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BIPV蓄势待发,千亿市场难下咽?

2022-05-16 10:15:02 世纪新能源网   作者: 十野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建筑行业承担重任,分布式光伏周期经济性已经凸显。

从政策层面来看,“十四五”期间有可能迎来更深层的爆发,从市场端来看,产品与服务路径逐渐清晰。

不过BIPV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起步阶段,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安装规模约1GW,在新增光伏装机规模中只有1%的席位。

多家机构预测,预计“十四五”末,国内BIPV市场规模或达千亿,然而千亿市场的到来,仍需多方努力。围绕BIPV上下游相关的企业,蠢蠢欲动,蓄势待发,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千亿市场如何吃进嘴里仍需科学规划和理性发展。

BIPV的春天来了?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建筑行业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一半,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以及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均有减排空间。

过去一年,相较于体量大、依赖性强的制造业,灵活、阻力更小的建筑减碳受到广泛关注。

双碳目标摆在眼前,绿色建筑已成大势。早在两年前,多部委就曾引发相关通知,要求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

事实上,光伏发电分为集中式和分布式,集中式电站一般位于边缘地区,具有稳定的太阳能资源。而分布式发电站则围绕城市、商区和农村,就近发电和并网,这看起来更容易,但整个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

BIPV实际上是解锁了双碳目标的密码,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产品进行发电,另一方面利用其建材属性对传统屋顶加以改装,如此一来,工厂、公共建筑以及商用楼宇甚至每家每户的墙面,都能承载这一变化。其中,“整县推进”成为其中最受关注的话题。

去年,国家能源局正式启动分布式整县推进工作,引发各路企业入场;自去年9月公布试点名单以来,陆续进入招标阶段,公开数据显示,今年3月,“整县推进”迎来采购招标高潮,累计采购规模达300GW。

政策推动下,2021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新星崛起。

自2022年4月1日起,建筑碳排放纳入强制计算。这意味着,一个建筑相应的碳排放将一清二楚。

这一规范出台后,BIPV的爆发似乎指日可待。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太阳能中心主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秘书长张昕宇撰文指出,据统计,我国目前累计安装建筑面积631万平方米,折算光伏安装面积约为162万平方米。张昕宇坚信,随着2022年一系列政策和标准的实施,中国BIPV市场将迎来大幅发展。

对比世界各国,BIPV的潜在发展空间巨大,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BIPV可达到装机容量的一半,中国目前仅有0.1GW。

在政策加持之下,市场空间无限,假若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积极性,支持光伏企业的发展,BIPV的发展将会迎来真正的爆发。有机构预测,预计2025年,BIPV在光伏建筑市场渗透率将达20%,市场空间有可能是千亿级别。

然而,任何一个行业在迅猛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

千亿光伏市场,“雷区”不少

过去一年,几乎大半个中国的人都了解到了“光伏”。深入乡村田间,很多农民口中的谈资从此前的邻里小事变成了屋顶上的“玻璃板”。“十四五”期间,国家密集出台系列光伏发电扶持政策,尤其是光伏与建筑的进一步融合最有想象力。

BIPV目前主要的形式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这种形式里建筑物为载体,支撑光伏方阵,比较常见;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因不占用额外地面空间,这种方式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对光伏组件要求极高。

BIPV推进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造价昂贵,算是建筑行业中的“奢侈品”。事实上建筑行业有“经济、实用和美观”的三大原则。光伏建筑的推动成本成为首要考虑的因素,具体产品用于何种场景,成本差异较大。为了满足建筑的需求,光伏企业正在进行定制化操作,对颜色、透光度、尺寸等进行标准化,大幅降低成本。

不过从BIPV产业链来看,中上游与传统光伏重合度高,供应链和制造工艺相对来说仍需完善。核心还是在于硅料价格的上涨,2021年光伏产业经历了硅料价格的供不应求,今年以来,硅料价格也已连续十三周上涨。

这种情况下,BIPV的下游企业做产品和服务面临较大考验,行业还在发展初期,上游原材料疯涨,下游处于艰难开拓期。目前要从产品本身下手,也要提升转化率,同时更要进行碳排放的测算,这也是降低的成本之一。

此外BIPV还受到天气影响,具有波动性。整体来看,BIPV发展已经从早期单一的屋顶场景拓展到了全面的建筑结合,从屋顶延伸到幕墙、遮阳板、站台和电子树等场景。 进入到增量释放的阶段,BIPV产品能否满足建筑的需求,安全性能不能得到保证成为更深层次的思考。比如BIPV产品能否防水,如果能够把性能提升,在各类突发情况中做到防护,这种产品需要长期的可靠性。

BIPV的实用性是建筑要求的,因为建筑是全生命周期管理下的行业,这对产品的防水性等安全方面的性能要求很高。一个良好的BIPV产品,能否在二三十年内扛得住风吹雨打,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现在大部分光伏企业都在向着产品化进发,以此来促进销售,然而建筑是具有独特性的,每一个建筑都有自身的环境和特点。从建筑层面来考虑,需要将城市和环境的美观度在内。建筑本身需要色彩的协调,如今彩色的光伏原材料已经出现,还可以做出一些图案,然而在美学的体验上,比如BIPV在屋顶和幕墙的立面设计保持一个建筑的美感,还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何控制成本、保证安全性和美观来实现真正的光伏建筑一体化,这是需要综合考量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把握周期性增长?

中国要在“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这双碳目标的实现,十分有赖于光伏行业的发展。根据“十四五”规划,推动“双碳”工作,首先应当做好顶层设计,更要加快构建多元市场体系,此外还有打破多个障碍和梗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如果在平价时代找到更有竞争力的光伏建筑解决方案,那么就无异于把握住了行业周期性增长。

眼下,BIPV已成刚需,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是政策红利下的必然结果,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BIPV迎来爆发前夜,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光伏新增装机迎来高速发展。在顶层设计方面,光伏发电和建筑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在2025年要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和厂房屋顶要达到50%,一系列细化目标都将会助力BIPV发展。

此外,在稳增长政策基调明确的情况下,建筑行业有望成为重要抓手,具备回暖迹象。相关数据显示,全年基建投资有望增长。从中长期来看,新基建、新型城市建设将会成为基建发展新方向,多项政策利好,产业价值更加住在创新驱动。

BIPV市场虽说处于起步阶段,但全产业链已经具备全力发展势能,从政策支持、应用场景开发以及参与市场的龙头企业意愿来看,均有利好。目前行业里仍有一些基本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建筑光伏相关产品和工程标准体系亟需完善,对相关企业的规范和监督更要到位,此外,市场仍需教育,在各地太阳能资源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应以准确科学的数据作为建设依据,施工单位要稳妥建设。

最为根本的是,建设双碳社会,仍是为了民众福祉。一些企业漠视公开利益是无法得到可持续发展的。让BIPV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民众享受到零碳美好生活,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非个别企业牟利的工具。




责任编辑: 李颖

标签:BIPV,光伏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