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上,与会者建议以石油人民币在岸市场建设、石油金融战略体系构建为核心,打造中阿紧密双赢的金融合作关系,面向中东机构投资者设计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在宁夏率先推出,先行先试,使宁夏成为中阿石油金融合作特区。
石油人民币国际化更重要的是在在岸市场做大,同时也应该是发展在岸市场,使在岸市场定价进一步市场化,以及在更广泛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同时,更加稳定地发展在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影响离岸市场价格。石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并非一路坦途,中国需要在兼顾资本流入的同时理顺国际化进程,在岸人民币市场需要与离岸人民币市场一起共同发展。
金融分会的议程有三:一是有关“中阿合作金融”的前景和可行性方向,主要研讨在宁夏设立合作各种形式的中阿合作金融机构,如投资银行、合作银行等;向阿拉伯世界机构投资者设计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在宁夏率先推出,先行先试;设立中阿石油合作基金等。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与石油人民币在岸市场建设”,主要是在紧密双赢的中阿金融合作和能源合作的背景下,探讨中国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模式、在宁夏先行推出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可行性,以利于在中东和北非的人民币回流、扩大人民币在该地区的应用范围,最终实现石油贸易和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的可能。三是“中阿合作建设石油期货市场与中国能源安全”,如何用金融合作保障持续增长、不断增加的双边贸易规模,全球前两大贸易顺差国家和地区如何携手应对贬值的美元资产,石油最大进口国和出口地区之间,能否实现“人民币握手石油”共同平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等问题。
与会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石油贸易非美元化趋势逐步显现,未来在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结算前景看好。与会者认为,要最终实现石油贸易和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基础在于妥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中国银监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华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绪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赵小平,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单建保,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总监莫扶民,巴林财政部助理次大臣穆罕默德?苏来堤,巴林财政部项目司长塔哈?法基希等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功主持。
论坛特邀了国内多位金融界专家及国内知名商业银行高管作主旨演讲及探讨交流。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及各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关企业、新闻媒体记者等300余人参加了论坛。
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赵小平在论坛上作了致辞。他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同属发展中经济体,金融在中阿经贸合作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阿拉伯国家通过积极发展金融开放战略,深入推进金融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金融自由化、技术革新和市场参与”三大引擎作用,驱动阿拉伯国家金融快速发展。在中阿双方金融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中阿金融合作,共同面对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切实保障区域金融安全,增强双方金融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双方金融持续健康发展是新形势下中阿金融合作和发展的共同目标。近年来,宁夏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强化服务,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地方金融机构改革试点,推动金融、证券、保险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起了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2009年底,宁夏银行试点开办伊斯兰金融业务,为中阿金融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赵小平副主席还希望阿方能积极发挥穆斯林国家中长期投资优势,综合运用信贷、基金、租赁等金融服务手段,融入到宁夏乃至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和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民生公益事业等领域中来,促进中阿经济金融的大发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华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刘新华就“打造中阿金融合作平台,探索中国石油期货未来”等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演讲以不同的角度科学的分析了当前经济金融发展动向及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演讲主题鲜明、论述深刻、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对下一步把握宏观经济金融及资本市场形势,指导金融业、资本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中阿合作金融”议程由中国海油政策研究室宏观研究处处长管清友主持,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总监莫扶民、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台湾中东事务顾问所所长熊高贤及巴基斯坦联合银行中国首席代表Z a h i dH u s s a in就探讨国际金融形势以及中阿金融合作的前景、通过产融的紧密集合探求中国能源安全新路径进行了主旨演讲,并就能源金融化趋势的最新动态、多层次石油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国发展伊斯兰金融的机遇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答疑及互动交流。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议程由苏琦主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陈炳才、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单建保、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就以紧密双赢的中阿金融合作和能源合作为依托,在宁夏先行推出人民币在岸市场,以利于在中东和北非的人民币回流,实现石油贸易和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作了主旨演讲,并就人民币升值与能源进出口、石油人民币远景、石油外汇储备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答疑及互动交流。
“石油期货市场与能源安全”议程由期货业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教授常清主持,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新湖期货研究所副所长冯洁、中国海油政策研究室宏观研究处处长管清友、湘财祈年期货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及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化工部总监助理张宏民就推进中国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以期参与国际石油定价权,维护中国能源安全,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对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作了主旨演讲。并就构建多层次能源交易体系、能源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完善、能源与金融产业的协调发展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现场答疑及互动交流。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长李连仲在发言中说,我国有这么大量的外汇储备,应该用好外汇储备推进能源金融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在发言中提出,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石油期货交易平台,逐步形成自己的报价系统,积极融入全球石油以期货市场定价的体系,争取未来十年到二十年时间里逐步改变伦敦和纽约交易所垄断世界石油格局。
石油非美元化趋势显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能源则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基本的驱动力。自国际金融危机后,能源金融化趋势呈现更为迅猛势头。因此,本届中阿经贸论坛金融合作分会与能源分会不约而同聚焦于能源金融化问题上,而与金融契合程度最为明显的石油市场更是成为专家们所关注的“焦点中的焦点”。
“能源金融化大背景下,中阿经贸合作需要金融机构的深入参与。”中国工商银行公司业务总监莫扶民表示,“能源金融化确实有利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融通,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他透露,中国工商银行今年上半年在整个能源行业贷款余额达到6800亿元,占全部贷款余额13%。
莫扶民介绍,中阿经贸合作具有广阔前景,双方贸易额已经达到近2000亿美元,阿拉伯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第七大贸易伙伴,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实际投资超过100亿美元。而双方在合作基础上具有非常强的互补性,尤其在石油贸易方面,我国对石油存在很大的需求,阿拉伯国家则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持续高位已是不争事实。相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生产总量为2亿吨,进口总量为2.4亿吨,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为55%左右。而阿拉国家石油储量约占全世界储量的60%,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30%。
一方面,我国石油进口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美元主导的石油计价体系下,我国即便拥有庞大的石油需求却难以影响石油价格。“金融危机后,美元处于长期贬值趋势,成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副行长单建保如是认为。
“石油波动是美元现象,我国要建立石油期货交易所,就应该逐步寻找与其他国家石油交易结算货币的非美元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应该抓紧研究由于石油交易而产生的人民币结算,包括境外石油对象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如何进行人民币结算。
事实上,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陆续登场。而我国与他国签订的贷款换石油亦可算是寻求石油非美元化的一种尝试。
分析人士邱林此前曾表示,比起不稳定且具有排他性的美元主导体系,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更希望构建利用多种货币进行交易的互补性国际贸易体系。据统计,目前伊朗、澳大利亚、苏丹和哈萨克斯坦等非欧佩克国家原油产量占全球的60%,高于欧佩克国家的40%。同样,一些欧佩克国家也意识到从前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后果,它们也希望摆脱美国货币汇率和货币政策从属者的地位,以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种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据他介绍,目前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石油人民币”前景看好
“石油美元”在石油贸易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随着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断调整,其地位也在发生变化。
“‘石油美元’主要有4方面功能。”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介绍说,“石油美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被用来作为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石油交易的结算货币、石油输出国储备货币和石油输出国干预货币。“这四个功能在过去一直运行非常好,也为阿拉伯国家带来实际的好处。但是,现在看来,这4个功能都在发生变化。”他认为,美元现在已经不能够作为良好的计价单位反映石油市场供求和均衡价格,而且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导致美国项目利差上升并最终引发涉及欧美的全球经济危机。
“美元贬值短期有利增加石油收入,但是已经积累起来的‘石油美元’必然遭受大幅度减值。近年来,人民币在小范围用于国际石油结算,所以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结算具有良好的前景。”单建保分析说。
他认为,长期来看,积极推进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首先,石油贸易对人民币结算需求比较强烈,包括一些非欧佩克国家也试图摆脱美元汇率;其二,我国石油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高,具备石油进口大国的优势。
此外,一些产油国也愿意将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使用。其原因在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已经成为全球投资的“安全港”。逐步走向国际化并且具有升值预期的人民币,比美元受到欢迎。比如,中国和俄罗斯石油贸易已经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最有意愿与我国开展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国家除了俄罗斯之外,还有巴西、苏丹等。对此,单建保提议,中国应当抓住当前的机遇,下功夫把业务做大,争取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主动权。
中阿石油贸易应以人民币结算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需求国,并将成为石油进口依存度最高国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就已经超过54%。由于国际石油贸易是以美元来计价和结算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石油进口大国,随着对进口石油依存度的逐步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程度自然也越来越高。
阿拉伯国家石油出口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40%。在中阿双边贸易中,石油进口在中国进口贸易中所占比重非常高。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李连仲认为,我国应该利用我们的外汇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打造自己的石油期货平台,打造亚洲交易中心来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同时,要发展能源投资基金和能源银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也认为,应当利用外汇加强石油储备,并且把建立石油衍生品市场作为我国目前石油安全战略的核心。但也有嘉宾认为,由于存在价格管制和交易主体缺失等因素,能源期货市场的建设目前很难。
另外,多数与会嘉宾都在讨论应当发展中阿石油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中国光大银行副行长单建保提供的一个预测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可能会达到80%,他认为,中国的买方地位为石油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实现将创造有利条件,在具体操作上,他建议先从愿意接受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国家入手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说,中阿石油贸易应推进双边石油本币标价交易,建立中阿石油直接交易机制,他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阿双方直接签署双边或多变供求合同;签署双边长期投资和供货合同;阿方以石油投资中国市场;建立双边互联的区域性石油期货交易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峰表示,中国不但要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还应该在与OPEC的双边贸易中推动人民币同时成为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使人民币成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才能实实在在的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基于资源的人民币国际化,才是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我国在石油价格上的话语权,也是石油人民币的前提。
在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部分与会嘉宾认为,由于中阿贸易双方互补性较强,双边贸易总量近几年增速不断提高,在双边贸易过程中,以中阿金融合作和能源合作为依托,推出人民币在岸市场,以利于在中东和北非的人民币回流,实现石油贸易和投资结算的人民币化。
中国银行总行国际结算总经理程军说,中国今年进出口贸易额很可能会达到世界第一,这虽然给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继续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但中国金融市场还没有为人民币的全面国际化提供支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王庆也表示,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目前国际上持有人民币更多体现在储藏手段,汇率问题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一大重要因素。另外,他说,在各国的储备货币中,占比很大的一个币种是瑞士法郎,这是源于瑞士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他分析认为,发展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可能是建好国内的金融市场,尤其是建好国内的在岸市场,这样一来,人民币的国际化也顺理成章。
人民币国际化是前提
“关于推出石油人民币的问题,我认为不急于提‘石油人民币’的概念。”单建保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推动石油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基础,而不断加强人民币在石油结算中的地位,也将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对此,他建议,应加强人民币在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使在岸市场定价进一步市场化,进而具有影响市场的能力。同时,完善国内人民币回流机制,通过放宽回流领域,提高其对经济的贡献度,一方面放宽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限制,另外要逐步开放股票等境外市场。“但是,不管放宽直接投资还是开放金融市场,都要注意金融风险。通过投资总体控制防止热钱流入,不加大政府调控的难度。”单建保同时强调。
殷剑峰则表示,中国不但要推进石油进口的人民币结算,还应该在与欧佩克的双边贸易中推动人民币同时成为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使人民币成为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贸易中的计价结算货币,才能实实在在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基于资源的人民币国际化,才是真正的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利于我国在石油价格上的话语权,也是石油人民币的前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也表示,能源绑定往往成为国家崛起和本国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助推剂,从煤炭与英镑捆绑、石油与美元捆绑来看,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甚至关键货币,关键看在未来的能源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在未来货币格局演变中,与能源交易标的捆绑程度,将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