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能源保障

2012-11-22 21:02:00 中国能源网

本期能源思考关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本期出版正值中共十八大闭幕,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战略,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毫无疑问在实现此发展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

自改革开放34年来,中国能源发展举世瞩目,电力装机从2002年的3.57亿千瓦增加到2011年底10.6亿千瓦,迅速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第一大电力装机国,但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以消耗世界能源20%而只产生了全球GDP10%,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2011年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6%、天然气超过24%,煤炭进口超过2.2亿吨(包括褐煤),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人生存环境堪忧,国际减排压力空前增加。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面临着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金融安全的严峻挑战,中国很难独善其身。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在节能减排领域作出了巨大努力,付出了沉重代价。2011年中国全部非化石能源利用量约为2.83亿吨标煤,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8.1%,这些成就为中国能源、粮食、环境安全作出了独特贡献。

但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专家说中国受到重金属污染土地超过1000万公顷(1.5亿亩),18亿亩耕地安全红线早已被突破。今年增加监测PM2.5,专家预测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合格率将从六成降低到二成,而PM2.5来源40%以上来自燃煤和机动车,环境、粮食安全面临巨大挑战。

这一挑战还来自中国迅速城镇化工业化,专家估计中国经济仍将以中高速增长直到2030年,预计到202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2亿吨标煤,城市生活污水增长约1.3倍、垃圾量将增长2倍。处理污水、废弃物、空气污染的投资将是天文数字,今后中国能源发展和节能投资,应考虑资源、环境这一宏观风险现实,保护好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国以消耗世界能源20%而只产生了全球GDP10%,既是不可持续发展,也是节能潜力巨大所在,但投资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应仔细算清能建设美丽中国需要能源保障源、资源要素和环境安全总账,才能保障投资安全。

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的窘境,在于设备、技术、原料、市场4方面过度依赖国外,面临欧美“双反”调查,风险极大。美国飓风灾害、印度、美加等地大停电也揭示了工业文明中潜在的重大风险问题,中国应引以为鉴。其实现代社会就是风险社会,德国人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86年,就将后现代社会诠释为风险社会,人类改造世界能力增强也增加了风险,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工业文明所制造的风险。人类社会充斥着组织化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牺牲品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西方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2007年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危机即是明证。而这一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而更深层的原因,应是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单位GDP能耗过大、代价过大造成风险过大。中国必须加大投资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风险防范意识必不可少。

回顾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渔猎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面临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气候变化等等严峻挑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保证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的能源政策白皮书提出:“中国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化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而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必须防范风险。

希望国人特别是能源界人士能认识到,中国目前也处于风险社会,必须有防范风险意识,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曹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