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油气
  • 综合
  •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现状及趋势分析

——袅袅炊烟正淡去……



2016-05-20 08:39:10 中国石油报   作者: 王巧然 韩朔   

民以食为天。曾几何时,袅袅炊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反复出现,记录下了中国乡村的能源图景。如今,中国农村很多地方的炊烟已经销声匿迹。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城乡家庭消费结构到底有多大差别,中国家庭能源消费和国际相比又有哪些异同?我们透过5月14日发布的《中国家庭能源消费研究报告(2015)》可一探究竟。

城镇能源结构

农村能源结构

农村交通出行方式及能源消耗情况

部分地区农村家庭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

农村家庭消费结构从薪柴向现代商业能源变迁

普通农村家庭能源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生物质能正向现代商业能源转型。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薪柴、秸秆),占到总体的61%;主要能源需求是室内取暖和炊事(各占44%)。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中电力支出最高,能源消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煤、电力和液化气支出上。

普通农村家庭能源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生物质能正向现代商业能源转型。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薪柴、秸秆),占到总体的61%;主要能源需求是室内取暖和炊事(各占44%)。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中电力支出最高,能源消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煤、电力和液化气支出上。普通农村家庭能源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生物质能正向现代商业能源转型。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薪柴、秸秆),占到总体的61%;主要能源需求是室内取暖和炊事(各占44%)。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中电力支出最高,能源消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中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量

中国农村家庭传统能源消费走势

中国农村家庭生物质能源消费走势

能源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的物资,是工业的血液。但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及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相关的基础性研究较为缺乏,主要的障碍是微观数据的匮乏。为进一步辨识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与政策空白,中国人民大学于2013年开始了针对农村居民的家庭能源调查。此次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南方能源观察》等联合发布的报告,以连续多年特别是在2014年至2015年间开展的农村居民家庭能源调查的问卷数据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描绘出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基本模式与特征,并提供一些基础性参数估计和政策建议。

调查范围涉及12个省份69个村镇共计3404户农村家庭;调查问卷分为六个模块,收集了农村家庭的基本情况和住房等基本信息;在能源消费方面,主要研究了农村家庭的炊事燃料,家用电器、供暖与制冷设备及使用方式,以及农村家庭交通出行方式和对收支、能源消费的主观认知信息。此外,报告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分别探讨了城乡居民电力消费对比、城镇化与居民能源需求关系、信息反馈与居民电力需求、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核算、农村炊事用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家庭能源贫困等问题。

通过调查,项目组对我国农村家庭的生活用能总量与结构进行了定量估计: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在2013年的能源消费量为1117.2千克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为384千克标准煤。主要的能源来源是生物质能(包括沼气、畜禽粪便、柴薪、秸秆)(61%)、煤炭(15%)、电力(11%)、液化石油气(7%)、热力(3%)、太阳能(2%)、管道气(1%);主要的能源需求是炊事(44%)、室内取暖(44%)、家电(5.9%)、热水(5.7%)和制冷(0.3%)。

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家庭生活用能在能源结构和需求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在南北能源消费总量和东、中、西部能源使用方式上均有体现。平均而言,2013年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总消费量为1311.8千克标准煤/户,南方地区为958.3千克标准煤/户;北方地区家庭能源户均消费量达到南方地区的1.37倍,人均消耗量约为1.32倍。东部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总消费量为843.3千克标准煤,中部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总消费量为1022.1千克标准煤,西部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总消费量为1467.4千克标准煤;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耗总量约为东部地区的1.74倍,人均消耗量约为东部的1.96倍。

在能源结构上,南北方地区差异主要体现在液化石油气和煤炭的消费上;东部地区能源使用较中西部地区更加多元化,除生物质能外,煤、电力和液化石油气的消费也分别占有一席之地。在能源需求结构上,南方地区以烹饪为主,北方地区以取暖为主;东、中、西部地区烹饪用途所占比重皆在44%左右,而东部地区取暖比重较中、西部地区低,热水比重较中、西部地区高。

在能源消费支出方面,2013年,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总支出的均值为1324元。具体到能源种类,电力支出最高,其次是蜂窝煤。此外,我国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支出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北方地区为1490元,南方地区为1188.5元;东部为1719.8元,中部为1280元,西部最少,为959.2元。而差异主要体现在煤、电力和液化石油气的支出上。值得注意的是,太阳能在部分农村成为能源新星。2015年,太阳能因其一次性投入后期相当于无偿使用,在家庭中占比正在快速增长,热水器居多,太阳能发电等分布式能源也在酝酿中。

因地制宜破解城乡差别及“能源贫困”难题

我国农村家庭使用的能源已有了持续增长,数量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但仍然面临着“可获取能源品种较少”“清洁高效能源品种不足”“能源消费支出较高”,以及部分偏远山区存在“能源贫困”问题。如何破解难题?应因地制宜优化农村能源结构,稳定供给价格,普及清洁能源,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农村家庭灶头能源结构

农村家庭热水器能源结构

在能源利用上,城镇集中供暖、管道气和油品使用较多,农村则更多地使用煤炭、柴油和生物质能等传统能源。除了能源的一次利用,电力利用也值得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在电器保有量、保有类别和使用行为上存在显著不同,且节能方向和潜力差异较大。农村家庭电力使用在能源消费中仅为10.7%,电器品种较为单一,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而城镇居民电器保有量高,电力消费更多地用于享乐型消费。

从我国农村家庭能源使用情况看,我国能源贫困的现象仍广泛存在,现代能源的进入与传统能源的退出仍不彻底。说到能源贫困,有能源绝对贫困和能源相对贫困之分。能源相对贫困指能源总量和各能源品的消费数量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间存在的差异,也就是能源消费和能源使用结构的不平衡。收入和价格是影响农村家庭烹饪用能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随着家庭支出的增多,家庭将减少固体能源的消费量,而增加电和煤气的消费量。近些年,传统固体能源消费稳中有降。

在政策层面上,报告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农村能源消费与居民生活水平及收入水平息息相关。经济收入水平高低决定了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及支出,而能源消费数量、结构则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标准和福利水平。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居民能源已经有了持续增长,数量短缺的矛盾基本消除,但仍然面临着“可获取能源品种较少”“清洁高效能源品种不足”“能源消费支出较高”,以及部分偏远山区存在的“能源贫困”问题。换言之,供需的矛盾基本解决,但结构的优化、供给价格的稳定、清洁能源的应用普及,以及能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存在短板。未来需要建立完善贫困监测体系,从可获得性、多样性、低成本性等维度降低能源贫困,促进农村能源贫困家庭生活标准提升。

其次,从农村家庭能源消费构成来看,现有的能源核算中没有考虑农村生物质能消费,这可能造成对农村居民用能的低估。由于生物质能相较于商业能源而言能源效率较低、空气污染较重,未来推动农村能源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推动传统生物质能高效清洁利用,以及向现代商业能源转型。例如,推动和扩展人口密集区的局部集中供暖模式,推进天然气和液化气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炊事燃料结构,还要改进现有的能源平衡表核算方式,将非商品化能源纳入其中以全面反映我国能源消费状况。

再次,2012年、2013年两年数据显示,城镇化将持续带来商业能源需求的扩张及生物质能消费的萎缩,居民收入、家庭受教育程度、用能意识等都将影响居民的用能模式。然而,现有的电力信息反馈机制尚不完善,无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充足的消费信息反馈,也无法促成用户节能行为。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对居民新增的电力需求加以关注,可以通过节能电器补贴等方式激励居民实现低效电器的替换,从而降低用电设施锁定效应,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节约能源。

未来家庭能源展望:石油天然气的机遇在哪里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会进一步增加居民的用能需求,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必然从温饱型向享乐型消费过渡,节能电器有很大提升空间,集中供暖也受到关注。这也是高标号清洁油品、节能产品、天然气面临的新机遇。天然气、液化气将书写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的绿色新篇章。

国内外居民平均用电价格

国内外家庭电力支出比重

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城镇化速度也不断加快。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仅有1.91 亿城镇人口,而现在这一数字已剧增至7亿左右,而且每年还有超过2000万的新增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居民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从1950年的13%提高到2014年的54.8%。预期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约2.3亿人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城镇流动人口将达到 8000万。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增加居民的用能需求,例如燃气等,特别是城市管网将延伸至小城镇,天然气、液化气等城市燃气作为家庭能源的比例有望呈刚性增长。

我国前些年推动“家电下乡”,预计未来电力仍将是农村家庭主要能源。报告分析表明,城乡居民在电器保有量、保有类别和使用行为上都有显著不同,城镇居民电器品种更为丰富、平均保有量更多;城镇居民电力消费更多地用于享乐型消费如娱乐或制冷制暖,农村居民用电则更多地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如烹饪,预期城镇居民家庭电力需求的弹性可能较农村居民家庭大。我国已经在全国推行了阶梯电价、部分地区推行峰谷电价促使居民减少用电或者改变用电时段。从城乡家庭家用电器存量的能效水平来看,主要电力消费设备如空调、洗衣机和电冰箱等能效水平在三级(含)以下的比重仍然较大,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增量上来看,农村居民进入城市生活后会购买新的电器,这部分增量如果被节能产品占领,将极大地促进节能减排。由于节能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而居民电价相对较低,对节能产品实行补贴可以给居民提供有效激励。

另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南方地区和中部地区也频繁出现寒冬,以秦岭淮河作为集中供暖分界线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引起了是否应该在南方也实行集中供暖的热议。但对于居民家庭而言,已经有很多家庭使用电器取暖,是否使用集中供暖需要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电力的需求特性。

在农村和南方进行集中供暖的呼声年年有。部分区域实施集中供暖,不仅可以提高和改善百姓福利,还可能产生一定的环境收益和经济效益。然而,实现集中供暖,会涉及基础设施、供暖管道等投资。其实在市场价格的指引下,居民会自主考虑是否能够承担由此类投资导致的采暖成本上升,而供暖企业也会自主考虑这些投资是否能够得到回报。据调查,当供暖公司所收取的价格低于目前实际自取暖支出时,即使没有取暖补助,这些家庭也愿意为集中供暖付费。随着村民进城变居民,集中供暖不再遥不可及。这些都是天然气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石油在推进民用能源便捷清洁节能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1999年,塔里木油田公司启动“气化南疆”工程,先后投入10多亿元,加快盆地中小气田的开发,建设长输管线,造福当地百姓。截至2015年年底,塔里木油田已向南疆五地州依托条件较好的县(市)供气超200亿立方米。在四川等其他地区农村,家庭气化仍有较大的空间。除了油品,在家庭能源领域,中国石油在天然气领域将大有作为。(记者 王巧然 韩朔)

城乡家庭供暖及能源使用情况

农村分户供暖燃料类型

发掘农村家庭节能与清洁能源潜力

近年来,雾霾已成公害,然而消除雾霾之路仍然扑朔迷离。关于雾霾的成因,政府、专家各方观点不同。其中有观点认为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钢铁等企业聚集;有观点认为汽车尾气是雾霾元凶;也有观点认为雾霾是农村地区没有集中供暖设施,分散燃煤所导致。那么目前农村究竟使用哪些形式的能源?有哪些节能与清洁的潜力?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国发院能源与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楚,就农村家庭用能的节能和清洁听取他的观点和建议。

记者:在《能源消费平衡表》里,使用土灶的能耗远高于煤气炉等其他设备。您认为如果土灶改造为燃气灶、电气灶是否能够更加高效节能?

魏楚:居民日常用能,主要看能不能用较少的燃料带来足够的热量,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烧什么”,即作为取暖材料的能量密度,一般来讲商品能源(液化气、煤)比生物质能(秸秆、薪柴)的能量密度要高。二是“怎么烧”,即取暖设备的热转换效率。三是热量流失多少。农村的住房建筑和城市相比,木质窗户、单层玻璃的使用较普遍,门窗封边和外墙改造等保暖措施也较少。这种热量损失在能量消耗中也不可忽视。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集中在取暖和做饭,无论哪种,土灶仍是农村家庭最常用的燃烧设备,进行改造会提高热转换效率,可以说能够起到节能效果。但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把上面三个方面统一起来。

记者:近年来雾霾严重,有观点认为农村地区分散取暖也是雾霾成因之一,那么集中供暖是否能够更加清洁?在农村集中供暖面临哪些困难?您有哪些建议?

魏楚:集中供暖和分散取暖,都会造成污染,但是从治理的角度看,集中供暖会有利于治理。在农村,包括在南方城镇的集中供暖问题,其实每年都有代表提出,但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政策没有批准,主要基于两方面的理由。一个是集中供暖会导致能耗上升,第二个是集中供暖经济上并不合算。以分散取暖每天烧几个小时的数据和集中供暖24小时燃烧的数据相比,后者是高一些,但如果分散取暖要达到和集中供暖相同的舒适度的话,其实集中供暖更加节能,也给家庭节约更多的能源支出。建议可在农村和南方城市一些人口密集区(大中型城市的人口密度规模)展开试点。

记者: 从石油行业的角度,对于天然气在农村家庭能源中的前景您怎么看?

魏楚:农村地区的能源发展重点我觉得还是液化气,液化气现在在农村地区普及得也不错。在河北的一些农村,已经在进行煤改气(散煤改成液化气)。液化气的配套设备比较便捷,成本也只有几十元,而天然气的配套设备可能需要1000至2000元。同时,天然气涉及管网,成本投入大,一些较富裕地区和一些气源区的农村家庭可能会较多地使用到天然气,比如陕西和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家庭能源,能源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