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正确追求、引导、应用新质生产力

2025-10-13 16:06:45 中国能源网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如同一股创新的激流,为行业,产业,企业创新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更是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它涵盖了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的广泛领域,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调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革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受到了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视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变革和生产关系重塑的基础,是引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根本动力。

然而,随着新质生产力概念的广泛传播,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在追求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可能会因为对概念的误解或过度炒作而引发公众的质疑和不满,甚至可能对自身形象和市场秩序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风险不仅关系到行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因此,对于新质生产力概念的舆情风险关注,避免潜在负面影响,确保新质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新质生产力确实以其颠覆性和原创性的特点,为传统生产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催生出众多新产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科技的应用往往带来市场的变革,但如果被错误使用,可能导致市场信号失真,资源配置不合理。

例如,新质生产力进入市场初期,可能打破原有的市场格局,引发行业内部的竞争失衡、市场份额重新分配以及上下游产业链重组问题,导致既有企业甚至行业的利益受损,从而产生负面舆情;企业盲目跟风导致产业发展出现认知及行为偏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对传统产业的否定,而是对其的深化和提升,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推动新旧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产业转型中忽视绿色化发展、盲目进行资源扩张,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进而引发舆论关注。

概念解读差异和信息安全担忧极易触发风险。由于多种行为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背道而驰,可能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引发次生风险。新质生产力概念落地、融入实践的过程中,行业对新概念的理解或解读存在差异导致各行各业在结合新质生产力进行宣传时,可能对其“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产生质疑,从而误解宣传行为是“蹭热点”,导致不当营销的风险发酵。

如今,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离不开海量数据的支撑,任何信息被数据量化呈现,加大了隐私泄露风险。在当今信息频繁遭泄露的时代,新技术在赢得普遍大众可信性方面难度较大,产业转型中极易触及大众敏感神经,引发质疑,进而触发风险。

此外,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对新劳动对象——数据要素的处理也会出现偏差,引发数据伦理等问题。对新劳动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数据,对数据信息应用处理不当导致数据泄露,触碰数据安全法律红线,造成舆情发酵。

在法律层面,目前法律条文还未完善到妥善解决新质生产力纠纷或矛盾。

总而言之,新质生产力不应成为行业新故事的概念包装,滥用新质生产力的论述让原本严肃的新论述搞得庸俗化、浅薄化,随意化。

应正确追求、引导、应用新质生产力。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有关领域聚集,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以有为治理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激发内生活力;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发展和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