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探索金融秘密

2016-03-31 17:25:0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秦京午  

金融是什么?它对经济发展作用如何?在2007年到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世界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当今世界,应当大力发展金融产业,还是应当加强监管、限制?在现今金融危机深化和世界经济低迷、贫富差距巨大到1%的人坐拥50%以上财富时,对金融评价可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莫衷一是,论点尖锐对立,还是讲述回顾一下金融历史,或许让读者有所启迪。

作者陈雨露,杨栋以时间为纲,以国家、人物、事件为目,围绕金融货币撰写了《世界是部金融史》一书,采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从古希腊、罗马讲起、直到法兰西、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等金融危机与克洛维、查理一世、摩根、索罗斯等等金融人物,并列举了六一农、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贷危机、通货膨胀等金融热点,展示了金融货币惊心动魄的史诗。

金融货币无疑代表着财富,有回报的投资融资则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而投资失误、产能过剩、金融泡沫、金融欺诈等等,往往造成社会财富巨大损失与经济、政治动荡甚至于爆发革命与战争。

两位作者长期从事金融教学科研,以通俗易懂语言,以“钱之初性本善”开篇,跳出纷繁深奥数理模型,以叙述光怪陆离的金融世界,指出人类自诞生起就在追求财富,但人类却又不仅仅为了财富而存在,因为,除了经济学所谓的"需求",还有"智慧",金融学不仅是经济学的分支,而是地理环境、技术、宗教甚至经济体制的总汇。今天所说的"金融"也绝不仅仅根源于当代,每一个金融事件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而追寻金融本质,解析历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历史背后隐藏着一种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金融发展最终并不以个人、民族、国家的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其内在发展的规律与密码,作者认为这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作者继2009年出版了中国金融史《金钱统治》后又再接再厉撰写出《世界是部金融史》。作者引用与庄子名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认定人类永远不可能忘情金融,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金融,也许是人类永远无法退出的江湖与宿命。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中,中国应当如何利用金融货币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中国金融安全,是一巨大挑战。

金融信贷起源于何时?

凡写历史,最大困难无疑在于庞大浩澣的海量资料的取舍。金融信贷起源于何时,历来存在争议。作者选择从古希腊为起点,值得商榷。

选择古希腊作为起点有所根据,英国历史学家T•G.威廉斯认为:希腊之所以能在商业国家中占有地位,并不是基于它的工业,而是基于其交易方法的先进。他们是以货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所有的企业事业都使用金属货币。用通货交赋税代替劳役,用货币工资作为劳动报酬,用货币交地租代替物品。希腊人首先发明了靠资本兴办大规模的农业、工业和殖民开垦。银行和保险机构已开始出现。言必称希腊是西欧中心主义的通病。

记录金融信贷故事是从有记载的历史开始的。按照世界文明史演进的时间顺序,有记载的文明史大致始于公元前3500年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苏美尔与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特别是古巴比伦时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年—公元前1750年在位),这部出土并被成功释读的经典法律记载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活动,也见证了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金融信贷业的辉煌。威廉斯认为古巴比伦的财富和奢侈超过任何一个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

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第一套系统的法律制度,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行经济活动准则,特别是为以完善的金融信贷条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帝国,内容从道德说教到法律惩罚,包括诬陷、盗窃抢劫、租地、实物租赁、商贸、商业高利贷、债务、寄存保管、婚姻、继承、收养、人身伤害、雇佣、奴隶地位等等,涉及面之广令后人惊叹。这也表明金融信贷很可能最早的诞生地是两河流域。而随后诞生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腓尼基人的海事保险制度萌芽,“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也早于古希腊罗马,或许正是因这种保险制度,腓尼基人还于公元前7世纪完成了从红海出发绕过好望角到达埃及尼罗河的壮举。这一壮举让公元1492年葡萄牙人最先绕过好望角一事成为笑料。

但从古希腊雅典、斯巴达和古罗马描述起步也有其道理,一是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有较完备的历史记录,二是在原始的奴隶制度社会的条件下,或以国有私有土地作抵押、或以债务人身作抵押既可获得投资本钱又可获得利息,但高利贷发展的后果,不仅普通自由民的土地、人身落入高利贷者的手中,增加、补充了奴隶数量,但却动摇了奴隶主统制基础:债奴制度使得大批自由生产者和小奴隶主都日益贫困并坠入奴隶地位,奴隶制的生产在高利贷与债奴制度过分发展下直接威胁到了奴隶制统治。古希腊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针对的是悲惨的债务奴隶六一农,借债者六分之五的收入成为债主的利息而自己只能六分之一,欠债为奴的公民一律恢复公民身份,因欠债被卖到外邦为奴的公民由城邦拨款赎回,因债务抵押而失去的土地物归原主,作者认为在没有使用暴力的情况下调和了各阶层,这值得商榷,事实应是调和了大小奴隶主与公民,并未解放奴隶。无独有偶百年后的公元前494年,罗马执政官颂法令:禁止债主扣押平民战士为奴隶。这源自部分公民集体辞职(用脚投票或惹不起躲得起),准备离开罗马另谋生路或开辟新天地。为留住公民保障国力,罗马设立了可否决元老院法律的保民官,随后元老院颁布法律: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作为贷款之抵押品。公元前451年,元老院与保民官创立了《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以债务为由将士兵沦为奴隶。

古罗马最早的法典《十二铜表法》中规定了资本的最高利率为10%,对高利贷要处以罚金,但利息由市场决定,这一法律效果值得怀疑。后世独裁者尼禄颁布了粮食限价令,这市场管制结果,罗马城大量撂荒土地,以务农为生的平民抛弃了土地。据记载,公元1世纪尼禄当政初期,罗马城郊的耕地价格愣是下降了接近1半。尼禄的补救政策离谱:为平民分配了免费粮食,以农补城。举办节日狂欢,取悦城市居民。当时,罗马城有一半时间在过节,,有5天的马戏+7天的戏剧+2天的宴会+2天的赛马,这就是后人总结为面包加马戏的罗马统治术,但用钱喂养的奴才不可能对自己的统治者有任何真正的感情(或共识)、(或以工代赈建共同价值观?),他们会逐渐认为自己这种福利本就应得,从而使得开支出现刚性。一旦统治者不能维持对他们的给养,很偶然的事情都会引发叛乱。公元68年,一个不能分配粮食的谣言引发了罗马城居民暴动,尼禄丧生于罗马城叛变,也终结了罗马帝国第一代王朝,凯撒家族的辉煌戛然而止。多个皇帝争夺,得胜的塞维鲁名言“要多给士兵发钱,其余的人可以不管”。这标志着金线金融登上了政治军事舞台。金钱与刀剑结合成了统治关键。“谁能靠其财产的利息组建并供养一个军团,谁才能称得上是富有。”

但问题是钱从何来?独裁者发问:如何才能抢劫老百姓?抢劫的第一个境界,是高税收。第二个境界,是罚没。第三个境界,是超级货币贬值。但最终会引发政治暴乱造成周而复始的改朝换代。但历史学家说,罗马三次统治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即罗马法系又称大陆法系,以公元212年颁布公民法吸收外邦人为公民建立公民国家并深深影响了后世。

君士坦丁大帝以铸造货币、垄断所有商业和手工业、重税掠夺公民财富。但发展到极端,金属币的含金量已经不足君士坦丁时代的1/100,帝国货币再也不能支持耀眼的铁骑,甚至多数地区再次出现以货易货。超级通货膨胀,表明帝国已经失去了统治能力,甚至就连掠夺财富的能力也不存在了。国家货币对内丧失信誉,也就失去了统治基础。雇佣军“蛮族”军事首领趁机夺取了领导权,西欧坠入中世纪黑暗。这揭示了真理:最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社会认知和日常道德就是历史,只有统治者被最普通的人接纳才能持续自己的统治,只有民族文明底蕴才能决定历史走向。

克洛维(公元465~511年)公元481年统一了法兰克各部,在塞纳河流域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缔造了西欧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日尔曼王朝——“墨洛温王朝”,直至751年西欧始终被克洛维的子孙统治。作者认为,真实的克洛维对欧洲金融乃至经济的贡献仍然是巨大的,只是表现形式并非货币而是领土封建制。他不断把征服的土地、农民分封给廷臣、将军和亲属,这些人统称领主。领主在领地内拥有司法、行政、军事、税收等权力。国王-领主-骑士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领主和附庸分别承担责任和义务,领主要负责在战争中保护附庸,附庸必须为领主提供兵役和助金。

查理曼(公元742~814)“查理大帝”把领土扩张到西欧全境,在位45年,55次对外征战,法兰克王国成为一个东起易北河,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濒北海,南临地中海的王国,占有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几乎囊括了当年的西罗马帝国版图。王国后来一分为三,却无法抵御北欧海盗,793年到公元10世纪维京海盗劫掠范围从西北欧洲直到北美洲,有人统计北欧海盗总共从西欧拿走了270000磅白银、600磅黄金。在货币极其匮乏的中世纪,绝对是个令人咋舌的数字,海盗墓中最常见的陪葬品有两样:天平与剑。巨额财富为海盗带来了原始商业资本,商人也早就看中了他们腰包里鼓鼓的银子。9世纪末期,北欧斯堪纳维亚已经从一个蛮荒之地变成了繁荣的商业区,北欧海盗开始了自己的经商之旅。10世纪末期,北欧商人的足迹已经踏遍波罗的海、北非甚至印度。有人认为九次十字军东征造就了世界第一代金融枭雄——圣殿骑士,百年英法战争结束了英法两国强势王权,缔造了西欧独一无二的金融市场。手艺人缔造了城镇,英国国王亨利宣布:任何人在城镇生活一年零一天之后,自动与领主脱离关系;法王菲利普二世直接向城市颁发特许状,免除市民对领主的义务,宣称国王是城镇的保护者(王室直属领地之外)。自由手艺人和城镇化让西欧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纪。商人资本和工人阶层出现,为封建领主制掘好了坟墓。

作者认为,西欧强盛之源在于1215年国王与领主签署的《大宪章》,对王权形成了永久性限制,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财产私有权;不经法律审判,不得逮捕和任意囚禁任何人;不经贵族同意,不得征税。从此,王在法下。而不是朕即法律与言出法随。英法持续116年的战争隐藏着一个秘密:两国筹资借贷能力决定战争胜负,特别是法国雅克.库尔以被占领土为抵押从地中海国家商人中借贷从而导致法国最终获得胜利,但事后法国囚禁了雅克.库尔,并没收了他所有财产,利剑(权力)战胜了金融家(钱)。

1492年哥伦布海洋探险发现美洲,导致美洲土著居民几近灭绝和大批金银被劫掠到西班牙葡萄牙,据史学家估计,16世纪末期西班牙的金银数量已经占到全世界的83%。

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向了浩瀚的大西洋。西欧主要河流基本都在联省(大约相当于今日荷兰)附近出海,那里是通向北海、波罗的海、地中海的必经要道。地理大发现后,荷兰城市尼德兰、安特卫普、根特、布鲁日成为无可替代的贸易中心。独立前夕,联省已经控制了波罗的海75%的运输业,商业水手总和超过了西班牙(不含联省)、英国和法国的总和。

联省5位公爵发明了一种新的交易方式——标准化的交易所。交易所里陈列着很多商品的样品,交易所提供商品净价、交易时间、地点、付款方式。一旦达成协议,小商人可以按照交易所提供的贸易清单在指定地点向主顾提供商品,当然,您的商品要按照交易所定下的规矩来。

1609年,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成立,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也是第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在交易所演进过程中,联省终于孕育了经济史上的里程碑,自此,金融业才真正在西欧发轫。

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在联省共和国诞生,阿姆斯特丹银行的银行券成为全欧流行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成为最受商人欢迎的支付方式,欧洲第一次出现纸币。

1640年,阿姆斯特丹成为世界重金属贸易中心,此后,阿姆斯特丹银行成为国际汇率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荷兰银行业重蹈富格尔家族覆辙。随着财富积聚,荷兰银行业也将信贷重点转向各国王室,毕竟长期信贷带来的利益实在是太诱人了:可以一劳永逸解决资金去处、分享权力带来的战争、获得各国政府保护……,真可谓一举多得。

17世纪,阿姆斯特丹金融产业几乎专司对王室贷款。终于不期迎来了1756至1763年史称欧洲七年战争,这一战争蔓延到了北美、非洲、亚洲,战争的巨大耗费,导致荷兰发生了无可挽回的危机。

七年之战几乎涉及欧洲所有王室,战场更是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甚至菲律宾。阿姆斯特丹的货币发行地位赋予了它创造货币的功能,7年内,国内金融业向各国贷款已经超过了国内现金(金银)15倍。对拥有世界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这样规模的信用创造绝对是灾难性的:一旦某家银行不能兑现实物货币,厄运就会降临银行业,甚至整个世界。

1763年,战争结束的时候,阿姆斯特丹银行业没有获得丰厚的利息回报,而是一批银行被挤兑,当年,43家银行破产。从此,阿姆斯特丹金融地位让位于伦敦,荷兰也失去了争霸世界最后的资本。其实七年战争表面上的胜者英国,终因战争中债台高筑而在战后为偿债而不断巧立名目收税,最终激怒了北美洲殖民地导致美国独立战争导致美国独立,法国也因战争债台高筑成为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诱因之一。

在荷兰“全民郁金香运动”中,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现在耳熟能详的“看多”、“看空”、“期权”、“期货”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由荷兰人创造出来的。1635至1636年,荷兰郁金香合同价格的上涨幅度是5900%。

1637年2月4日不期而至,在此之前交易都非常顺利。当天,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价格暴跌。一周之内郁金香跌落到农贸市场上洋葱的价格,几天内郁金香的价格跌至最高位的0.005%……这一金融泡沫破灭震惊了荷兰和西欧。随后法国发生密西西比泡沫、英国爆发南海公司泡沫。后一事件导致英国科学大师牛顿写下名言: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据说他在此次灾难中损失惨重。在一次次泡沫破灭,各国制订了一系列金融证券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但却在更新更多的所谓金融创新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演,作者认为这与多数人贪婪本性相关。特别是,证券市场的灵魂,是“公开、公平、公正”,股份制是在人类文明基础上诞生的现代经济制度,至今没有任何一种组织框架能比她显现出更强的生命力。如果失去了“公开、公平、公正”,非但证券市场,连股份制公司都不可能存在。既然有内幕信息,那投资者就永远无法战胜内幕消息交易者。也正因为如此,内幕消息交易者站在一个不公平的起点与普通投资者竞争。从那个时候起,禁止内部人交易就成为证券市场惯例,因为,这会毁掉股份制的灵魂。

欧洲7年战争的后果是各国倒台高筑,英国为还债多次增加北美殖民地税收而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战后美国1791年设立美利坚合众国银行,1792年3月24名经纪人在纽约签订梧桐树协议组成证券交易联盟从而放生了纽约交易所。1811年银行特许到期关闭,1816年创办第二银行,1836年关闭。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于1819年创建的美国历史上首个独立于教会的高校创办弗吉尼亚大学,并留下名言:“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指望在无知中获得自由,过去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1790年美国颁布专利法以实现美国宪法规定的“为促进科学和使用技艺的普及,应给予发明人和作家的著作一定期限的专利保障。”“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的火焰之上。”创新激励下,电报诞生,莫尔斯1844年发出内容为“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电报、无线电让信息瞬间传播到全世界,“市场的边界不超过信息能够及时到达的范围。”“最好的价格出自最大的市场。”这让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保障了华尔街发展与美国经济发展。美国后来居上,华尔街、美联储、风险投资家们各领风骚,1830年美国铁路诞生,组建铁路公司催生了铁路公司股票和新的融资投资方式,风险投资更是使美国跻身世界创新中心和新产业革命中心。也成为世界金融创新中心,但过多金融创新特别是衍生品泛滥成为金融海啸的原因之一。1914年美国通过《联邦储备法》并成立了美联储。1929年世界危机中美国累计破产工商企业14万家、银行1万家,失业率高达32%。美国随后于1933年通过了《证券法》,次年通过《证券交易法》并成立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保障证券交易者权益。在二战中又通过《租借法案》向各反法西斯盟国提供了600亿美元援助,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即联合国代币金融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1972年这一体系崩溃,美国又通过石油与美元挂钩保障了贷币霸权,以至于作者认为,二战后的冷战实为金融战!此外美国鼓励沙特扩大原油生产使得国际原油价格一度从每桶30美元下降到12美元,加上其它原因苏联解体。同时索罗斯利用基金和部分国家弱点,1992年狙击英磅、1997年狙击泰铢促成亚洲金融危机,获利匪浅而多国造成巨大伤害,其中印度尼西亚建筑业萎缩了27%、制造业萎缩了18.6%、金融业萎缩了11%,人均GDP从浅浅的实木阿胶的1086美元下跌到了436美元。这也让各国看到了金融风险。而美国金融界所谓创新即金融衍生品中的次贷与担保债券凭证(CDO),但最终而致的次贷违约让贝尔斯登、房地美、房利美直到雷曼等等金融巨头倒下形成了金融海啸,2010年7月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于7月15日在参议院获得通过,该法案致力于保护消费者、解决金融业系统性风险等问题,旨在避免2008年的金融危机重演。美国总统称,这项改革代表着美国历史上最强有力的消费者金融保护,这些保护性措施将由一家新的消费者保护机构来执行,该机构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照料个人消费者,而不是大型银行、贷款商或投资银行。

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强势地位,各国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与金融体系安全,波兰学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提出,最好既不要有赤字,也不要有外债,以避免暴露于这种投机的债务博弈中。明智的解决办法就是外债规模,同时也减少外汇储备,还可以征收托宾税藉此减少纯粹投机性交易。但只有上世纪90年代的智利实施过这一税收,近日中国也有人提出实施托宾税,以抑制投机资本。

市场竞争需要超越对手的实力,最大的长期获利方式就是创新!无论是生产工具还是政治体制,西欧、北美都沿着这个轨迹前进,最终达到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描述的: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了社会的第一杠杆,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或许可以类推为:市场代替了权力。苏联东欧剧变后,绝大多数国家从计划经济(管制)向市场经济(自由)艰难转型,而中国早在此前就开始改革开放并逐步融入世界市场体系,但世界金融危机也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中国金融安全。

在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世界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时,有位经济学家指出,一个国家或地方不保护投资者、储蓄者和消费者利益是没有希望的。市场需要仲裁,也需要制定规则。

新中国成立之后,独立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金融体系得以确立。这一现代的金融体系,历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经济过渡时期、三年大跃进和五年调整时期以及文革时期的波折与考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迎来了金融业全面持续发展的新时期。从中央银行的确立,到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分设;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到证券市场的运营;从拆借市场的兴起,到期货市场的发育;从贷款规模的取消,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从中国金融机构走向世界,到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国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2007年8月由于美国次级贷款问题引发的信贷危机,冲击了西欧北美等等经济核心地区并蔓延到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遭受重创。这场席卷全球的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金融危机,至今仍未停息,金融海啸对世多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已经全面显现,这对于中国迅速发展的金融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已将借款净额削减至7930亿美元,仅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可风中国已重视金融安全问题,去杠杆已成为当今国策之一。如何在这个金融局势动荡的年代里,使中国的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得到发展?如何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如何使中国的金融体系在一个开放的背景下步入一个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如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回顾各国金融发展历史和教训,无疑是一种防范金融风险的方式。

近年来各国为应付危机,日本、欧盟等等多国已实行负利率,中国近来CPI上涨率已超过一年期固定存款利率也是实际负利率,这给未来经济意味着巨大挑战,因为负利率必然引起分配不公、投机与资产泡沫、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最终威胁并损害实体经济。这对中国金融安全和国家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很多国家都在实行负利率,也是金融界一巨大研究课题。在应对金融危机保障金融安全的前,重温以往金融史,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参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金融,世界是部金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