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争议阿特斯

2022-04-19 08:33:30 世纪新能源网   作者: 孙凌伟  

在回A上市的关键阶段,光伏组件巨头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阿特斯”)又一次引发争议。

业绩引发的争议

随着美股融资能力的下降,2020年7月27日,阿特斯宣布,拟寻求将其MSS业务(组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科创板或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创业板上市。阿特斯的业务主要由两个板块组成,即MSS板块和能源板块,其中MSS业务主要涉及太阳能组件的制造销售,能源部门则主要包括太阳能项目的开发和销售,运营太阳能发电厂和销售电力。

2021年6月29日,阿特斯申请科创板上市,上海证监会科创板已受理。总募资金额4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投资于年产10GW拉棒项目、阜宁10GW硅片项目、年产4GW高效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年产10GW高效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嘉兴阿特斯光伏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2021年7月23日,阿特斯申请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

2021年12月13日,阿特斯申请材料上会审核。

2022年1月7日,阿特斯科创板提交注册。

2022年1月19日晚,证监会下发公告,就境外收入核查、资产购入及发明专利三个方面对阿特斯进行第一次问询。

2022年4月6日,证监会官网再次公告,就业绩下滑、贸易政策两个问题,对已经进入注册阶段的阿特斯进行二次问询。

据了解,在注册制情况下,已经进入到注册阶段的企业,一般是一轮问询,当然不乏二轮问询,但阿特斯遭遇的却是较为糟糕的一种——2021年业绩大滑坡,亏损超4亿。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业绩大滑坡遭遇二次问询虽然不会让监管层直接出具否定意见,但阿特斯给出的解释必须理由充分、足够说服人,能够得到监管层的认同,否则酝酿了近两年的上市一事很可能遭遇变故。

“复杂”的身份

阿特斯,是由加拿大籍华人瞿晓铧创立。

瞿晓铧,1964年1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常熟,父母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从小在清华园里长大,一路从清华附属幼儿园、清华附小、清华附中考入到清华大学。大学毕业后去加拿大留学深造,1995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并在一位朱姓博士的推荐下,加入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太阳能技术板块收购的相关工作。

1997年,安大略省电力公司把太阳能项目卖给了ATS公司,瞿晓铧也随项目加盟 ATS。此后,ATS公司又在法国收购了一家太阳能电池厂,他被派往法国工作,担任亚太地区技术副总裁,负责管理技术以及硅料采购和亚太市场开发。这段工作经历让瞿晓铧有机会全方位介入国际最先进光伏企业生产链的各环节,也开始深入接触采购、市场开发和销售的前后端工作。

2001 年,瞿晓铧负责的板块接到了德国大众公司的一个小型汽车太阳能充电器订单,出于充分利用国内成本优势、国内重视创业人才等众多因素的考虑,瞿晓铧决定带着这笔200多万美元的订单回国创业。同年,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成立,但母公司加拿大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Canadian Solar Inc.)却仍留在了加拿大。

2005 年,国内外光伏产业方兴未艾,敏锐地捕捉到商机的瞿晓铧迅速转型做起了大型光伏电站组件,当年就让销售额翻了3倍,达到了1000万美元。

转型一年后,阿特斯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江苏省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速度之快令业界震惊。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加拿大CSIQ,直接持有公司74.87%股份;瞿晓铧、张含冰夫妇间接持有阿特斯16.77%的股权,被认定为共同实际控制人。

2020年9月25日,阿特斯经过两次股权变更,其加拿大单一股东加拿大阿特斯太阳能有限公司由“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变成了“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非独资)”,新增了比亚迪等12名股东。

业绩的“跳水”

光伏企业度过初生期后,通常都选择往上下游拼命延伸,因为在光伏产业链条中,最赚钱的是处于上游的硅料和硅片企业,以2020年为例,通威股份的高纯晶硅毛利为34.5%,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毛利只有14.54%;而隆基的硅棒及硅片毛利达到了30.36%,组件毛利只有20.53%。不过瞿晓铧没这样做,在产业链的拓展上,他给公司定下的策略是“倒三角”模式:越往上游产能占比越少。所以阿特斯一直是组件占比最大,其次是电池片,最上游的硅料涉足最少。这样的产业分布,让一直专心于电池组件的阿特斯躲过了2008年多晶硅原料价格暴跌的打击,度过了接下来的“欧美双反”冲击和“531”新政,但也错过了在硅料和硅片价格上涨中带来了的红利。

在“阿特斯不想做老大,只想做最后一个死的光伏企业”的稳健经营策略下,阿特斯确实始终不曾走到第一,甚至很多时候排不上前三,但未曾掉出第一梯队。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的光伏组件产品出货量(包括单独销售的组件和纳入光伏系统中销售的组件)分别为5879MW、8120MW、11117MW,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72%、6.48%、8.06%,出货量位于行业前五名。凭借着行业前五的出货量,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营收分别为244.38亿元、216.80亿元和232.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9.40亿元、17.51亿元、16.23亿元。

刚过去的2021年,这一情况突然有了变化。阿特斯的营业收入虽然超过了280亿元,同比增加超20%,但扣非后归母净利却大亏超4亿元,较2020年下滑138.85%。在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阿特斯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由此前3年的+21亿元、+51亿元、+67亿元,一举变为-16.65亿元。

一直上升的业绩为何会突然跳水?阿特斯在招股书中将其归咎于三点:其一,原材料上涨;其二,产品结构不合理;其三,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后两点,也正是此前瞿晓铧和阿特斯一直在坚持但也是被同行质疑最多的。

技术路线的争议

众所周知,光伏行业一直存在着技术路线之争,无论是之前的薄膜与晶硅之争,还是确定晶硅路线后的多晶与单晶之争,几乎每一次技术路线之争的落幕,都伴随着一家或几家主流企业的衰落或灭亡。

2015年,国家能源局启动光伏发电“领跑者”计划,设定了光伏组件转换效率目标,更具性能优势的单晶硅市占率逐渐得到提升。而当时的市场上,也不乏“单晶崛起、多晶陨落”的争论,对于这些论调,瞿晓铧曾在某光伏群中贴出与时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的对话:“一方面为中国光伏‘江山代有才人出’而欣喜,另一方面不认同‘单晶淘汰多晶’的论调。潮涨潮落,五年前大家还认为单晶会被淘汰呢……”

3年后,单、多晶之争再起,在某媒体举行的未来能源峰会上,隆基股份李振国指出,2015年以前,单晶组件在中国的安装率不到5%,但到2018年上半年已经超过了50%。对于这一论调,瞿晓铧回应称“等着我们多晶给你诈一个尸,吓你一跳。”

不过,就在瞿晓铧坚持己见之时,业界竞争对手的单晶硅电池已经在悄然完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单晶硅片市场份额达到了90.2%。这一年,长期专注单晶赛道的隆基股份一跃成为最赚钱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组件巨头也早已完成单晶布局。在收入占比上,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晶科能源的单晶组件产品收入占比分别为45.46%、78.43%、98.35%和98.35%;天合光能的占比分别为33%、52.72%、88.42%和 99.59%;而阿特斯的单晶组件收入占比则只有18.61%、34.76%、45.28%及62.32%。

技术路线转的选择拉低了阿特斯的毛利率。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1-6月,阿特斯单晶组件的毛利率分别为9.71%和0.95%。而隆基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2020年的组件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53%、14.90%、16.09%。

专利诉讼的争议

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备受争议,在事关光伏企业发展命脉的专利技术上,阿特斯多年来也一直与同行们纠缠不清。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在美国和日本均因专利侵权被提起诉讼。

技术官司之外,阿特斯及其子公司在国内外多次遭受行政处罚。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及其境内控股子公司共受到10项行政处罚,涉及违规排污、未按时报税、违规建设等情况,罚款共计214.31万元。

同期,阿特斯境外子公司在泰国、巴西、德国共遭到7次行政处罚,涉及报关信息不实、未按时报税、未批先建等违规情况。罚款共计44.51万元。

除了受到行政处罚,2018年至2020年,阿特斯及其子公司在境外存在6起尚未了结的、争议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其中4起案件的被告是阿特斯及其子公司,涉及工程施工、未履行合同义务等方面。

除上述技术诉讼、行政处罚外,阿特斯的控股股东加拿大CSIQ(CSIQ.NASDAQ)曾在2010年至2014年间受到SEC的调查,虽然加拿大CSIQ最终与SEC达成和解,但因这项调查,2010年,加拿大CSIQ在美国和加拿大遭到了多起集体诉讼。2013年,加拿大CSIQ在美国遭遇的集体诉讼最终被法院驳回。2020年,加拿大CSIQ与加拿大集体诉讼原告和解,共赔偿其1300万美元。

面对如此多的争议,不知道已经筹备了近两年的阿特斯,最终能否顺利上市。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阿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