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中国气候变化政策遭遇“滑铁卢”

2009-11-11 14:53:58 《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 周纪超  

8月中旬发改委气候变化司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我国的排放量将在2050年停止增长,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更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号,引来全球一片欢呼;另外,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我们和美国就能源和气候的战略会谈也是热火朝天,谈得不亦乐 乎。国内的反应也是有些自鸣得意,好像这么大的事情没有中国的参与和首肯不行,因为我们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三世界的老大哥,少了咱们,好多事情搞不定。

还没有高兴几天,仿佛平地一声雷,8月25日传来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印度总理辛格已经原则批准了印度的碳排放“封顶和交易”计划,英文称为Cap&Trade。该计划预计将在2015年前在印度形成一个总价值达到150亿美元的碳交易市场。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投入全球气候谈判这锅粥里的重磅炸弹,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立场松动,一下子把中国逼入了死角,也基本上全盘否定了我们以前做的关于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所有努力和国际影响力,让我们国家遭遇了“气候变化的滑铁卢”。

中国和印度作为战略对手,一直在各行各业展开竞争。在如此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印度仿佛一匹黑马,一下子超越了中国,把一直自居为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甩在后边,实在让人吃惊。这绝对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影响力不亚于当年美国总统布什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的谈判,也会让我们蒙羞。为什么呢?一般认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印度都不如中国好。很多去过印度的朋友一提印度就摇头,说那儿就是咱们中国二三十年前的模样,没办法和现在的中国相提并论。在气候变化的全球议程中,当然也该是咱们中国带领发展中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华山论剑”,轮不到印度当大哥。可是现在形势逆转,我们可能不得不跟着印度混了。

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气候变化原则立场就是“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作为气候变化困境的始作俑者,应该首先减排;同时要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用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权利行使排放权,不应对排放总量设置上限以及减排时间表。总体来说,发达国家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接受,但还是能够理解中国立场的;我们自己也认为可以按照这个路子继续讨价还价,比如这次承诺的2050年后排放不再增长就吹了个风,事情都是可以谈的。

众所周知,“封顶和交易”计划起源于美国90年代初对二氧化硫排放实施的减排量市场交易制度,后来欧洲依照这个原则建立了欧盟的碳排放交易机制,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也是以这个为模板的。这个机制一向认为是发达国家也就是富国的专利,穷人想都不要想。现在,印度开始这个国内版的交易计划,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让中国很尴尬,因为论人均排放量,中国是5吨,美国是20吨,欧洲和日本是10~15吨,我们比他们确实低得多,但是,印度是1.5吨,非洲连1吨都不到,我们又远远超过印度和非洲。按照咱们国内惯常的看法和一致的意见,封顶和交易计划只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成本,降低我们出口型产业的竞争力,限制我们的发展。这也是西方针对中国的阴谋,为我们设置贸易壁牟,我们绝不能接受。可是为什么比咱们中国穷得多的印度却敢挑头发起这么个计划呢,难道是印度想当大哥想疯了,明明知道前面是火坑,还要往里跳?还是中了西方的魔法,抑或是和西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勾当,算计我们中国?我看这些都不是。印度人不笨也不傻,也不会当西方的傀儡,更不会有什么秘密交易。我觉得印度真是掐了中国的软肋,这一招真够狠的。现在该是我们清醒的时候了,因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招不慎,就会有满盘皆输的危险。

最近我们在和美国谈判,要求取消美国对华贸易中的保护性条款,其中就有对不采取封顶和交易的贸易伙伴,要对相关行业的进口货物刻以碳税,以对美国国内接受减排义务的产业显示公平。中国坚决反对,认为这一条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条款,威胁要上诉。

问题是,现在印度已经有了美国要求的东西,自然印度可以如往常一样和美国进行贸易,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坚持以前的立场,我们的出口会受挫,海外市场不利就会让我们很多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崩盘,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房价下跌,社会动荡,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有毁于一旦的危险,同时产业会大规模向印度等有着这种交易的国家转移;一旦美国失守,接着就是其它发达国家东施效颦,这种雪崩效应一旦发生,那真是我们国家的灾难啊!如果我们不得不模仿印度,也建立这么个计划,那么这个原地180度掉头的行为,就要被世界笑话,早干什么去了呢?况且,这个计划不是像表个态那么容易,动动嘴就行了,没有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肯,谁也不敢做主。因为,建立这么个计划,到底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我们还不能很科学的判明,风险可能非常火,陷入两难的境地。你看,印度人笨吗,我们怎么能轻视印度人呢?

当然,印度说是有了这么个计划,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不得而知。但是,要交易,就要有市场,就要有完整的监督、管理和审核体系,同时还要公正、公平和透明。想只是装装样子,忽悠忽悠,那是不可能的。这就说明印度是下了功夫,做好了准备的,已经把这个问题研究透了。和咱们马马虎虎的“千家节能”,“十大节能工程”相比,人家花的功夫要大成百上千倍;更别提和“2050年排放不增长”的口头表态比了。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文件、节能减排的招数天天讲、月月出,可是业内人都清楚,到了具体落实的时候,这些只不过都是走走过场,摆摆样子的花架子,没什么实际效果。专业化的人才没培养几个,节能服务的市场连影子也没有,更别提节能量的交易这码事了。我们前些时候搞CDM项目,看上去从外国赚了不少钱,可是有几个项目是利国利民的提高能效项目的?几个大项目都是投机取巧的针对非二氧化碳的高附加值的温室气体的。贪图小便宜将来必定吃大亏,不把提高能效这件事情抓到实处,等到我们要从别人那买减排指标的时候,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离12月的哥本哈根会谈只有3个月了,我们要警醒了!危险就在前面,朋友们!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滑铁卢 中国 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