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English | 网站地图

低碳革命已经开始 中国面临重大低碳转型

2010-07-26 16:55:29 科学时报   作者: 郑入瑞  

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以新能源的开发和高效使用为核心的这场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低碳转型。”北京环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指出。

五大属性引领低碳转型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随后被各国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界、商业界和社会团体与非政府机构广泛引用,近两年更是把低碳经济转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催生了一大批甘愿“试水”的人,熊焰也是其中的一名。

2007年,熊焰开始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向低碳之路“呐喊”;2008年8月,他创办了北京环境交易所;2009年,推出中国目前唯一的自愿减排的“熊猫标准”,尽管只是一个自愿减排标准,但很多人认为,它将是中国在全球碳交易领域中争夺话语权、继而争夺定价权的开始。

一路走来,熊焰的故事广为流传,他的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他所领导的北京环境交易所是中国第一家环境权益交易平台,致力于用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因此,他也被业界称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开拓者与探索者。

“近30年以来,中国人在能源使用方面是在吃祖宗饭,绝子孙路,低成本、低技术、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熊焰强调,“中国GDP的年均增长大约是在9.8%~10%之间,但是我们能源消耗的年均增长已经到了12.8%,进行低碳转型已刻不容缓。” 然而,在熊焰看来,实现低碳转型应该有五大属性。

首先,低碳转型的自愿性。

全球的石油大约还能使用47年左右,而中国的石油只有10多年可供开采。熊焰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曾表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是能源使用和应对气候变化上想得最清楚的国家。2004年,中国共产党全党上下都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学习,而“科学发展观”中讲到的正是要求我们转变思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

“我们必须想得很明白,我们自身要愿意转型,政府也应在这方面作出努力。”熊焰直言。

其次,低碳转型的受迫性。

2008年,全球碳排放大约是316亿吨,中国排放了69亿吨,美国64亿吨,俄罗斯30多亿吨。“中国2008年在全球碳排放中已经占到了22%,即便按照中国政府的减排承诺,我们碳总排放量仍然以年3%~5%的速度上升。”熊焰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占全球排放的比例将从22%增长到33%。

“残酷的现实就摆在面前,我们都必须实现低碳转型。”熊焰表示。

第三,转型的收敛性。

如果20年前,有人跟你说:“以后你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上进行,你可以不写字,所有的文字也都在计算机上处理。”你肯定不会相信。但是,如今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这是所有经历过“.com”时代的人无不惊叹的事情。

“信息时代的转型是具有收益性的,但低碳转型恰恰相反,要我们强制压缩能源使用的状态,压缩生活的便利。”熊焰指出。

熊焰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据他介绍,东北农村1吨煤可供一户5口人家冬天取暖使用,但从今年开始,政府规定使用煤量必须每年降低5%。“这对很多东北家庭来说是相当痛苦的。”熊焰指出,第一年,家里可以装个门帘,950斤煤可以勉强度过整个冬天;第二年,整个家里的温度降低一些,也可以坚持下来;第三年,就必须改造炉灶;而第四年、第五年怎么办?[page]“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都变了,这是收敛性改变的巨大力量。”熊焰说,“它会完全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消费、交际、运输等方方面面,而且它是压缩性改变。所以,中国人民要作好思想准备,这种转变是极为深刻的,甚至是痛苦的。”

第四,低碳转型应具有全面性。

据熊焰介绍,中国消耗的总能源相当于美国的3/4,而中国的GDP却是美国的1/3,我们在钢铁、水泥等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这场新能源革命应深入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改变。”熊焰指出。

最后,低碳转型应循序渐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中国的低碳转型同样如此。“我们只能从现状出发去改变,而且作出这种改变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熊焰表示。

他举例说,比如在建筑行业,只要稍微提高建筑节能的等级,投资商增加5%~7%的成本投入,就能在30~50年的生命周期内至少节约50%的能源。

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难题。

“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低碳发展,只有低碳发展,才能打破我们对传统资源和能源的过分依赖。”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从国际层面看,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国内来看,低碳转型也是势在必行,没有任何悬念。”

潘家华介绍,从内涵看,低碳经济模式适合中国具体国情,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中国既需要摆脱对化石燃料的过分依赖,减轻高油价的压力,实现经济转型,又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经济增长,解决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潘家华强调。

潘家华认为,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大趋势。

除了英国和其他欧盟国家期望以低碳经济在后工业革命时代继续引领世界经济之外,日本凭借其长期积累的能源效率和技术优势,提出要把日本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美国虽然拒绝重返《京都议定书》,但2007年提交到美国国会的法律草案中就包括一项“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如果我们能够尽快发展低碳产业,尽快低碳转型的话,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世界新的低碳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

不过,在潘家华看来,发展低碳城市和产业,并不光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为了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为了我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改善。

“中国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的目标,并提出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潘家华指出。

“现在我们实现低碳转型实际上是在加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对于中国来讲,这个任务更为艰巨和紧迫。”潘家华强调。
 




责任编辑: 中国能源网

标签:低碳 革命 转型