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纠结的气价

2010-07-02 15:04:40 中国能源网   作者: 代松阳  

5月31日,发改委发布通知,除成品油价按成品油定价机制跟随三地原油变化率窗口下调外,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每千立方米提高了230元。

气价突然上调,多少有些意外,这也被媒体广泛解读为天然气价改启动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第一步。

天然气价格改革,主旨和框架其实十分宏大。改革的核心目的其实是理顺早期天然气市场发展中累积的许多结构性问题,价格改革只是一味引药,手术刀则应该动在市场机制上。

在最近召开的BP2010年能源统计内部研讨会上,业界专家对中国天然气市场未来发展,形成了很多良性共识,涵盖价格、立法、监管、竞争开放、反垄断等诸多层面。

但单就中国气价是高还是低方面,仍然见仁见智。

一方观点认为,天然气作为未来清洁能源,其环保特点明显没有反映在价格上,国际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原油价格的60%左右,而我国天然气气价格仅相当于等热原油价格的25%。气价的明显偏低,已经影响到了天然气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由于天然气勘探开发成本昂贵,但气价却被人为压制在低水平,上游企业基本处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损状态,没有大规模采气的利润推动力,中国天然气市场规模也就无法发展。供需关系也就无法很好对接。

此方观点也就认为,调高气价也就成了天然气市场所有改革的先行决定要素。

而另一方观点则认为,中国气价并不低。拿其他国家气价与中国对比,除了日本等绝对进口国气价明显较高之外,中国气价则是实实在在的超过了美国和欧洲这些天然气市场发展迅速的大国。而欧洲天然气市场大发展的阶段,正是气价较低的阶段。

中国天然气市场大发展的未来根本不在居民用气,而在工业优质用户。在此方专家看来,居民用气有增长极限,全国所有人口都使用天然气,也只有800亿立方米的市场空间,而且这部分用户具有很大的季节性峰谷差异,天然气调峰能力要求很高。而在当下中国天然气市场用户中,天然气发电、化工等工业用户占据天然气使用总量的大半河山,而且这部分优质用户对气价反映十分敏感,如果气价不断上调,对工业优质用户的打击也将是致命的。

一如本次上调气价之后,云天化、盐湖钾肥等气头化肥无法承受成本高企,纷纷尝试“气转煤”,这种强制性挤出一旦大量发生,对天然气市场的未来打击是毁灭性的。

两方观点都有各自道理。笔者认为分歧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双方所考虑的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支持气价上涨的观点主要从上游勘探开发这一源头考虑,而不支持气价上涨的则从终端用户角度考虑。这也表明,气价高低对于产业链不同区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而从发改委的政策表现看,未来气价继续上调几乎已成定局。对于中石油中石化上游勘探的垄断企业来说,这是天大的利好。而对于终端用户,不管是居民用户还是工业用户,尤其工业用户,打击十分巨大。

如果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没有理由比石油、甚至煤炭还便宜,因此气价上调,合情合理。但气价上调势必影响到终端用户的用气感受,一旦产生实质性影响,油企当气头化肥之类的工业用户无法承受成本转嫁之痛而“舍气投煤”,这等于是一种变相激励煤炭的使用量。

因此,当气价上调再所难免的时候,需要分清楚不同用户的承受能力。工业用户不同于居民用户,他们对气价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在气价上调过程中有必要区别对待两种不同的用户需求。宁可大幅提高居民用气价格,也不可大幅提高工业用气价格来打击工业用气的积极性。

而在居民用气价格一旦大幅提升时,可能有人会担心在CPI不断攀升情况下,气价大幅上涨,会有碍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笔者认为,这完全陷入狭隘主义。

气价之所以上调,是在为此前政府定价的旧有机制还债,是必须推进的改革方向。绝不能被当下通货膨胀预期所阻碍。而相比于气价改革这一利国利民的长远国策,再看看当下极度混乱污浊的房地产暴利掠夺场,是不是房价应该主动降一降来对冲一下气价上涨的通胀风险了??气价上调25%之于房价下降25%,哪一个更能对CPI和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哪一个更能吸引老百姓敏感的目光?

 




【中国能源网独家稿件声明】 凡注明 “中国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未经中国能源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气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