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

2022-10-31 16:04:00 2022年能源思考10月刊   作者: 陈迎,巢清尘 等  

作者:陈迎,巢清尘 等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3-01

纸张:胶板纸

装帧:平装

ISBN:9787511569530

序言:

2020年9月22日联合国大会上,中国郑重宣布“30·60”目标;

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重点任务;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实现“30-60”目标,事关地方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个人消费调整……

内容简介:

《碳达峰、碳中和100问》采用问答形式,是一部面向党员领导干部及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读物,旨在提高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更好推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从认识高度切入,明确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之后沿着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怎么做的逻辑展开。第二章介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和科学基础。读者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深入理解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性。第三章介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政策行动,强调需要社会经济全面转型,探讨各领域各部门如何转型,这种转型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第四章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强调每个人都可以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

陈迎,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第六次评估报告主要作者。获第十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11年)。

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领衔作者。长期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工作。

专家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陈迎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巢清尘副主任与人民日报出版社共同策划编写《碳达峰、碳中和100 问》,通过问答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明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些核心和关键问题,旨在面向全社会加强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我认为很有意义,非常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中心首任主任丁一汇: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基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考量,基于科学论证的国家战略需求。实现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都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全面、正确认识和理解该目标背后的科学知识、实施政策,将进一步坚定我国迈向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心。《碳达峰、碳中和100 问》编写专家来自该领域的权威机构,全书知识体系系统,解答通俗清晰,我强烈推荐大家阅读。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明确以来,中央为实现“30·60”目标提出了越来越具体的要求。各地区和行业也努力设定阶段性目标,加快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化应用并系统推进执行。同时,消费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也是重要方面。《碳达峰、碳中和100问》既介绍了政府政策,也介绍了行业措施,还关注了个人消费层面,反映了国际形势和发展趋势,但更多聚焦中国进展和行动路径。该书能提供全面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知识信息,我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此书。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和气溶胶,引起了地球气候的快速变化,给人类经济社会和自然系统带来巨大影响!中国政府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对地球可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得到各行各业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100 问》一书涵盖“达峰、中和”的目标意义、科学内涵、政策行动和公众参与等内容,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及应对的科学问题,采取切实政策行动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值得细读的佳作。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碳达峰 ,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