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神奇的“微藻制油”

2010-05-18 14:10:29 东方网   作者: 上官贤  

世博会是科技与文化的盛会,是新科技、新产品、新生活方式的发源地。如今虽已步入了第159个年头,但它所延承的内涵、所承载的使命,却一届一届有增无减。同大多数游客一样,刚开始我也只是抱着“轧闹猛”的心情,在园区里走马观花,对大多数展品,也只是蜻蜓点水般地赏玩。直至在看到一些媒体呼吁“博览会不是游园会”后,才逐渐开始认识到世博会重要的历史性和功能性。在浮光掠影的参观中,让我印象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中国馆内展出的“微藻制油”新技术了。

在中国馆33米下层的“低碳行动”展区,两头分别放置有风能发电机和环保电动汽车,这两个展品较容易吸引眼球,但游客往往忽略了安放在中间的那个简洁的绿色装置。走近看,绿茵茵的液体静静流淌在数根长长的U型密闭试管里,玻璃试管被钢钉铁条固定住,整整齐齐地横向排列着,上方还接有几只大烧杯,里面装有大半杯的棕色液体。这个装置在最佳实践区的上海案例馆,即沪上生态家的门前也有。但如果你就这样带着问号,不知所以然地匆匆路过,那么你就错过了一个相当具有科技含量和生态环保价值的展品,那就是——上海正在研制的“微藻制油”技术。

在全球变暖、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玉米和大豆,从它们“体内”提炼出的乙醇和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地面积较大,会产生“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于是乎,来自海洋的藻类,便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目前研发出的藻类制油技术,其绝对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榨出高质量的生物柴油,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同时在它的生长过程中,还会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起到固碳减排作用。相比起玉米、大豆和油菜,微藻培育首先不占地儿、生长周期短,从出生到可以制油只需两周,而油料作物一般要几个月。其次,微藻的单位产油量是玉米的数百倍,每公顷可产1.5万至8万升生物柴油。如此高性价比的“大能量”,都蕴含于这些只有几微米的“小身材”中,不禁让人感叹,这充斥着叶绿素的小家伙的应用前景,必将十分广阔乐观。

水元素是贯穿整个中国馆、联系各展层和展项的线索,无论是“清明上河图”里的动画水,拱桥下装置性的抽象水,还是“荷塘花开”里的人工雨水,都充分展现出水的清新灵动,水与中华民族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师法自然”的展示主题。如果说城市的历史孕育于水,那么城市的未来又何尝不可从水中摄取灵感呢?

来源于大海的微藻,向来被人类视为有害植物,但如果善加利用,却可以变废为宝,将其转换为高附加值的生物燃料。老子说“上善若水”,但现代人又能否将这种哲学智慧“从善如流”呢?想这也许是一门科学范畴内的艺术课题。

望着试管中绿色的藻液缓缓流动,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不远的未来,它也许会成为一亩亩绿色油田,为城市的快速奔跑加油;也许会成为一股股绿色血液,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持久生命力。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微藻 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