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到惨败,从多头到空头,安迪·霍尔的职场沉浮见证了石油这一能源行业的剧变。
“陷入长期下跌通道,石油这种大宗商品已经完蛋了。”全球油市巨震下,老牌原油交易员安迪·霍尔如是说。
现年69岁的霍尔,有着将近45年的石油贸易生涯,凭借坚定的多头立场和绝佳的进出场时机把控,他在2014年前创造了辉煌的交易生涯,被誉为“原油之神”。可是,2017年惨遭滑铁卢,霍尔关闭旗下基金,抽身退出,一代传奇人物黯然退场。时隔两年多,鲜有露面的霍尔唱空油价,直指原油时代终将结束。从辉煌到惨败,从多头到空头,安迪·霍尔的职场沉浮见证了石油这一能源行业的剧变。
崭露头角
整个20世纪,石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关于石油价格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在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造成井喷式效应。1973年,为支持第四次中东战争,不少欧佩克成员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快速涨到每桶13美元,石油公司的垄断局面也开始瓦解。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22岁的霍尔从牛津大学化学系毕业,进入石油行业。他最早加入英国石油公司,用7年时间坐上了北美贸易部副总裁的位置,1982年跳槽至菲布罗能源,并移居美国。
那时,菲布罗是数一数二的独立石油贸易商,主要在实物能源市场活动。霍尔负责后,开始瞄准纸质衍生品交易市场。而让他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崭露头角并得以掌权菲布罗的,则是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
海湾战争前,欧佩克成员国的紧张关系导致石油价格下跌严重。霍尔决定冒险做多,他低价买入大量石油,将其装载在海上油轮储存。当时菲布罗的租船业务处于世界前列,总部也给了霍尔极大的自主权,让他尽可能调配可用油轮。霍尔大胆地用便宜的石油装满了所有能找到的油轮,同时开始盯准市场,锁定更高价格,等待在期货市场出手。
坐拥数吨廉价石油后,敏锐的霍尔发现了出手机会。他将各种碎片信息拼凑到一起,认定萨达姆要入侵科威特了。于是,他马上撤销了部分对冲交易的头寸,让自己的货物完全暴露在油价波动的风险中。他清楚地知道,一旦估算错了,损失将会很惨重,而他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也可能完了。
1990年8月2日晚,这是霍尔至今仍无法忘怀的一夜。他睁着淡蓝色的眼睛,难以入睡。凌晨一点,东京和新加坡办公室打来电话,说伊拉克坦克驶进了科威特,这场预谋已久的入侵板上钉钉了。入侵后,有买家出价比纽约收盘价高出6美元,但是市场上却没有出现任何报盘。霍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他知道平静的海面马上要激荡起来了。第二天,纽约油价就上涨了10%,到10月已经上涨了一倍。直到“沙漠风暴”行动开始,霍尔作为开局的玩家早已收割完毕,他带着菲布罗像强盗扫荡后退场,油价开始大幅下降。
凭此一役,霍尔当年拿到了2000万美元年薪,稳坐菲布罗能源一把手的位置,并于1991年加入母公司董事会,1992年成为菲布罗CEO。他开创的利用邮轮储油低买高卖的交易方式,从此变得司空见惯。
一战封神
利用地缘政治带来的能源危机,霍尔站上了高位,这是“神”之名的最初来历。不过,让他一战成名,真正封神的则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为花旗买卖原油并获得1亿美元的那笔交易。这笔交易得再往前追溯几年。
1997年,旅行者收购了菲布罗母公司萨洛蒙,次年旅行者与花旗合并为花旗集团。霍尔选择留下,仍然掌管菲布罗,进行自己擅长的石油交易。他常说,确定进入的时机很好,但也必须确定退出时机。靠着低买高卖的准确进出,菲布罗成为花旗的一部赚钱机器。但在2003年霍尔看到的机遇面前,这些利润都成了蜗角蝇头。
2003年,非典肆虐。蔓延的恐慌情绪下,霍尔却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一年,是中国互联网在泡沫危机后迎来的第一个春天,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腾飞的中国经济和庞大的14亿人口消费市场,必将扩大石油需求。再加上多年来石油产能投资不足,油价有望突破十多年的交易区间,迎来绝好上涨机遇。坚定的多头霍尔狠下手,以廉价的成本购买了数亿美元的长期石油合同,令人咋舌。
果不其然,从2003年到2008年夏季,油价从每桶25美元上升到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而霍尔则从2005年开始疯狂收割。
据花旗集团报告,其2005年商品交易利润为8.43亿美元,这主要是菲布罗的贡献。这一年,霍尔获得了1.25亿美元的薪酬,是当时花旗CEO查克·普林斯的5倍。接连几年,菲布罗和霍尔都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2008年,没等到金融危机全面显现,霍尔就抓住时机退出,菲布罗赚取了近10亿美元,霍尔也因此获得1亿美元的奖金,成为2008年极少数准确预测了油价上涨和崩盘时间节点的交易者。毫无疑问,这波操作又是一个大满贯,一时间霍尔威望大增,被尊称为“原油之神”。
2009年,霍尔再次乘胜追击。他在2009年初油价接近每桶30美元触底时重新入市买进,年底反弹至每桶80美元时卖出,迎来了预测的井喷之年。至此,霍尔已经带领菲布罗保持了连续16年的盈利。这一系列成功,为霍尔带来了很多信徒,却也惹来了麻烦。当时花旗正在接受政府高达450亿美元的救助,当媒体报道霍尔获得1亿美元的奖金时,公众怒了。不过,霍尔认为这是自己应得的,拒绝放弃奖金,并表示一旦报酬被削减,将离开花旗。面对声讨以及其他部分原因,花旗将赚钱机器出售给西方石油公司,霍尔继续留在菲布罗。
再次易主,对霍尔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2009年,他决定寻求突破,创立了旗舰基金阿斯滕贝克。霍尔是个狂热的艺术品收藏者,阿斯滕贝克是他买下的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德国城堡,专门用来放藏品。靠着两次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预判,已经封神的霍尔仍然坚定看涨原油。
但此时,能源格局已在悄然发生变化。
遭遇滑铁卢
上大学时,霍尔曾四次参加牛津剑桥划船比赛,输了四次,成了二十世纪唯一输掉这么多场比赛的“牛津蓝”。这之后,他一直努力追求获胜。在菲布罗多年的优秀战绩,也让他习惯获胜。
不过,霍尔顺畅的交易人生开始出现小挫折。因“油神”的名气,阿斯滕贝克这支原油对冲基金成立不久资产规模就达到了50亿美元,2011年受油价波动影响,基金亏损了3.8%。过去一年里,他的许多同行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次亏损并没有让霍尔警醒,他依然看好未来石油需求。实际上,此时气候变化已成为普遍共识,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行动也在加速。而美国为了能源控制权,扼住经济与军事命脉,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大力发展页岩气的开采和使用技术。这场页岩革命让美国在2009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其石油产量也大增,冲击着国际油价。
这个大胆押注石油趋势的人,似乎被习惯性胜利迷惑了,未能看到能源转型的到来和清洁能源的未来。此后的2012和2013年,基金有盈利,但整体表现平平,有人开始怀疑霍尔是否已经失去了“神力”。此时,滑铁卢正在前方等着他。
2014年年中,油价大幅下跌,霍尔因减少了头寸转而持有现金,基金并未受损。这时,他认为已经运营了113年的菲布罗将难逃被清算的命运,选择离开供职了31年的老雇主,继续经营自己的对冲基金。8个月后,油价再次崩盘,失去菲布罗作为天然对冲,霍尔陷入了麻烦。短短一个月,该基金就损失了10亿美元。此时,原油多头纷纷被市场打脸,选择认输,只有霍尔仍然坚持站在多头立场,他认为美国的页岩革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欧佩克将通过减产迅速将油价推升到历史最高水平,他在写给投资者的信件中也满是乐观情绪。
这次,趋势没有站在霍尔这边,他等来的是石油产业将大规模恢复生产的消息。2017年上半年,暴跌的原油价格让他的对冲基金大幅亏损。霍尔不再挣扎,承认自己遭遇了原油商品领域最大的一次滑铁卢,宣布关闭基金。他绝望地告诉投资者,全球原油市场已经实质性恶化,由于欧佩克失去了完全控制市场的能力,以及新兴页岩油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50美元/桶的油价已经成为新常态。他一直坚信的原油需求增长理论被彻底摧毁,坚定的多头在现实的狠捶下变成了空头,长期思维的改变也让他摆脱了困境。
阿斯滕贝克关掉没多久,油价就突破了60美元大关,2019年4月冲破70美元,远远超出了霍尔50美元新常态的判断。霍尔戏称自己是在油价触底时退出了,不过并不后悔关闭了基金。使用别人的钱投资太有压力,这之后,他虽然有使用自有资金继续交易原油,但他和妻子已把主要心力放在经营霍尔艺术基金会上。此后,他几次接受采访都仍旧坚持遭遇滑铁卢后的看法:石油是一种落败的商品,从长远来看,它正走向灭亡。
今年,霍尔出面唱空油价,提出到2030年全球石油消费将持平甚至出现下滑。这种说法基于技术、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毕竟,如今太阳能和风能已经比煤炭便宜。而国际能源署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9》、欧佩克发布的《世界石油展望》报告也都表示全球原油需求将在未来10〜20年触顶,连沙特阿美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霍尔不再在原油市场呼风唤雨,封神传奇被打破,这也昭示着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正如他援引前沙特石油部长的名言:石器时代终结不是因为石头用完了,而石油时代也会在石油耗尽之前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