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核电发展应以安全为核心

2011-10-03 23:42:00 中国能源网

【编前语】日本核电事故引发了公众对中国核电战略的讨论,有人认为中国不应因噎废食,应继续大力发展核电,还有人认为中国核电建设 “大跃进”,应审慎调整,核电在新能源中所占比重不宜过大。【核电之争】正方观点:中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要想解决能源问题,唯一能工业化规模的只有核电。其他新能源转化效率低,而且也受到地域限制。

由此,全世界迎来了核电的复苏。在能源、资源紧缺的今天,和平利用核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从国家利益出发,大力发展第三代核电。

反方观点:核电建设应该慎之又慎我国核电建设“大跃进”,垄断企业、各地政府争抢蛋糕;核电建设只宣传其清洁能源的一面,忽略环保、安全问题;核安全监管存隐忧,核电项目一哄而上不正常。在核电项目从沿海到内陆(主要是长江流域)的大跃进下,核电建设应该慎之又慎。

日本的核泄漏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于核能发展的讨论,国外很多环保组织发动了抗议示威,反对政府发展核能。也有很多外国政府,比如德国,进一步向公众明确了他们逐步退出使用核能的决心,同样,我国政府也暂停了核能项目的审批。但是,将此解读为核电战略动摇,可能为时过早。

核电站的安全一直都是广大民众反核的主要理由,但是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核电已经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一些国家甚至核电占到电力资源的五成到八成以上。现在要说让各国放弃核电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全世界的核电站总能量确实也是人类的一个大威胁。

发展核电的理由除了缺电以外,还有两个理由就是核电是清洁能源,同时核电也是安全的能源生产方式。说核电是安全的,是因为核的危险很大,因此人们在建造核电站的时候,就给予了特别的安全保障,包括建造质量和核电反应堆模式。

但是,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核电事故也是不断出现,任何一个地方的一个小的核泄漏都能引起世界性的社会事件。而切尔诺贝利事故更是把世界性的反核浪潮推到了极点。这次日本核事故让我们又得到一次深刻的教训。

像这次的大地震和海啸,其凶猛之势,以目前的科学水平,恐怕哪个政府也没办法。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救灾,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现在的核电技术比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安全了,但是毕竟是核电站,要做到绝对安全才是,因此还要审慎推进。日本事故的教训不是日本的技术和管理出现问题,而是大自然的力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们的力量还是太渺小了。我们应当,也必须在日本核事故中汲取教训,反思核电站建设的计划,做到万无一失,如果当下还做不到,宁可停下来,也不要盲目追风。

3月17日,在朝日电视台的一个深度访谈节目中,日本学者广濑隆反驳了日本政府称不发展核能将不足以供给日本能源的说法,并称青森县的六所村集中了日本的核燃料,如果这次地震发生在六所村,那不就是仅仅日本完了,那将是切尔诺贝利的几百倍规模,后果不堪设想。日专家节目中称政府核电站必需论是谎言.但是,地震会不会在别的地方发生呢?别的地方的自然灾难会不会也有仙台这么大呢?甚至比这个还大呢?谁敢保证没有?没有人知道未来的灾难从哪个方向来?

因此我们不能不非常非常地重视这个问题。注意了一下,在日本311地震之后,我国有关部门的反应也够及时的。

环境保护部部长张力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日本因地震发生的核泄漏事件不会改变中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安排。这是在日本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9级大地震,12号刚刚通报核电站泄露事件之后,中国部长的立刻表态。

原能源局长张国宝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

秦山核电站总设计师欧阳予表示,“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核安全技术的日本此次遭遇的核危机,对中国的核安全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警示作用。”要用三代技术替代二代核电技术。但是,日本这次核泄漏对世界都是深刻教训,给中国的意义,就是让领导层冷静下来,核电还必须慢慢搞,大跃进不行!

在日本核泄漏危机引发的疑虑中,国务院宣布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传达了核电发展暂缓的信息。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昨天在一场对媒体的吹风会上说:“核电在中国的发展是必然的。”他说,中国不会改变核电发展大计。

针对媒体报道“中广核集团表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中广核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声明“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有网友认为太过于专业,完全超出人的理解范围。其实,只要解释一下,在日本这样的地震情况下,或者再多少的情况下,中国核电站是不是是安全的就可以了。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要求,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

要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站进行安全评估,存在隐患的要坚决整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要立即停止建设。通过全面细致的安全评估,切实排查安全隐患,采取相关措施,确保绝对安全。这个是正确决断,核电安全是绝对的,不是概率的,也不是像某人说的万年一遇。我相信,我国的核电施工质量是符合现有安全标准的,应该做的是针对日本核电站事故提高标准。大自然的破坏出乎意料。

据介绍,中国核电站门槛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核电站的选址均远离地质断裂带,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抗震标准、防洪标准等都做到了“高一级”设防。尽管如此,中国政府已经开始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决定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这个判断和决策太正确了。

3月12日,数万德国人走上街头,要求政府终结现有一切核电设施。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德国需要核能,至少在现阶段,核能必须充当其他可再生能源成熟前的“过渡技术”。日本核电站事件会促使各国更加重视核能设施的安全性。绿色和平组织认为日本正陷入核电危机,呼吁全球逐步放弃使用核电。

中国的核电站发展晚,采用的是新技术,有晚期安全优势。日本这组核电站是1950年代建造的,技术上相对落后。但是核电安全从来都是建造和发展的重中之重。从技术上讲核电是安全的清洁能源,日本核泄漏事件说明,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们的技术还是很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更加小心,更大的防范措施,更多地想些困难,想想危险时候的完全的应对办法。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