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更有创新、富智慧地推进“浙品码”

2021-11-19 09:34:00 中国都市商界网

导读:浙江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所有电动自行车上牌都需要扫码核验车辆、蓄电池的“浙品码”,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浙品码”是数字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一车一码,汇集了生产、准入、监管、执法、消费、服务、评价等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

浙江正在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所有电动自行车上牌都需要扫码核验车辆、蓄电池的“浙品码”,未赋码车辆一律不得上牌。

“浙品码”是数字化改革的制度创新,一车一码,汇集了生产、准入、监管、执法、消费、服务、评价等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一码统管”,一键溯源。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电动车经营者,无论是电动车厂家还是蓄电池企业,都对“浙品码”抱有极大的期望。全链条的信息可溯化,编制了一张“天罗地网”,无资质的劣质产品将无法再流入市场,违法企业也将无处遁形,既加速了劣质产品的出清,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规范了市场秩序,维护了正规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全行业进一步地转型升级。

浙江在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走到了全国前列。

目前,浙品码目前只在浙江试点,而头部的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则是全国化的产能布局,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单独为在浙江市场销售的车辆和电池赋码,已然增加了成本。如果试点成功,后期在更多的省份推广,必然有类似于“浙品码”的“苏品码”“鲁品码”等等出现,如果各省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编码规不一致,企业会无所适从,一条生产线,一个打码机,无法打出若干个码。

即便能打出了若干个码。在销售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本应属于A省的车辆出现在了B省,则不被认可或遭处罚,给经销商带来巨大困扰。

7月18日,两辆电动车在经过杭州玉皇山路时,其中一辆爆炸起火,父女两人被严重烧伤,其中父亲全身95%烧伤,7岁的女儿伤势更重,至今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杭州“718”电动车起火事件,牵动了全社会的心,消防部门已经判断起火原因与其锂电池故障有关。基于此,浙江快速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推出浙品码,实现车辆生产到销售到售后的全链路可溯源。

浙品码通过数字化手段,既可以杜绝不规范的产品流入市场,也能实现事故发生后的可追溯问题,这点毋庸置疑。

电池起火的原因很多,有电池质量问题,有充电器适配问题,也有电池本身的材料和结构问题。综合来看,铅蓄电池的安全性优于锂电池。

即便是执电动汽车之牛耳的特斯拉,因锂电池故障而起火自燃的事件也有发生。反观有160多年历史的铅蓄电池,因其技术成熟,爆炸和自燃的概率极低。

电动车用的铅蓄电池,市场上有两种规格型号,一种是小容量的12Ah,一种是容量较大的20Ah。12Ah一次充电可以行驶1.5小时,约30到30公里;20Ah一次充电则可以行驶2.5小时,约50公里以上。

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老百姓的出行半径增加了,更多的使用20Ah的电池。由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对整车质量限制在55公斤,配载20Ah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很多属于“超标车”。

一码通管,则所谓的铅蓄电池“超标车”不能上牌,不能上路,客观上,会把锂电池电动车“揠苗助长”。一旦锂电池电动车大量涌向市场,难免良莠不齐,杂牌电池充斥其间,事故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改革的新生事物需要探索,探索精神是最宝贵的。对电动车和电池厂家而言,需要尽快按照“浙品码”的要求,全力以赴加快推出符合规则的产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市场而言,要将产品安全放在首位,尊重消费者的需求;对监管部门而言,要更富有创新性的智慧,更大的探索精神,真正把改革推向深入。

三方形成合力,让百姓满意,市场规范,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多赢,让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取得实效,惠及社会。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电动车,铅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