.2%,其中,主体工程完工1634座,占需加固总数的79.0%。

以人为本建好民生水利

“这一年,我除了安水管、安水管、还是安水管。”安县茶坪乡供水站站长柳孝友在对笔者回忆“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第一年的经历时说。

大山深处的茶坪乡是安县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2008年10月4日才把道路抢通,10月18日才重新通上电。数千群众先是安置在山外平坝的板房里,从10月份开始陆续回来。

“群众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饮水,不管是在帐篷、板房还是永久性住房。灾区群众走到哪里,就要把自来水接到哪里,这是我们的职责。”柳孝友说。

余震不断,震后的水源得到处找、山上的石头不时往下掉,柳孝友与供水站职工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日没夜地工作。

给德胜村没水吃的群众安水管,那段600米管道的埋设使老柳至今难忘:“全是硬火镰石,一锤下去一个白印。10多个人,整整干了1个月。”一阵活路下来,老柳的双手肿得老高,不得不敷上药酒。结果令人欣慰,德胜村的70多户群众与老街的200多户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2009年3月31日,住在天台山山腰的安县沸水镇天福村6组的唐友贵大爷的新房上梁,终于又有了自己的新房了,唐大爷喜上眉梢。令唐大爷更高兴的是,镇供水站的师傅们把自来水安进了他的家。

唐大爷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滚落的山石打垮了两间,他一直想着要把房子修起来。国家补助农民建房政策和贷款,使他的愿望得以实现。但唐大爷还有一件心事,就是想把吃水的事解决了。

“我们以前一直是吃沟里的水。这水里什么都混得有,上面人家洗衣服、淘菜、洗农具,都在这沟里,很不卫生,现在好了,自来水都安进屋了,这水比以前卫生多了。”唐大爷告诉笔者。

唐大爷吃的自来水就是比他家更高处的山泉水。笔者沿着山沟往上爬了数百米,见到一座刚建成的硕大的蓄水池,几股泉水刚从泉眼里涌出,就被引进了这座蓄水池。镇供水站负责人告诉笔者,工程投资60万元,可解决天福、胜利、水井3个村的590户人饮水,仅管道就安装了10多公里。

据安县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该县灾后恢复重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饮水人数36.66万人,规划建设集中供水工程74处,分散供水工程43225处。截至目前,已完成工程处数28944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6处),解决了22.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我们把镜头转向其他地方。

日前,中江县回龙镇宝严村的村民纷纷奔走相告,它们终于又用上了自来水。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该镇临津水厂管理房倒塌,供水管网大面积断裂瘫痪,群众生活供水全面中断,加之地震导致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原有的大部分水井没有了水,群众生活用水要到几里外去挑,往往一个多小时挑回来一桶还是浑浊的水。“现在好了,因水厂的全面恢复重建,管网重新铺设进户,拧开水龙头,干净卫生的水就流出来了!”该村群众说。

据罗江县白马关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刘佑平介绍,白马关镇以前就有这样的俗语:“有水打田,无水过年”。每年大春用水有人民渠,可一到秋冬季,人民渠因岁修停水,群众吃水就成问题,靠政府送水解决生活用水。自从灾后恢复重建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后,全镇1.33万人,目前已解决1万余人饮水安全,同时还有几处居民集居点的安全饮水工程正在实施,待工程完工后,全镇百姓的饮水安全问题就基本能得到解决,群众非常满意。

据了解,截至2010年4月15日,全省已解决地震灾区767.6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总目标任务的84%。其中,2009年完成587.07万人,达2009年目标任务的118%;2010年完成180.54万人,占2010年目标任务的54%。其中39个极重灾县解决了517.28万人,完成总目标任务的77%。

对口援建彰显无私深情

在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现场,还有一群人的身影让人感动,他们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对口援建者。

他们离家万里,克服援建工作的劳累艰辛和生活饮食习惯的差异,怀揣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到灾区,舍小家顾大家,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一位灾区群众的感慨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正是有无数无私奉献的援建者,日夜坚守在灾区,奋战在灾区,才让我们对未来的新家园充满了信心,也让我们灾区人民打心眼里尊敬这些可亲可敬的援建者。”

在援建中,对口援建的各省市周密安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援建地真正当作自己的辖区规划好、建设好,为灾区恢复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北京对口援建该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6个,总投资6000万元左右,项目涉及了红白、八角、蓥华、洛水、湔氐、师古6个重灾镇。除前期开工建设的八角镇给水厂工程和尚在规划设计中的红白镇给水厂工程外,师古镇、湔氐镇、洛水镇、蓥华镇4个给水厂建设工程于2010年3月1日开工,4月30日完成设备安装、机电自动化、工艺管线、装饰装修等项目施工,实现通水试运行。

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智力上,援建方都不遗余力。“工程项目目标系统管理,不仅具有多目标性,还有优先性、层次性等……党中央提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就是要提前发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早日让灾区人民过上好日子。”

2010年3月11日上午,来自北京的水利专家孙东明的精彩讲析,不仅使极重灾区什邡市水务局干部职工增长了专业知识,提高了业务管理水平,更增强了他们重建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和力量。

这场为期8天的智力援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培训会是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的,是该局援建对口单位什邡市水务局的智力援建系列活动之一。为切实达到智力援建的目的,该局组织了包括全国注册水利造价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高级工程师及北京市水利建设管理中心、北京市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北京市水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专家队伍,按课堂讲授、提问答疑、灾后恢复重建调研及重建工程现场指导4个阶段进行。

对口援建,给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以极大支持。目前,18个对口援建省、市确定的水利援建项目共192个,项目总投资为37.91亿元。已开工水利援建项目共186个,已完成水利援建项目145个。累计完成投资31.29亿元,其中援建资金30.28亿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四川水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从规划到实施走过了艰难的历程,当前,重建工作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四川水利人将一如既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各项决策部署,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向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责任编辑: 江晓蓓

标签:宏图 四川 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