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石油精神--文献石油70年》

2020-08-20 14:22:31 2020年能源思考6月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石油精神是攻坚克难、夺取胜利的宝贵财富,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深挖其蕴含的时代内涵,凝聚新时期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的重要批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按照中国石油集团党组有关要求,组织编撰出版《石油精神--文献石油70年》(以下简称《石油精神》),系统梳理和研究石油精神产生、发展、传承的历史脉络,大力弘扬新时代石油精神,激励石油人建功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中国石油领导高度重视《石油精神》编撰出版工作,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徐文荣提出明确要求。集团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部、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联合编撰,中国石油档案馆、中国石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石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具体负责实施,成立编委会和编写组,确立编、研、审一体化运作方式,高质量推进编撰工作。

《石油精神》立足于中国石油70年艰苦创业发展壮大历程,分为综述、精神奠基、丰碑熔铸、丰富发展、璀璨升华、精神楷模、星汉灿烂共七章,深入研究、系统探寻石油精神起源、形成、发展、传承和弘扬的历史脉络,以大量文献资料展示中国石油工业艰难发展光辉历程、艰苦创业奉献精神、胸怀祖国高尚情怀和砥砺创新时代特征,向百万石油人奉献一部图文并茂、充满正能量、激发新时代干事创业激情的鲜活读物。

《石油精神》聚焦精神脉络,注重重大事件与典型人物、企业精神的关联性。一是突出党中央的亲切关怀。"石油精神"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培育、精心哺育的,新中国石油工业70年辉煌成就凝聚着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支持、鼓励和殷切期望。二是突出历史积淀与传承。系统研究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和企业精神,从抗日战争时期"埋头苦干""一滴油一滴血"的牺482牲精神,到建国初期的玉门精神、克拉玛依精神、柴达木精神等;从"石油师"红色基因,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从毛泽东主席号召"工业学大庆",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弘扬石油精神",采撷最具闪光的精神特质,刻画出石油精神的历史脉络。三是突出系统研究价值和成果。系统梳理、总结、研究提出"一核心一典型多维度"石油精神谱,"一核心"即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这是石油精神的灵魂;"一典型"即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典型代表,这是石油精神的标杆和旗帜;"多维度"即各石油企业在长期艰苦创业历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四是突出档案史料特色。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以档案文献为依据,以历史史料为佐证,以党报党刊为参考,让史料说话、用档案发声。

全书共引用各类档案史料390份,其中《人民日报》等党报98份,文件档案76份,图片216幅。本书主编王志刚同志在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厅主任时便提出命题,着手准备。担任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后,积极推动、指导编撰工作。2018年10月,办公厅以中国石油档案馆为主体组建编写组,聘请有关专家,研究编写思路,策划编撰方案。2019年4月正式启动编撰工作,先后召开专家研讨会和编撰推进会20余次,制订《石油精神》编撰原则、编撰大纲、编撰手册、编写模板,排定时间运行表,明确责任人,落实编撰任务。

编撰过程始终坚持以客观真实、全面准确,聚焦精神、凝析内涵,见人见事、讲好故事,文档佐证、立体展现的编撰原则,用文献佐证历史,用文献彰显精神,梳理石油精神脉络,绘制石油精神谱图。研究形成的石油精神谱图虽不完整齐备,但也能反应石油精神形成历史脉络。石油精神英雄楷模汇聚形成源远流长的河流,从小变大,蔚为壮观。

编写组成员利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先后收集整理图片2000余幅,查阅档案文件1000多件,查阅《人民日报》《红旗》《求是》《人民画报》《学习时报》等中央主要媒体关于石油精神相关报道资料10000余条,查阅《毛泽东年谱》《邓小平年谱》《朱德年谱》《余秋里回忆录》《康世恩传》《工业学大庆史》《石油摇篮》《石油师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年鉴》《中国油气田开发志》《中国石油组织史资料》《中国石油企业文化辞典》《大庆会战与工业学大庆》《海外创业之星》等公开出版物100多部、各类资料1000余册,总计1500余万字。同时,沟通协调10余家相关单位提供文字材料6万余字、图片资料100余幅。2019年6月18日,办公厅下发《关于征集企业精神有关事宜的通知》,广泛征集各单位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特有企业精神200多种,为本书编写打下较为坚实基础。

从理论上探讨石油精神,用文献资料佐证石油精神,对于我们是一次探索和尝试,这本书就是此次探索和尝试的研究成果。由于本书篇幅有限,未能全部收录有关企业的资料。加之历史久远,史料浩繁,经验欠缺,由此产生的记述不周、阐述不透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 江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