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第二章 画出最精最美的蓝图

2016-07-20 14:55:11 5e

中冶武勘七进东海岛

中冶武勘总部设在武汉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湖北省首批创新型企业,但武勘人引以为豪的绝不仅于此,他们说起企业辉煌的历史,最爱挂在嘴边的话是:武勘是宝钢工地第一家。

工程上马,地勘先行。宝钢股份项目如此,湛江钢铁项目也是如此。

湛江钢铁上马论证起起伏伏长达三十多年,中冶武勘队伍也就进进出出东海岛7次之多,前前后后有三代武勘人参与了这个重大项目。

武勘人最早走进东海岛,是1969年3月27日。当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风暴正铺天盖地席卷全国,武勘院居然能够避开政治风暴走进自然界的“风暴之乡”,在飓风和雷电频现的海岛

上一呆就是近三年,这不仅是个奇迹,也是个玄迷。到1972年2月4日离岛,他们在东海岛上共计打下了7个钻孔,最浅的112.72米,最深的达到394.9米,为钢铁厂布点选址留下了最原始、最珍贵的地质资料。1993年,广东钢铁厂在湛江选址,武勘院再次受命上岛。2003年,韶钢将要实施企业战略转移,申请在广东沿海建设大型钢铁厂时任广东省主要领导的张德江圈定湛江,助推这个刚刚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沿海开放性城市(共计十四个)的发展,武勘院又一次上岛进行地质勘察。2006年,配套的宝钢湛江龙腾球团生产线建设规划启动,武勘院组织8个人的小分队提前上岛进行可研勘察。2007年6月,武勘院大批人马上岛,为龙腾项目提供详勘和

施工勘察服务。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湛江钢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武勘院全面启动外围配套地质勘察。2012年5月,湛江钢铁项目正式开工,武勘院第七次大规模人岛。累计上岛人数超过3000人次,投人各类设备逾千台次,钻探进尺超过50万延米,完成各类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余份,为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地质依据。

东海岛融人了中冶武勘的历史,成为许多武勘人难忘的记忆。

叶东方、徐贵辉和田红平上岛时间分别是1993、2006和2010年。他们手里都留下了一批当时东海岛的原始资料照片及航拍俯瞰地貌图。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湛江钢铁所在的坑里村和崩塘村带,过去大都是原生态的虾塘和蕉林,人烟稀少,荒草丛生,道路难行。他们说出去工作,常常要带着砍刀,背着水壶,有的地方树多林密地势陡峭,就必须用砍刀开路,将钻机拆成零部件,肩挑背扛,艰难挺进;有的钻探孔位在水田或湿地中,就要穿上渔民用的下水服在水里作业。中午在荒野里,工人们席地而坐,吃着简陋的午餐;晚上在钻塔旁,一人多高的帐篷就是他们遮风避雨、歇息睡觉的小家。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艰苦创业,中冶精神开始被东海岛的山山水水所见证。

徐贵辉告诉我,现在条件好多了,他已经在湛江买了房。地勘人为钢厂服务是相伴始终、没有止境的。中冶武勘有自己的专业优势,他们在项目上马前和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业主和施工单位提供岩土咨询服务,解决工程难题,节省工程造价。

湛江海相淤泥塑性指数高达35,远超过采用混凝土搅拌桩处理使用范围。中冶武勘通过改造搅拌钻头结构,改进施工工艺,添加细中砂等,成功解决了地基施工难题,编写了企业标准《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水泥土搅拌桩技术规定》,为湛江钢铁按时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湛江组地层挖填,受水浸泡后产生强酸性,对建筑材料具有强腐蚀性,业主拟投资上亿元进行基础防腐。为了查明酸性产生机理,中冶武勘成立了专项课题研究团队,从土体微观结构到现场宏观现象,从土体化学成分到矿物成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分析,弄清楚了酸性产生的原因,并对填土层中酸性腐蚀进行了详细分区,为宝钢节约了大量基础防腐资金。

湛江项目大量使用预应力管桩,因湛江组砂层挤密效应,导致沉桩困难,表现为桩长沉不到位、频繁断桩等。中冶武勘有针对性地进行砂土挤密效应课题研究,弄清了挤密效应变化过程,在挤密效应明显区域设置了桩基参数,成功解决了沉桩难题,确保了桩基施工工期。

这些科研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赛迪再次担纲总体设计

蓝图是引领梦想的风帆。

湛江钢铁在规划建设蓝图时,将总体设计的重任再次交给中冶赛迪。说再次是因为当年现代化的宝钢工程建设就是由中冶赛迪担纲总体设计,而再早的国家三线建设代表性重大工程攀枝花钢铁基地也是由中冶赛迪独立自主设计的。机遇如此垂青中冶赛迪绝不是偶然,

他们是国家钢铁工业综合性设计研究骨干单位,具有行业领先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曾主编国内外行业标准2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00余件,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工程奖励300余项、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为国内外数百家客户提供了上千项工程技术服务,在沿江沿海、内陆山区、环保搬迁、海外工程等各类钢铁项目规划与设计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在全厂总体规划设计方面优势明显,业绩蜚声海内外。

中冶赛迪介人湛江钢铁工程很早,从前期准备到项目选址考察调研,为建设单位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咨询服务,先后完成了三版项目申请报告、四版可行性研究和三版初步设计。湛江钢铁最终确定投资由696.8亿元下调为415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铁823万吨、钢875万吨,施工工期总体压缩三个月,引进比减少到10%以内,钢厂定位为打造“世界最高效率的绿色碳钢生产基地”,重点生产华南市场汽车、家电、造船业急需的热轧薄板、冷板、热镀锌、宽厚板等高端板材,具体建设项目包括:14个泊位码头,11条料场,2座5050立方米高炉,3座350吨转炉,2座2150毫米板坯连铸机,1座2300毫米板坯连铸机,1条2250毫米热轧生产线,1条2030毫米冷轧和1条1550毫米冷轧生产线,3座350兆瓦自备电厂及其他配套公辅设施。中冶赛迪不仅承担了全厂的总体规划设计,同时还担负了全厂总图、给排水、供配电、检化验、原料、高炉、连铸、热轧、EPC、EP等10个工艺单元设计、16个项目的成套或总承包建设任务,工作量占湛江钢铁投资比的41%。

湛江钢铁投资压缩近三成,施工工期缩短三个月,定位仍然为世界最高效率的二十一世纪梦工厂作为总体设计单位的中冶赛迪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鱼和熊掌”兼而得之?

接受采访的中冶赛迪副总工程师马驰轮和杨渝、文辉正、胡高举、郑宏伟等几位单元项目总设计师,用大量数据解开了记者心中的疑虑。

他们说,湛江钢铁上马的战略机遇期把握精准,近年全球机电设备和铁矿石大幅降价,能够减轻湛江钢铁部分投资压力,但在规模和档次基本不降、环保水平还要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投资减少三成对总设计方压力不小,需要在一次性优化设计上下大功夫。

中冶赛迪适应湛江钢铁需要,转变设计理念和思路,以设计竞争力带动项目竞争力,为了提高设计水平和质量,公司组建了双总师建制的优秀设计团队,新增了环境监理,确定了成熟、可靠、适配的设计方针。在适配的原则下,选用现代化、大型化的实用技术和装备,工厂布局紧凑集约,工艺布置合理顺畅,用地节省,管线缩短,热损降低,物流加速,效率提升;以自主集成为主线,充分利用宝钢成熟工艺技术优势,降低引进比,减少空置率,确保能源消耗低、劳动生产率高和产品质量好;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到“三废”治理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把钢厂建设成为清洁文明的绿色工厂在总图规划和单元设计中,中冶赛迪持续创新、不断优化。在物流方面,用统一考虑,加大并扩展末端成品库和铁路成品库功能,少了一个成品库的费用,却提高了货运效率。通过对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以及对工艺工序合理衔接的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缩短了物料运输距离,减少或避免了生产线物流的交叉输送,降低了物流成本。在铁钢界面,中冶赛迪历时两年研究,设计出容量380吨的鱼雷罐和900米的平均运输距离,创造了国内短距离铁水运输的两项纪录。据测算,每一次运输可减少50-60摄氏度的铁水温降,不仅环保效益与一罐到底制相当,同时还满足了业主投资、生产需要,一举两得。

优化设计还做到与施工深度结合。譬如采取填挖手段,在填方区预留0.5米,利用后期施工的基槽余土就近填方,共计节约250万方土石方;巧妙利用炼钢、连铸厂房间的天然台阶,设计出一个1.9米的高差,让大包回转台与连铸机形成自然落差,有效减少了填方和主厂房的工程量。通过全面优化,一期的总图范围已从纬六路以北整体压缩至纬五路以北,综合计算,可实现厂内吨钢物流量3.77吨,吨钢占地0.84平方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湛江钢铁项目建成后,其产品内销广东的物流成本或外销东南亚的运输成本,都将低于宝钢股份及其他北方钢厂。

中冶赛迪还在全国工程行业率先开展智能化的3D成像仿真技术研究,并在湛江工程中全面推广应用。譬如通过铁水运输仿真,合理选择铁水运输方式、配车数量、配罐模式;通过原料场仿真,改进工艺流程方向,查找可能出现的冗余设备;通过全厂道路物流系统仿真,分析1000万吨规模运输量下厂内道路的服务能力和解决方案。研究与工程设计对接,为钢铁企业精细化管理增添了利器,也为方案决策和设计优化提供了准确详实的数据支撑。据估算,3个仿真项目可节省投资上亿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