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瘦的面庞,不善言辞的性格,在人群中他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当你向他请教智能化焊接领域相关知识时,他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技术精湛,经过他手焊接的焊缝,既美观又高效;他连续五年获得金鼎公司岗技机器人比赛前三名,并在今年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操作工比赛中,荣获得第一名的佳绩,同时被集团公司授予“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就是铆焊车间焊接机器人操作工黄剑波。
黄剑波正在车间进行焊接工作
2007年,黄剑波刚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金鼎支架分公司成为一名电焊工,那时的焊接还是手工焊,弧光刺眼、焊烟呛喉是常有的事,2011年,该公司成立了铆焊车间,全新的智能化设备生产线代替了以前的手工焊,黄剑波也成为第一代自动化焊接操作工。“现在的自动焊和以前的手工焊相比,一是不仅劳动强度低,而且远离孤光、烟尘以及高温,工人健康有保障。二是智能化设备,符合年轻人动手动脑要求,受到青工喜欢。三是成品工件无论是外观还是内在质量,焊好下机基本是免检产品。”黄剑波自豪的说道。
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有保证,工人劳动强度大大降低,订单也纷至沓来,随着市场逐渐打开,很多设备都面临更新完善,6.7米支架各类胎具的设计和安装就是黄剑波和他的同事们遇到的一个大难题。由于支架体积大,自重单件超过10吨,内部结构复杂,各种不规则焊缝都有,且编程和施焊过程复杂、耗时长,同事们都一筹莫展。
“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就能实现机器人焊接技术上的突破,让机器人产品种类得到延伸,一种胎具能够让这一类产品都大批量生产,既高效又环保,且产品质量和美观程度都能得到显著改善。”黄剑波暗暗下定决心必须把难题攻克。
6.7米支架单连杆
千百次技术攻关,一批批支架试验,经过半年多的尝试,黄剑波和同事们持续改进工装夹具,多批次校点,不断进行经验总结,提出了“先打底、后施焊,先纵后横,口字型,焊缝一次成型”等多种技法,终于完成6.7米支架各类胎具的设计和安装,新技术的应用,使焊接效率比以前提高约30%,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一半,提前完成寺河矿订单交付任务。
6.7米支架成套装备
十四年的职业生涯,锤炼了黄剑波铁一般的意志及高超的焊接技术,今年,他完成了6.7米底座自动化焊接升级改造,单双连杆部件盖板盖面自动化焊接,帮助车间拓宽机器人产品焊接种类,用现代科技力量减轻员工徒手焊接劳动强度,达到环保要求;潜心研究编程系统,完善改进机器人焊接编程20余项,提高了焊接机器人车间的生产效能。
今年,“文瑞大师工作室”的优秀学员毕明和李静,包揽了山西省能源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接机器人操作工第二、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他们三人共同荣获集团公司“三晋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金鼎公司铆焊车间主任、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原文瑞表示:接下来,我们要以“文瑞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不断尝试创新培训方案,根据工作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方案。其次,要以三位技能大师为标准榜样,增强“以一人带一批”,抓好技能提升“一个导向”,提升全员技能素养。今后我们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大师,为金鼎支架产业的不断发展,为集团公司的人才储备,添蓄新力量,为装备制造集团走出一条高端化、智能化、市场化、服务型、再制造发展之路,奋力打造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世界一流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郭娇
单位:晋能控股装备制造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