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光伏“反内卷”,这次终于摸着七寸了!

2025-08-21 08:12:17 Mr蒋静的资本圈

此次座谈会突破了以往仅关注制造端的局限,首次将下游资产端的发改委、能源局、国资委纳入,抓住了问题关键。光伏"内卷"根源在于以央企为主的下游采购方"唯价格论",恶性低价竞争传导至全产业链。要根本解决问题,必须让能源央企建立"资产化"思维,关注全生命周期价值而非短期成本,推动下游高质量发展带动上游转型。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贯彻落实高层决策部署,进一步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

实际上,关于光伏行业如何摆脱“内卷式”恶性竞争,自上而下,反反复复,已经讨论一年多了,工信部也多次召开座谈会,光伏协会也牵头多次发起“行业自律”。

不过,此前整体效果不佳。

昨日的座谈会,终于有些不一样了。

这次座谈会,不仅负责制造端的工信部牵头,还有牵扯下游资产端的国家改革委、能源局和国资委参加。

这才是重点。

关于光伏行业如何“自律”或者如何“反内卷”,本公众号之前提出了诸多切实建议,其中2024年12月16日《光伏“自律”,央企要承担全局性责任》更是旗帜鲜明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光伏上游制造端“反内卷”,不能只是制造端“闭门造车”,下游资产端也要承担责任,尤其能源央企要承担全局性责任。

一直以来,以国有能源企业招标为主导的光伏组件及系统采购模式,助长了低价恶性竞争的风气,根深蒂固。

作为最终购买方的电站投资开发商,在产业链低价竞争中,甚至扮演了罪魁祸首的角色。

资产端对组件的低价采购,唯价格论,一步一步传导到上游电池片、硅片、硅料及配套的材料、设备等环节,并通过乘数效应不断放大,整个产业生态充斥着“低价者得”的恶习,“内卷式”恶性竞争不可避免。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所以,光伏行业“反内卷”,不能仅仅局限于制造端,资产端也必须扮演重要角色,不可能独善其身,否则“反内卷”措施就是闭门造车,效果有效。

当前,国有能源企业的投资采购模式,更看重初期投资成本,而轻视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与高质量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光伏首先是能源,不是制造,制造只是其上游部分,而能源行业具有较强的资产属性和金融属性。

所以,能源央企关键是树立“资产化”思维,建立“资产化”决策模式。只有资产交易活跃,光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才会得到弘扬。

目前,国有能源企业主要以长期持有资产为目的,而不是以未来交易为目的,债务融资也主要依赖自身信用,而不是资产本身质量,这样的投资开发模式只看重短期,不关心未来。

对比海外成熟市场,光伏电站的投资方高度市场化,市场化机构广泛参与,并反映到组件等光伏设备选型当中,优秀供应商通过可融资性获取溢价,进而鼓励上游制造端高质量发展,避免了劣币驱逐良币,从而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海外组件市场的毛利率更高,相对不那么内卷。

他山之石,完全可以借鉴。

为此,从国际经验来看,下游能源央企要建立“资产化”理念。只有让光伏资产“活”起来,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才能得到彰显,高质量发展理念才能得到落实,才能摈弃“低价者得”的陋习,进而根本改变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局面。

别说海外经验,就拿国内储能行业来说。受益于下游资产端的环境改善,包括取消强制配储、对储能系统安全性的关注以及高度市场化下对融资及资产交易的需要,今年储能行业已经逐步走出内卷,上游电芯已经开始出清,头部电芯厂已经满产满销,腰尾部电芯厂则纷纷淘汰出局。

这些都是光伏行业可以借鉴的经验。

只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如今,又到了正视问题的时候。光伏行业“反内卷”,能源央企必须扮演全局性的重要角色,下游高质量才能推动上游高质量。如果央企不支持、不参与,仅仅靠上游制造端的“自律”,就是闭门造车,不能根本解决“内卷式”竞争的问题。

这次座谈会,下游资产端的主管部门终于和上游制造端的主管部门联手了,而不是隔空喊话、隔岸观火。

希望这次不要再让人失望!




责任编辑: 张磊

标签:光伏 ,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