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美气候变化特使:中美气候对话极具建设性

2010-05-31 08:43:09 财新网

26日,到访中国的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托德·斯特恩(Todd Stern)说,中美两国本次在气候方面的对话虽并未涉及新领域,但与中方官员的会谈“极具建设性”。

斯特恩是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方代表团的高层成员之一,他在为期两天的对话期间,会见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

“我认为我们现在谈论的仍旧是之前讨论过的问题,并没有涉及新的领域。”他说,“但是这次对话是有益的。”

斯特恩多次强调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合作的重要性——中美两国的碳排放量之和超过全球排放量的三分之一,如果没有中美两国的合作,任何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协议都不可能有效实施。“中美正在努力克服差异,架起推全球协定的桥梁。”他说。

斯特恩还表示,对实现发达国家在《哥本哈根协议》中的承诺有信心。尽管未必能在墨西哥坎昆会议前完成款项的筹集,但欧洲、日本和美国都正在努力。该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10至2012年间提供300亿美元,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后哥本哈根时代,中国和美国研究气候变化议题的科学家和政府决策者们似乎慢慢走出了“气候邮件门”的影响,重拾应对气候变化学说的“减缓”和“适应”理论。斯特恩也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说:“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人们认为发达国家是拿气候变化当作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借口,这是错误的,因为全球变暖是有科学理据的。”

美国总统科技政策顾问、白宫气候变化政策委员会主任约翰·霍尔德伦(John Holdren),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中,证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频发的事实存在,重申全球气温上升幅度不得多于两摄氏度的目标。目前,全世界在不同谈判框架下的谈判都是基于这个“两摄氏度”的预测进行的。

但对于气候变化特使来说,做出决策不仅仅是需要依赖科学家的调研和实证分析,这更是一个政治考量的过程。托德说:“约翰的数据给了我们科学的理据,但是我们还是要把科学和现实结合起来,考量双重因素。”他说,目前有关气候变化的法案正在国会讨论,美国出台新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需要面临国会方面的挑战,总统了解气候立法的重要性,我们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他还提到一项具体的经济计划,即美国政府积极推动的新型动力汽车的科技开发计划。

提到中美之间差异化的合作,他说,美国需要面临国会的挑战,但是中国却能够直接采取措施,所以双方所擅长的领域是不同的。中国比较缺乏新技术,中美之间可以在技术方面开展更多的合作。中国在跟踪措施的实施,贯彻执行减排目标方面要加强,但这不仅仅是中国单方面的问题,美国、韩国和德国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目前,美国参院版气候法案在国会受阻。上个月,法案起草者之一的共和党议员格林厄姆由于共和党提出重写移民法案而愤慨表示不再支持气候法案,立法草案也被推迟公布,霍尔德伦说:“对于今年推出气候法案,我并不感到乐观。”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几天,英国东英吉利大学泄露出来的邮件显示,该校气候研究所主任菲尔·琼斯与其同事在研究中选择性地使用了支持气候升高的数据。这些邮件引起了人们对于气候变暖的质疑。对此,与会的科学家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约翰说,“邮件门”影响广泛,但是我们应该正视现在的问题,一项预测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怀疑,但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来辨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丁一汇说:“全球气候升温的趋势是确实存在的,即使在全球减排行动采取之后,现代的气候变暖也不会停止或逆转,只能减缓变化的速度,以允许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将来的气候变化和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丁院士提醒大家要做好防御大灾的各种准备。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候 中美 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