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青春在“湛”放

——记二十冶湛江分指挥部的年轻人



2016-07-19 17:41:01 中国能源网

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恰逢星期六,宝钢湛江钢铁二十冶分指挥部依然忙碌着。这里从来不过周末,似乎巳是项目上不成文的规定,大家早就习以为常。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在这一天,我国民间较普遍的习俗就是一一剃头,据说这天剃头可以招来一年的好运。

虽然分指挥部的年轻人并没把这种传说当真,但平日里工作的繁忙让他们压根儿没有时间到18公里开外的镇上放松,所以这天,趁着去镇上办事,也借着这个机会,几个年轻小伙子结伴把好久没顾得上剪的“长发”理短了。回来的时候,差点让人没认出,个个精神抖擞的。

宝钢湛江钢铁工程二十冶分指挥部以年轻人居多,他们对工作充满热爱、对生活富有激情,同时身上又闪烁着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质朴而勤勉。

笔者有幸走入了他们其中,共同工作和生活了一段时间。让我们跟随笔者的脚步,去了解一下他们的生活吧。

充实快乐的小马

2250热轧项目小马,负责工程管理,他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话时嗓门也大。在工作上,他是领导的得力干将;生活中,又是同事们眼里的“热心肠”。笔者一说想了解工程情况,办公室杨主任脱口而出:“找小马啊”;又问“谁更了解项目部年轻人的情况?”回答也是:“找小马啊!”这个小马还真是个“万事通”啊。

小马名叫马宇清,他身材很高大,脸上却整天挂着笑,一副憨态可掬的模样,年纪轻轻的他,看起来却有些老成,也许是常年在现场风吹日晒惹的“祸”吧。

项目大干期间,一位同事突然病倒了,小马二话不说立刻开车送他去了医院,忙着挂号、化验、取报告,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还自掏腰包垫付了医药费。

平日里,有同事想了解热轧项目情况,小马都会热情地带他们去现场,边介绍边讲解,无论骄阳还是阴雨天。

虽然小马还没有对象,但是看到比自己年龄大的同事还没有女朋友,他比人家还急,帮着给人家牵线做起了红娘。

你说他是不是个热心肠?

“咱们这个项目体量大、工期紧,经常加班加点,你感觉累吗?”“累啥呀,从刘总指挥到每一个工人不是都这样嘛!”他脱口而出。

当问及项目上的业余生活是否枯燥时,小马的嗓门又抬高了些:“不枯燥啊,不加班的晚上就宅在宿舍,看看书,想想工地上的事儿,我感觉还挺快乐、挺充实的!”

青山爱挑战

王青山是经营部的小伙子,看得出他十分热爱这项工作,几乎每天晚饭后,他都会自然而然地回到办公室,继续研究工作。用他的话说:“在这儿就什么杂念都没有了,不管上班还是下班脑子里都是工作上的事儿,挺锻炼人的。”

青山从小喜欢玩魔方,喜欢挑战高难度的东西,越是不了解、越是难度高的领域,他越是有兴趣去研究。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了BIM技术,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了湛江2250热轧水处理三维立体模型,通过这种三维立体建模可以快速了解工程施工组织的编排情况、主要施工方法、三维形象进度以及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等,可以大大降低施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冲突及安全问题,并能指导真实的施工。还可以提高编制预算的工作效率及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

这一创意得到集团公司BIM技术研究小组的高度好评,他的这种钻研精神受到了项目部上上下下的赞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曹杨看了他写的论文《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后,特意在今年召开的技术质量工作会议上大加表扬。当旁人以赞叹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憨憨地一笑:“我就是觉得挺好玩儿的。”

“猛哥”很心细

办公室刘蒙,别看人称“蒙哥”,谐音“猛哥”,其实他一点不猛,反倒是个特别心细的男孩。每天7点不到,他就来到办公室,开好窗、打好水,接着就一件件地处理起繁杂的办公室业务。

办公室的工作最繁最杂,这是众所周知的,何况又是一个这么庞大的项目。小刘负责多项后勤与行政事务,是个多面手,每天忙得几乎连坐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年多下来瘦了十来斤。

听说小刘有个“宝贝”,原来是个袖珍的小本子。每天早上,他会把一天要处理的事情一件件记在上面,揣在口袋里,完成一项划掉一项,他说这个好习惯是跟刘总指挥学的。别看这个本子不大,却帮了他不少忙,业务再杂也不怕忘事儿了。

小刘的妻子袁静在2250热轧项目工作,他们的女儿五个月大时就跟着爸爸妈妈和奶奶来到了湛江这片红土地,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宿舍里。半年后,女儿刚断母乳,他们就匆匆把不满一周岁的孩子送回了河北老家,只为能更加心无旁鹜地投入下一步的工程中去。说起这事,袁静笑意盈盈的双眼泛起了泪花。

杨穆的特殊年杨穆,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她工作积极主动,一点儿不输男儿,她一人身兼数职,撰写稿件、文件管理、摄影、人力资源——常常看见她一会儿戴着安全帽拿起相机去工地拍照,一会儿又在电脑前飞快地整理文件,一会儿又端了茶水送去会议室。她忽闪着大眼睛,用浓浓的东北口音调侃说:“我们这儿个个像孙悟空似的一一‘神通广大’!”

杨穆本是学理的,但自从负责办公室事务以来,她利用工作间隙主动学习写作知识,并积极釆写新闻、通讯稿,她的文章多次在《二十冶报》及网站发表。

马年春节,外协队伍都回家过年去了,分指挥部却不能没有人,刘蒙和杨穆也必须留一人在项目上过年,他俩互相体谅、谦让,争着留下来。杨穆考虑到刘蒙孩子小,而且去年过年就没有回家,所以坚持自己留守。她和在市政专业项目部工作的丈夫第一次远离东北老家,在湛江过了一个特殊的年。

“唯一”的幸福

总图项目技术员孔唯一是项目上的大才子,2012年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珠海横琴市政项目工作,由于表现优异,上级调派他奔赴湛江。

虽然有着两年半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经验,但是对于钢结构工程却是第一次接触。“只有不断接触新的工作内容,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孔唯一诚恳地说。

白天,他遇到不懂的钢结构问题,就虚心大方地向前辈们请教;晚上,他购买来相关书籍,自己认真钻研。有时编制专项方案或碰到技术方案变更,他常常等妻儿都睡下了,再一个人安静地琢磨,研究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有好几次妻子半夜醒来,还看到他在台灯下看资料。“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努力的人” 这是他的工作信条。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现在的工作巳经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他曾参与多项科研技术成果的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获得二十冶及中冶集团科学进步奖项,成果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项目施工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曾参与13项专利技术的研发。

小孔的儿子刚满4岁,在珠海时就跟随小孔夫妇就读了当地幼儿园,现在又跟随他们来到湛江,转进了东海岛幼儿园。由于没有老人帮忙,每天接送孩子的重任自然落到同在一个项目的妻子身上,她每天早上送孩子上了幼儿园再赶来上班,临下班时又连忙赶去接孩子放学,日复一日。为此,小孔特意在镇上租了间房,并贷款买了辆小车。虽然辛苦,但小孔和妻子都乐呵呵的,他俩笑着表示:“辛苦点也值,至少每天一家三口可以见面呀。”这或许就是孔唯一最大的幸福。

在湛江的这段日子里,接触和了解到很多优秀的青年,他们的故事听起来很平凡,但却蕴含着伟大的精神,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记。正是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在湛江这片红土地上,为祖国的建设、企业的发展奋力拼搏。可以说,他们就是二十冶的未来和希望!

相信这一张张充满活力的笑脸,定会撑起二十冶更为璀璨的明天!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