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国务院国资委获悉,在日前沙特阿拉伯王国国王萨勒曼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期间,沙特与中国中央企业签署了涉及能源、交通、建筑、通讯等领域的多项“大单”。
3月16日,中国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寻求在中国与沙特两地分别开展项目合作的机遇,将研究在两地以合资公司方式发展石化项目。
同日,中国核建与沙特能源城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制定沙特高温堆项目投资建设、知识产权合作、产业链本地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为沙特政府启动高温堆项目提供决策支持。
3月16日,中国兵器集团与沙特朱拜勒和延布皇家委员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轨道交通建设、发电和输变电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通讯网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房建和石油矿产建设、物流一体化等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携手深化合作。
3月17日,中核集团与沙特地质调查局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按照协议约定,中核集团将在两年内对沙特9片潜力地区开展放射性资源勘查工作。
3月20日在京发布的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2017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预测指出,未来5年全球能源发展将进入新的转型期,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能源消费多元化和清洁化程度不断提高。
展望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转好有助于石油需求增长,与此同时,世界原油供应充满不确定性,OPEC限产协议将助推油价缓慢盘升,但美国非常规油气生产在低油价下的抗跌性仍然较强,伊朗解禁后出口增加,加之美国放宽原油出口政策,都将加剧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
世界经济论坛22日发布《2017年全球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报告》显示,小规模经济体在建设安全、经济、环保的国家能源系统方面优势明显,且领先幅度不断增大,而大型经济体面临的能源系统挑战更为严峻。报告对全球127个经济体的能源架构与供应能力进行评估和排名。瑞士、挪威和瑞典位列能源架构绩效指数榜单前三位,中国位列第95名。
在18项指标中,中国的“能源进口多样化”指数位列全球首位,但“发电碳排放量”和“PM2.5浓度”等指数均有很大提升空间。报告注意到,中国正在大力推进高难度的能源结构转型,注意平衡能源安全、经济、环保的关系,并在空气治理等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