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双碳”一周年,朱共山看到了4大变化……

2021-09-24 08:54:46 能源严究院   作者: 严凯  

碳经济时代已经呼啸而来!

“30-60目标提出一周年来,我们再来理解这句话,感受更加深刻。因为碳经济时代已经呼啸而来。”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说。

9月23日,朱共山参加了由《证券日报》举办的2021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他看来,随着“双碳双控”力度的不断加强,我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从此成为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实现30-60目标,能源行业打响了一场向低碳化、清洁化进军的“攻坚战”。

“往大处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集体开启零碳未来;往小处说,碳减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打开手机,通过一个碳排放计算工具,就能大概计算出日常的碳足迹。”朱共山说。

在碳中和背景下,他认为,“双碳目标”催生“双碳经济”,“碳”既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重要的资产要素。碳资产将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之一。

作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企业,在经历过转型升级的阵痛后,协鑫集团开始在“碳经济”领域发力。

早在2015年,协鑫就成立了碳资产公司。8月底,该公司还完成了全集团内部碳资产的核查。

“在满足履约的前提下,可以将碳资产盈余配额对外出售,剩余配额作为重要资源储备。在碳资产融资业务方面,也成功实现了首单突破。”朱共山说。

此外,协鑫集团还正式进军氢能产业。他认为,2025年前,中国60%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在0.13元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可控制在0.15元左右,储能度电成本将在0.2元以下,足以推动光伏制氢成本降至每立方1元,大规模低成本制备绿氢将成为可能。

“‘硅-光-氢’新组合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通过光伏制备绿氢,实现源头减碳化、过程清洁化、下游工业应用端脱碳化。”朱共山说。

7月底,协鑫正式发布“蓝绿同行”的氢能源发展战略,并与中建投、建银国际共同发起设立氢能源基金。

未来,协鑫还将与西门子、中船派瑞氢能、国家电投等上下游企业联手,到2050年规划建设40万吨绿氢的生产和供应、3大研发基地、6大产业基地,及100座综合能源站,同时规划建设协鑫绿氢科技产业基地,以及绿氢产业走廊。

“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根本,由金融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进程,它也同时也将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全新变化。”朱共山在当天的发言中称。

在他看来,这种“全新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企业评价方式的改变;倒逼产业实现深度脱碳;低碳和净零排放技术与绿色发展模式将会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绿色低碳金融和资本将极大地赋能碳中和。

以下是朱共山发言节录:

谈到双碳目标,大家基本上都会提到这句话,“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30·60目标提出一周年来,我们再来理解这句话,感受更加深刻。因为碳经济时代已经呼啸而来,随着“双碳双控”力度的不断加强,我们的生产生活模式正悄然发生改变。

往大处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集体开启零碳未来;往小处说,碳减排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现在我们打开手机,通过一个碳排放计算工具,就能大概计算出日常的碳足迹。

比如我昨天晚上乘坐飞机从苏州赶到北京,来到这个会场,全过程衣、食、住、行、用所产生的碳足迹,全部是数据化、可追溯的。

同样,一个企业,或者一个生产过程,你的能耗是多少,能效又是多少,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如何,在“双碳目标”背景之下,都需要以数据的形式,进行量化和控制。

最近,国家发改委专门下发了“双碳双控”的文件,指出能耗双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关键支撑。我个人一直认为,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文章,首先需要我们面向未来,统筹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两本账。

这其实是一个站在保护地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重新进行“价值发现”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证券日报》今天论坛的主题——“碳中和”征程中,科技创新指引价值发现,非常的深刻。

结合今天的主题,我总结了几句话,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根本,由金融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进程,它也同时也将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全新变化。

首先,碳中和进程将带来企业评价方式的改变,重塑企业的根本竞争力。企业作为承载并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群体,将是这场全社会减碳运动中的主力军。

“双碳目标”背景之下,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一去不复返。“两高”项目得到遏制,能耗指标日趋收紧,企业不再单纯以经济规模和财富指标来进行评价,而是以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也就是“碳生产力”论英雄。

企业必须要制定清晰的“双碳”行动方案并付诸行动,将碳成本纳入生产决策考虑,考虑如何用更少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产生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加强碳排放信息的披露。

今年的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上,协鑫集团有幸获得“中国能源企业低碳发展贡献力”第三名。下一步,提升“碳生产力”,打造绿色低碳先锋企业,也是我们重点努力的方向。

其次,碳中和进程将倒逼产业实现深度脱碳,拥抱绿色低碳转型。我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在不到10年内实现碳达峰,再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

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未来,清洁主导、电为中心、互联互通的现代能源体系将在碳中和进程中扮演重要作用。

国家同时提出,“到2030年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接下来,电力系统将更多地以风电、光伏为主导增量,源网荷储一体化和风光储充氢多能互补将成为标准配置,储能产业迎来万亿级市场的商业爆发拐点,以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

现在,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的材料革命带动中下游的制造革命和应用革命,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彻底不需要国家补贴,成功实现平价上网,快速走向低价时代。

未来的光伏发电55%主要用于制氢。技术进步推动未来五年内中国60%地区的光伏电价、风电基本上都可以达到一度电1毛5左右,储能达到一度电2毛钱左右或者更低。

光伏制氢也就是绿氢,将突破每立方1块钱的重要关口,迎来大规模发展。中国西部的沙漠也将变为聚宝盆,用于光伏发电、治沙、制氢。再通过特高压大通道和“氢气大走廊”,实现跨地域输送,以电代煤,以氢代气进行应用。

西北地区如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将会在戈壁滩附近出现更多的风光储氢零碳产业集群,以绿电产业园的形式,集聚零碳经济链条产业,上游的绿色能源供给侧企业,将会成为产业链的“链主”。

同时,由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重卡)、充换电站、电池梯级利用组成的移动能源生态链系统,将呈现爆发性增长。

第三,科技是推动碳中和进程的根本力量,低碳和净零排放技术与绿色发展模式,将会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以协鑫的颗粒硅技术为例,该技术是典型的碳中和引领性迭代技术,可以将多晶硅电耗由原来协鑫推出的西门子改良法的60Kwh/Kg降低到约15Kwh/Kg,综合电耗降低70%。

同时,该技术拿到了国内首张同领域的碳足迹“身份证”,鉴定数值仅为20.74,较棒状硅碳足迹数值72.10,下降71%,全面刷新记录。组件碳足迹表现低于棒状硅产品34%,同时还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30%,占地、人力、水耗、氢耗等也大幅度降低。

光伏上游制造环节占据了光伏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80%到95%,仅颗粒硅一项,协鑫就可以带动光伏发电全生命周期再次实现至少80%的碳减排,并且带动光伏发电实现了从源头开始,全过程、全周期的深度脱碳和清洁生产应用。

技术迭代和模式创新大力推动减污降碳,碳中和进程中,技术为魂、创新为本,“低碳/零碳科技”是核心,“碳指标”是检阅手段,低碳技术将从供给侧走向应用端,直接触达C端,在工业、交通、建筑、ICT等多个领域得到体现。

最后一点,就是绿色低碳金融和资本将极大地赋能碳中和,引导资本要素向绿色低碳产业大规模流动。

据多个机构初步测算,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到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到7.5万亿元人民币,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

截至目前,国内投向绿色环保、清洁技术和新能源方向的绿色产业基金超1000支,仅今年上半年,全国就设立了50多支绿色基金,且多数为百亿级基金。

协鑫集团也围绕移动能源、氢能领域设立了总规模超过200亿元的多支基金。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表示,激励金融部门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支持,正在研究直达实体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双碳目标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绿金”和“绿产”的结合,将孕育无限的绿色投资机遇。

最后,借助今天活动的契机,我也在这里呼吁一下,恳请国家有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出台“绿政”细则,严控行业内的高能耗技术路线项目核准审批,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推动能源要素向单位能耗产出效率高的产业和项目倾斜,引导产业优化布局;鼓励“双碳经济”技术与模式创新,建立市场引导技术进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支持符合双碳目标导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在项目许可、能耗指标、土地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性支持;扶优扶强,示范带动,让低碳标志性成果、普遍性经验,能够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双碳”一周年,朱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