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煤炭
  • 综合
  • 张铁岗:从煤海走出来的河南院士

张铁岗:从煤海走出来的河南院士

2015-11-30 15:49:00 5e

简介:张铁岗,安全技术及工程专家、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1945年9月24日出生于河南省许昌县;1966年毕业于焦作矿业学院,1990年进修于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1969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历任采煤工、镏子工、掘砌工、放炮员、技术员,平煤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998年8月,被俄罗斯国家能源中心斯可琴斯基研究院授予博士学位;2001年荣获第十三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上获孙越琦能源大奖;2002年被国家聘为安全生产专家;200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6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张铁岗院士长期在一线致力于煤矿工程、科研与安全技术工作。为攻克瓦斯,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组组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防治瓦斯整体水平向前迈一大步,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所著《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技术》、《复杂、难采煤层的开采》、《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等书,已被生产、教学、设计、科研等部门广泛采用。主持改造老矿两座,设计延深及新建大矿六座,创建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任主任,为平煤成为全国产量效益特大型企业作出贡献。有十多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曾先后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创新“十佳”人才。并荣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02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

入选工程院院士

实现河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

2004年1月5日,对于河南人来说是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河南省实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零”的突破,来自平煤集团的总工程师张铁岗成为中国新增选的58名院士中的一员,这也是中国工程院唯一一名来自煤矿生产一线的院士。

张铁岗院士说,2003年的院士评选,他所申报的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的竞争极为激烈:航天动力、原子、水利、电力、石油、化工、煤炭等专业的申报者都在这一学部进行,而那年载人飞船上天、三峡大坝蓄水等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项目,其申报者无疑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取得答辩资格的20多人都是国内各行业的顶尖人物,但最后只有8人能够入选院士。

院士答辩的地点在北京京丰宾馆,70多位我国科学界的“泰斗”要面对面地对参加答辩的人员进行提问。当时57岁的张铁岗有饭后犯困的习惯,答辩那天,为了下午能够精力充沛,他中午有意不吃饭。其他答辩者答辩时都西装革履打领带,而张铁岗却刻意选择了带领的休闲毛衣;尽管他说的普通话很不错,他还是选择了地地道道的乡音——河南话。他说:“我是河南人,我就要说河南话,河南没出过工程院院士,我要给河南人争口气。”

面对大屏幕上的一道道问题和院士们的即兴提问,张铁岗都对答如流,而且回答得很有深度、很有力度,得到发问的资深院士们的一致认同和首肯,于是他顺利成功晋级,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从煤海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平煤集团公司百米井下摸爬滚打了30多年,曾历任技术员、工程师、矿设计室主任、副矿长、矿长、集团总调度室主任、平煤集团总工程师的张铁岗,没想到有一天国家工程院院士的头衔会戴在自己的头上,他十分珍惜和爱护这个“称号”。

煅就成瓦斯克星

做好安全这个煤企天字第一号大事

与煤矿打了40多年交道的张铁岗,深深体会到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第一号”大事,他深深感悟到:瓦斯存在于采矿活动的始终,既有静态特征,更具有千钧一发的动态特征。为此,瓦斯、煤与矿工“同处一室”的现状及工人身处“与魔共舞”的险境十分令人担忧……他认为:在煤炭企业诸多不安全因素中,最突出的就是瓦斯。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传统的防治措施已远远滞后于安全工作的需要。

瓦斯已成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而治理瓦斯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张铁岗总是以“瓦斯不治,矿无宁日”来警示、督促自己,下狠心要尽快煅就成瓦斯的克星。他沉入煤海,和煤与瓦斯打了40多年交道,干遍了井下所有的活,他当过采煤工、支架工、镏子工、掘进工、放炮员、技术员、总工程师……他拥有不可多得的丰富的井下一线实践经验,同时他又具有高深的相关理论基础,终于把自己煅就成全国闻名的“瓦斯克星”,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抢险救援专家。

对张铁岗来说,险情就是命令。1999年8月24日,宝丰县韩庄二矿瓦斯爆炸,张铁岗组织抢救,硬是从死亡线上拉回了26条生命。2002年的一个夜晚,张铁岗受国家安全监察局的委托,在家里用两部电话成功遥控指挥吉林省南山矿瓦斯爆炸抢险工作,12人获救,一时传为佳话。

2004年10月23日,张铁岗连夜从平顶山赶到了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事故现场。当他得知井下尚有87名遇难者时,张铁岗第一时间就冲到了抢险阵地最前沿。看图纸、查数据,了解案情、分析原因……“这是一起因瓦斯突出引起的特大爆炸事故。”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铁岗迅速推断出爆源点和人员伤亡位置。仅半个小时,张铁岗就拿出了一个全新的抢险搜救方案。排放瓦斯、恢复通风……12名遇难者找到了。此时的井下依然危险重重,冒顶、瓦斯突出、再次爆炸……随时都可能发生,然而他不假思索,亲自到井下实地勘察抢险路线,同救护队员一起,又找到了60多名遇难者。

迄今为止,张铁岗已参加省内外矿山重大事故的抢险指挥40余次,救出596人,其中从死亡线上救活159人。张铁岗说,作为一个老煤炭人,深知矿工在井下面临的种种危险,自己这样做,只希望能给矿工多一分安宁,让他们的亲人少一分伤悲。

挺起煤矿的脊梁

为我国煤炭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张铁岗始终坚信:我国的能源问题主要是煤炭发展问题,煤炭占全国一次性能源结构的70%;煤炭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煤矿安全问题,一半以上的矿井处于高瓦斯区或瓦斯突出区,近年80%以上的事故由瓦斯爆炸引起;而煤矿安全的根本出路则在于科技进步。

张铁岗认为:目前,要解决我国的能源问题,使煤炭事业得到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驱动,致力于煤矿工程与安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解决一系列煤矿生产与安全领域的重大技术问题,破解瓦斯治理这一世界难题。

为彻底解决瓦斯突出问题,1996年,张铁岗担任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并任课题组组长,负责组织全国科研院所的专家联合攻关。该项目荣获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瓦斯防突、分级、隔抑爆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防治瓦斯的整体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在翻阅大量国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中,张铁岗发现,这些事故多发生在上隅角,这里瓦斯容易聚集,而且采面瓦斯超限常常发生在晚上。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这是张铁岗要寻觅的。灵感如闪电划过。这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劳累了一天的张铁岗刚进家门,突然想起了什么,马上转身就走。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带上几名技术人员,下到平顶山十矿采煤工作面上进行观测。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测算出60%的瓦斯来自上隅角,而且上隅角自下而上20多米长段涌出量呈非线性分布,涌出量与分段装药放炮的数量成正比,同放炮间隔时间长短成反比,同时与夜班工序上隅角支架经常滞后也有关系。

掌握了瓦斯涌出规律后,下一步就是治理瓦斯的超限问题。以往不管是压入还是抽出瓦斯,使用的是电动风机,容易产生火花,导致瓦斯爆炸。如何用一种不带电的风机把瓦斯抽出来呢?带着这些问题,张铁岗设计出了“高压水射流风机”、“小型压风机”、“无火花风机”等,使上隅角的瓦斯治理获得了成功。以此为突破口,张铁岗逐渐摸索出一套制服瓦斯的有效方法,一次次地排除了瓦斯超限或突出等隐患事故。

1998年4月3日,在平顶山八矿的一个工作面,张铁岗发现衡量瓦斯突出的一个重要参数与规定的临界值相差甚远,但从工作面发生的动力现象看却有突出的危险。他命令放炮时工作人员都躲在1公里外的防突门外。随后,果然发生了瓦斯突出,39名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操作无一人伤亡。事故发生后,他冒着生命危险,再次进入事发区域进行观测,并总结出了保证预测准确及时的新方法,还完成了《高突矿井瓦斯地质图》的绘制工作。鉴于此,对国家煤与瓦斯《防突细则》,张铁岗大胆提出:规定指标只有参考价值,不同地区、不同煤层不能照搬。他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煤炭部门的认同,并形成文件下发全国执行。

收集数据、计算公式、积累经验、研究应用……张铁岗在降伏瓦斯恶魔的征程上取得了一个个突破:KY-300钻机、局部通风自动切换监控器、煤层快速瓦斯测定仪……一批批先进技术设备研制出来了,并投入生产;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无突出危险区,新的突出煤层分级方法提出来了,被写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张铁岗感慨地说:“作为一个老煤炭人,我亲身见证了祖国煤炭工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煤炭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装备技术水平和采掘机械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煤炭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胆略构建煤炭工业的现在与未来。”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张铁岗,煤炭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