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暂停核准中国风电CDM项目
据BBC报导,美联社引述中国国务院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一位官员说,从今年7月份起,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中国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过程被中止。
不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约有50个风力发电项目被暂停核准,但CDM理事会主席德容格则称只有“数个”中国项目被暂停核准。
根据《金融时报》的一项分析,中国现已获得1.53亿碳信用额,价值超过10亿美元,几乎占CDM过去5年发放信用额总数的一半。每个单位的碳信用额目前市场交易价约为10-15美元。争议的焦点是中国风电项目是否具备获得碳信用额的“额外性”,即申请者证明如果没有外来资助就不能建设相关项目。
《金融时报》引述驻中国的咨询机构说,总部在波恩的CDM暂停核准中国风力发电项目的原因是它们担心中国政府故意降低风力发电补贴,以使这些项目具备申请碳信用额的资格。
外界对中国项目遵守CDM规则方面有怀疑,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政府目前重视中小型水电项目和风力发电,即使没有CDM资金,这些项目也能在政府资助下建成。
北京今年7月公布了风电价格表,引起CDM的注意。美联社说,中国政府调低部分地区的风电价格,有助于这些地区的风电项目获得碳信用额,也有利于项目吸引海外投资用于项目建设。
温家宝:哥本哈根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重要时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30日在第五届中欧工商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世界各国在哥本哈根表达的意愿和作出的承诺,必将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政府将以积极的建设性态度参加会议,衷心期待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温家宝说,回顾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只有不到10亿人口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全球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代价。《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我们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必须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转变现有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推动人类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温家宝表示,为了让人类的家园更美好,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这两个纲领性文件以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从此,绿色文明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和2007年确定的《巴厘路线图》,明确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全球逐步兴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浪潮。
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和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也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的巨大努力,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高度负责的精神。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实施更有效的政策来履行我们的承诺。
中国风电装机超2600万KW跃居世界第二
最新数据表明,2009年中国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超2600万千瓦,比去年翻番,并有望从世界第四跃居第二。
统计显示,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风电市场。2008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总量达到1220万千瓦,超越印度,仅次于美国、德国、西班牙。而今年,总容量预计可达2630万千瓦,增长215%,将领先于德国、西班牙,并达到美国去年2520万千瓦的水平。
据介绍,中国已提出“风电三峡”宏伟蓝图,建设六大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包括甘肃酒泉、新疆哈密、内蒙古东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北部及江苏沿海,其中最大一处基地的装机容量就达2000万千瓦。
此外,还将建设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国家发改委明确取消煤炭订货会
国家发改委12月15日下发《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从今年起不再召开合同汇总会,取而代之的是“网上汇总”。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煤炭产运需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煤炭价格继续实行市场定价,由供需双方企业协商确定,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等原则,进一步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竞争确定电价的机制。过渡期内,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发电企业消化煤价上涨比例,设置煤电联动最高上限,适当控制涨幅。
这份文件指出,我国将参考国际通行做法,尽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电煤市场价格指数,通过价格信息网络及时发布,为供需企业协商价格提供参考依据,引导生产和消费。同时,清理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取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轻煤炭企业负担。
在煤炭订货改革方面,《指导意见》提出,要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改革,鼓励供需双方签订长期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改变目前煤炭供需双方集中衔接的做法,由企业在规定时间自主选择适当方式,分散进行衔接。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都不得规定企业的衔接方式,不得强制企业集中衔接。
在有关煤炭运输能力分配方面,《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过渡期内,政府发布产运需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煤矿与用户衔接资源、协商价格、签订合同,形成供需之间的购销关系;煤矿与铁路局衔接落实铁路运力,形成矿路之间的托运承运关系,对需经港口中转部分,煤矿与港口衔接装卸、堆存等作业,形成矿港之间的委托被委托关系。
不过,发展改革委指出,供需企业之间衔接签订合同,是整个产运需衔接的中心环节,各方面都要做好服务、支持与配合工作。在《指导意见》发布衔接原则、政策和运力配置意向框架后30日内,供需企业要协商完成合同签订。
中石油再次中标伊拉克油田
伊拉克石油部长沙赫雷斯塔尼12月13日称,由中石油集团牵头的集团赢得开发巨型Halfaya(哈尔法亚)油田的交易,中石油集团在竞标集团中占据50%权益,法国道达尔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各持另外25%。这是中石油与BP在6月30日获得伊拉克鲁迈拉油田开发权后,再一次获得伊拉克油田开发权资格。
伊拉克此次第二轮招标包括了15个石油和天然气田项目,包括伊拉克南部的哈尔法亚巨型项目,以及数个小储量油田合并成的一个项目。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资产是马吉努油田和西古尔纳-2油田,这两个油田的探明储量都超过了120亿桶。其中马吉努油田的开发服务权由荷兰皇家壳牌(Shell)牵头的财团夺得。
在此轮对储量约为41亿桶的哈尔法亚油田的竞标中,中石油联合了法国道达尔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参与竞标,他们的对手是由意大利Eni、挪威ASA以及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组成的财团,最后中石油财团凭借1.4美元/桶和将产量从目前的3100桶/日提至53.5万桶/日成功中标。在第一轮对马吉努油田的竞标中,中石油联合法国道达尔参与,不过最后败于由荷兰皇家壳牌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组成的财团,双方各享有60%和40%的权益。
凭借两次中标的油田开发服务,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收入将大幅增长,对公司的业绩将产生积极影响。
据了解,中石油在鲁迈拉油田的开发服务公司中持股37%,鲁迈拉油田每桶原油的现金操作成本仅1-3美元,一旦该油田产量达到285万桶/天,中石油在鲁迈拉油田的每天收入将达210万美元。而按此计算,中石油在第二轮招标中中标的哈尔法亚油田上,每天的收入也将达到45万美元。凭借两次中标的油田开发服务,中石油在伊拉克的收入将超过250万美元/天。
中法最大清洁能源合资企业成立注册资本167亿
12月21日上午,广东台山核电站开工暨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与法国总理菲永共同出席。
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按70%和30%的比例投资设立,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控股,注册资本金167.4亿元人民币,是中法最大的清洁能源合资企业,也是目前国内电力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
经国家批准,作为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项目法人单位,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负责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资金筹措、建设、运营和管理。
据了解,台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采用欧洲先进压水堆技术(EPR)建设2台机组,单机容量为175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核电机组,两台机组将分别在2013年底和2014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2009年9月1日,台山核电站按计划开工,截至11月26日,核岛、常规岛和辅助设施的主体土建全面开工。
中海油与中石油分获委内瑞拉油田开采权
中石油、中海油在委内瑞拉石油领域的投资又有收获。12月22日,委内瑞拉有关方面分别与两大石油公司签署多个油田开发协议,中石油和中海油各获得了该国东部奥里诺科大型重油带的一个区块开发权。
中海油还与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下一步将加强在该地海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合作。此次,也是中海油首次进入委内瑞拉石油领域。
另外,委在石油领域的国有化拟增强对本国油气资源的控制力,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应该改变直接获得原油的传统投资方式,不谋求在与委国家石油公司合资中的控股地位反而对中国公司在委获得最大收益有利。
中哈天然气管道正式竣工12月12日,中亚天然气管道哈国段工程竣工庆典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出席了庆典仪式,对中哈天然气管道竣工表示热烈祝贺,并强调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切实落实好中哈天然气管道运营和保障工作。
中亚天然气管道于2008年7月正式开工,由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负责组织建设。管道途经土、乌、哈、中四国,其中哈国段管道西起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东至我国新疆霍尔果斯,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哈国境内单线全长约13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