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石油
  • 石油巨头海外收购落子如飞 暗藏巨大风险

石油巨头海外收购落子如飞 暗藏巨大风险

2010-05-13 15:35:41 新闻晚报

前日,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谨慎看待多项并购可能产生的事件风险,并维持未来12-18个月亚太区上游石油勘探与生产行业的负面展望。中国的市场观察者则认为,海外业务的拓展将对确保国内石油安全、平抑国际油价涨跌等产生正面影响,但跨国并购本身的风险属性确实让高额投入能否获回报存在挑战。

扩张地域版图

记者注意到,将时间轴线缩至近期,国内石油公司海外收购案与收购计划的主角主要是一些以往投资相对冷僻的地区。 “过去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向来存在区位集中度过高的不足。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方向教授范秋芳告诉记者,“驻地在中东和非洲的海外投资项目曾占到总数的近半壁江山,东南亚也在20%以上,欧美占15%,拉美只有10%左右,接近60%的收购都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 ”

据业内观察,2009年中国公司共宣布的11起上游收购案中,中石化是瞄准了瑞士和安哥拉,中石油则意在哈萨克斯坦、新加坡与日本。而在近期发生的收购事件中,中海油在阔别收购舞台数年之后,一复出便剑指新兴的阿根廷市场;顺利接手康菲在加资产后的中石化,则将下一个目标对准了西亚国度叙利亚;中石油此前更获得了澳大利亚当局对收购当地油企的准入资格。

石油储备之需

一方面将“走出去”的步伐节奏加快,一方面积极开拓地域规划的版图,记者注意到,几乎所有交易都与巨额现金挂钩。据悉,仅以最近两起为例,中海油收购阿根廷油企就耗资31亿美元,而中石化对康菲的开价更高达46.5亿美元。区别于国外石油大鳄通常现金与股票结合的并购形式,国内油企跨国并购多数都以现金交易,即使是当初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时高达185亿美元的投标价格也不例外。

究竟是什么让油企甘冒资产贬值、汇率、自身财务负担等多重风险也要将海外收购进行到底?据中国社科院在《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中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相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也显示,今年需求量将达到930万桶,比2005年增长37%,比2000年提高2倍多。

而现实的残酷在于,国内主要油田产量已几乎开采殆尽。 “国内主要油田,如大庆、辽河和胜利,因经过近20年的开采,多半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含水量很高。 ”中石油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有专家估计,国内石油最终可开采的资源总量为33亿吨左右,若按今后每年开采1.8亿至2亿吨估计,大概只能维持不到20年。

风险不容忽视

但是否只要愿意出高价收购,就能真正起到确保石油储备的目的?恐怕这里面也还存在不少变数。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石油企业在企业全球化、创新、管理水平、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评价远远落后于埃克森美孚、BP和雪佛龙,而企业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也明显低于跨国石油巨头。数据显示,埃克森美孚2006-2008年度收入分别为773.6亿、4045.5亿和3776.4亿美元,同期中石油的收入仅为1541.1亿、1099.6亿和863.2亿美元。而中石化2005年的销售收入仅为美孚的29%,盈利仅为后者的16%。

目前如此差距也让业内忧心即便收购成功,也可能陷入整合阶段的各种风险。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低于20%的公司在收购目标企业之前考虑过两家机构的整合步骤;美国梅西管理咨询公司则曾对300多家近十年内合并而成的较大规模公司调查分析,结果显示57%的公司合并三年后的财务指标低于合并前的状况。

另一方面,“圈油热”背后还可能隐含血本无归的风险。据有关资料介绍,一口海上油井的成本动辄上亿美元,而开采率仅为三十分之一。不过,从2009年年报数据看,石油巨头的海外业绩还是呈现逐年上扬的态势:去年中海油在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运营30余个海外项目创收人民币49.89亿元,较同期增长63.9%。中石油方面则乐观预计,2020年将有为数一半的产量来自于海外。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石油巨头 海外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